5月18日下午,百度进行宣布,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因个人以及家庭方面的原因,没办法再继续在北京全职工作,从7月开始将不再担任上述职务,不过仍会继续担任集团公司副董事长,与此同时,副总裁王海峰得到晋升,成为高级副总裁,并且担任AIG(AI技术平台体系)总负责人 。
李彦宏通过内部全员邮件宣布了这两项调整。
消息被宣布之后,到发稿的时候为止,百度股价在开盘之后,一下子大幅下跌了8.22%,市值减少了将近80亿美元。
百度股价开盘后一度大跌8.22%,市值蒸发近80亿美元
一位业内人士作出这样的评价,两三年之后,再去回顾百度变革的成效,或许今天会成为一个极为重大的转折点 。
一年多以前,百度经历过一次转折。2017年1月17日,百度发布消息,任命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担任百度集团总裁以及首席运营官(COO),原本向李彦宏汇报工作的总裁、副总裁们都改为向陆奇汇报,陆奇直接向李彦宏汇报。当天,李彦宏发布公开信表示,“这是百度变革的关键一步。”
李彦宏所言非虚,陆奇任职的486天中,对百度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业务方面有变动,人事方面也有变动,无一例外。更让外人知晓的是,百度在此阶段喊出了“All in ”的口号。
变革的最后一步是变革者离开,在内部邮件正文里李彦宏写道,他和广大同学一样,都对其正直的人品印象深刻,对其忘我的工作精神印象深刻,对其在技术及商业领域的敏锐洞察力印象深刻。
李彦宏给陆奇的临别赠言包含正直的人品、忘我的精神、洞察力,在排序上,“正直的人品”被放在最前面 。
红线所示的时间是陆奇加入百度的时间,右边呈现的是自他加入百度之后,百度迄今为止的股价走势。
如同硬币的正反两面,“正直”对于外界而言常常意味着毫不留情的强硬,身为一名空降高管,这种风格所引发的人事间的冲突,最终以离职告终。
李彦宏与陆奇
一场恋爱
2017年,李彦宏发布新书《智能革命》,书里主要写了两件事,一件是对落后的焦虑,这是显而易见的,另一件是对AI的坚决,即“非如此不可”,李彦宏在书中这样写道 。
1987年,陆奇还在复旦大学上学,他身材瘦小但精干,喜欢思考一些玄奥的问题,同学们都称他为“陈景润”。毕业的时候,陆奇在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了临别赠言,内容是谨献上本人最新研究成果,与各位同窗惜别。这个成果就是“陆氏猜想”,即人类终将让电脑智能化,并且使其远远超越人脑。
要知道,这是31年前做出的预测。陆氏猜想大胆又狂野,陆奇是个野心勃勃的狂想家。陆奇在硅谷先后担任雅虎执行副总裁以及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被称为“硅谷华人传奇”,凡是接触过他的人,几乎都一致称赞 。
《纽约时报》形容陆奇“具备非凡的耐力以及狂热的干劲”,称他是个十足的工作狂,他每日4点起床,一直工作至深夜,即便试验反向自行车摔断腿也不影响工作进度,还会亲自查看代码,他不听取现场汇报,总是提前看完并做好笔记,在会议上直接向高管提问 。
他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永远保持战斗的姿态”,另一句是“在适当的时候跳上适当的船”。
早在2005年前后,李彦宏邀请陆奇担任CTO,那时陆奇在微软还有很多施展才能的空间,他没有接受邀约。
陆奇
2017年,陆奇那时已在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的职位上任职许久,他直接向CEO汇报工作,是决定微软命运的“11常委”之一,已没有再上升的空间。而李彦宏很焦虑,他已经等待了太长时间。李彦宏是百度的创始人,他笃信AI,百度在那时成为陆奇“适当的船” 。
当年陆奇离开雅虎加入微软,那时微软处于组织臃肿的状态,微软处于赚钱却不创新的状态,微软迫切需要有人重整业务,这对工作狂陆奇是巨大的吸引,就如同如今的百度。
一个人对人工智能深信不疑,另一个人早在31年前就提出了猜想,在恰当的时间遇到了合适的人,此次结合宛如一场恋爱。
李彦宏夸赞陆奇是人工智能领域世界级的技术权威,且是真心夸赞,陆奇成为百度成立18年来权力最大的职业经理人,李彦宏从未给予任何人这般的信任 。
这种信任源于他对陆奇能力的渴望,陆奇具备技术能力,拥有对人工智能的信仰,极具商业洞察力,是精通技术、公司战略和管理的全才,还擅长将科研产品化 。
对企业运作、管理、决策制定的掌握,正是李彦宏的短板。
需要注意的是,与陆奇前后脚来到的,还有李彦宏多年前真正的恋爱对象,即他的妻子马东敏。她重新回到百度,担任董事长特别助理一职,负责百度的投资、人力以及市场公关工作。
一个管事,一个管钱。
李彦宏与妻子马东敏
2017年初,在一次与媒体的小型沟通会现场 ,李彦宏表示 ,他给陆奇列出了百度的挑战 ,希望能与他共同解决 。一位百度管理层在接受《财经》采访时称 ,陆奇基本上会碰到各种难题 ,但更少是业务上的 ,更多是人方面的 。
一语成谶。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17年5月4日,这是陆奇加入百度的第119天,百度做出了一个罕见举动,公开更改了自身使命。当天正值青年节,李彦宏向全体员工发出内部信,信中提到,过去公司的使命是“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而现在,使命更改为“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陆奇上任后主要开展两项变革,一项是公司战略,另一项是组织结构。百度确立了“夯实移动基础、决战AI时代”的战略,还将百度医疗、百度外卖等业务进行剥离,明确划分了公司业务的“主航道”和“护城河”。
此前向李彦宏汇报的一众高管都改为向他汇报,其中有新兴业务事业群组(EBG)负责人张亚勤,有百度搜索负责人向海龙,有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负责人朱光,还有百度AI平台体系(AIG)负责人王海峰等 。
向陆奇汇报工作的,就不会去寻找,这使得更有精力去把控战略方向以及远期发展规划,一位百度内部人士向AI财经社如此表示。
陆奇在一次采访中讲过,打仗并非取决于人数多少,关键在于团队质量,并且,要利用当地特殊的创新环境。用人这件事对他来说极为重要,这对空降高管而言,也是难以逾越的难题。
通过人事布局,百度在危机之后,“使命”已经十分明晰了。
陆奇上任时评价百度的人工智能战略,称李彦宏将人工智能定为百度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战略方向,是极富远见且非常正确的决定。
百度将“科技”提升到使命层次,他用“拓展”一词描述更改使命的行为。
这是百度的一次豪赌,若赌赢,便能拥有一切,若赌输,就会一切成空。百度期望借助此时全力以赴投入人工智能的策略,押中下一波技术变革,从而彻底改变当下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的被动状况 。
对陆奇而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意味着他要扛起很多。
站在孤独的君主身旁
如果没有陆奇,百度的转型就只能由李彦宏一人去完成。在陆奇到来以前,李彦宏被看作是一位孤独的君主 。
血友吧、魏则西等一系列事件,使站在百度4万员工顶端的李彦宏,在世人眼中成了急功近利的商人。李彦宏曾如此阐述自己与百度的关系:“我身为创始人、CEO,百度的任何好坏,无论归功还是归罪,都理应是我。”
李彦宏一直记得那种被浪潮抛下的恐惧,他心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完蛋了,在2013年到2014年时,他每天都会心里发慌。
曾经一同创办百度的“七剑客”相继离去,CFO王湛生意外去世后,在陆奇和妻子马东敏加入之前的这段时期,业内曾有一句玩笑话,阿里巴巴是马云与他的三十几位合伙人携手奋战,腾讯是马化腾和张志东这般为公司出谋划策的合伙人共同拼搏,而百度,则是李彦宏跟他的4万员工一同打拼 。
有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评价,在百度,要是李彦宏不做决策,其他人也不会做决策。李彦宏曾考虑过表达,他多次想写公开信,然而又因担心被人误解而放弃 。
李彦宏独自面对百度的转型困境,这种孤独在媒体报道中留有痕迹,据说有一回,李彦宏看到“百度七剑客仅剩李彦宏”的报道,瞬间情绪极为低落。
他承认,很大规模的公司只剩下一个人管理是很可怕的事情,这种恐惧一直伴随着他,当百度能摆上台面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少的时候,他必须做出更颠覆的选择。
陆奇上任之后,对百度内部的人工智能力量进行了重新整合,把产品方向重新聚焦于无人车、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以及深度学习等几个方面,凭借聚焦来寻求突破,随后,百度成为了人工智能“国家队队长”,在19个获批的国家工程实验室人工智能领域中,百度参与的实验室数量最多 。
2017年4月,陆奇推出百度无人驾驶的“阿波罗计划”,该计划要在2020年前逐步开放至全自动驾驶,且是在高速公路和普通城市道路上。有评论指出,百度希望通过开源获取最多汽车主机厂的支持,从而成为汽车界的安卓系统 。
百度“押宝”无人驾驶
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投入毫不吝啬,公开数据表明,2012年投入2.305亿,到2016年投入达102亿,过去4年总共投入超过217亿,2017年Q1投入28.35亿,同比增长34.9%,然而百度净利润却下滑了10.6% 。
这种投入存在风险,人工智能有不少分支方向,没有人能够预测下一波浪潮的突破点会在哪个领域率先爆发,在百度内部,人工智能的投入分布于不同的组织架构之下 。
《哈佛商业评论》觉得,早期的人工智能项目不太可能出现技术爱好者所预测的那种戏剧性成果,一些项目失败了,这常常会让资金注入减缓,甚至完全终止。并且,对于人工智能的投入而言,押注方向正确与否将决定其生死存亡。
事实上,就算是谷歌,把所有创新研发业务分离出来,交由管理,这些创新业务同样处于“挣扎当中”,很难复制网页搜索的巨大成功 。
李彦宏曾表示自己不爱冒险,他说所冒的险都是经过分析、研究后,认为值得冒才去冒的 。他还举过一个例子 ,比如花两年时间请20位人工智能科学家研发一个只会下围棋的机器人 ,在百度这个项目是会被否定的 ,因为会有人质疑花这么大精力做一个东西到底能实现怎样的价值 。
去年O2O处于风口之际,李彦宏曾称百度转型O2O,即便“付出再多代价”也绝不退缩,如今百度又一次表明会坚定投身人工智能领域。
在这次冒险里,李彦宏依旧是绝对的领导者,他依旧掌控着公司的人事权,他依旧掌控着公司的财权。
陆奇的到来,曾一度被看做李彦宏的“放权”之举,马东敏的回归,也曾一度被看做李彦宏的“放权”之举,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称“他放不了,这是他的天然职责所在。老板缺位,这公司能做成吗?”
据《财经》报道,陆奇所推行的改革在人事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 ,“容易的事情已经完成,战略以及业务已梳理清晰,接下来到执行层面必然会涉及人和钱。”
强硬的变革者
陆奇是一位富有经验的变革者。
他保持着华人在硅谷的最高职位记录,他曾成功领导微软转型,在微软传统业务增长见顶时,他主导了一系列改革并转型云计算,使得云上的365超过了传统软件收入。
这样的履历正中百度症结,让陆奇成为救火队长兼整改者。
陆奇来到百度后,带来了微软时期的一个习惯,那就是拜见关键人士。此前,他总有一个“要见的人”清单,每个月,他都会前往硅谷,去拜会各种各样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在百度,这一招用于巩固投资者对百度的信心 。一位百度人士向AI财经社透露 ,陆奇上任之初 ,就前往全球逐个拜访百度前50名大股东 ,向对方阐述百度的战略与愿景 。“这种姿态本身便是一个积极信号” 。
在对内沟通方面,陆奇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去重建员工的信心。他非常务实,会直接针对基层存在的问题,着手加以解决。
此外,百度每月举办一场“新风会”,每期有400个名额。陆奇担任主持人,他有时会邀请一些业务主管,让他们与员工进行面对面沟通。在“新风会”上,陆奇会回答来自各方面的问题,以此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业务布局。
有一位参加“新风会”的员工透露,在沟通的时候,陆奇把姿态放得很低,并且不避讳,对于问题能够对答如流。
以前百度的高管很少出面和基层员工交流,陆奇到来之后,员工能够及时知晓新政策、新架构、新业务,许多基层员工都认为陆奇特别贴近实际。他还对百度内部的晋升制度进行了改革,员工只要努力取得成绩就可以了。一位百度员工向AI财经社透露
百度内部管理流程变得严格,许多以往被忽视的安全生产红线被再度强调。此前实习生有权限查看全公司代码,一大批员工离开百度后,从事的都是竞品相关工作,甚至有人利用百度免费无限量供应零食和文具的漏洞开网店……
如今,那些漏洞均已被封堵,安全生产已然成为百度的红线 ,百度起诉王劲乃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
陆奇改革的关键在于梳理业务逻辑以及调整组织框架,李彦宏事先为其做了准备,陆奇加入后不久,李彦宏发布公开信表示,百度要淘汰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做不出来的话就别继续待着,别再勉强维持,该撤销就撤销,该关闭就关闭,该合并就合并,资源要向具有优势且战略意义重大的项目聚焦 。
冲突随着变革爆发。
2017年3月,时任百度首席科学家的吴恩达毫无征兆地宣布辞职,百度人工智能领域两股力量之间的拉扯显现出来了。
吴恩达
吴恩达及其他技术大牛离职后,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这一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中坚力量基本流失完了。据腾讯科技一篇报道,百度Eye、百度Bike、百度筷搜这些曾是百度对外重点推广的人工智能产品,在短期看不到效果后,早就没动静了。
业务方向做出了调整,这使得百度高层有了较大变动。曾良曾担任公司副总裁、百度糯米总经理,如今他因为违纪而被解除职务 。
四五月间,百度金融风控的同名副总裁王劲出走,百度外卖副总裁陈锦晖出走,百度百付宝公司总经理章政华出走,分管贴吧、百家号等业务的高级副总裁陆复斌出走。
首席财务官李昕晢和战略部副总裁金宇则转任百度资本合伙人。
就连“自己人”的心理,都很难捉摸清楚。景鲲主管智能生活事业群,他刚在今年四月晋升为执行总监,是目前百度很红的高管之一。此次陆奇离任后,景鲲直接向李彦宏汇报工作。
景鲲是什么人呢?他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项目最初期的发起者之一 ,后来 ,景鲲离开了微软 ,成为百度人工智能产品“度秘”的负责人 。在百度处于飘摇状态的那几年间 ,景鲲负责的“度秘”项目发展得较为缓慢 ,不过在陆奇上任之后 ,景鲲再度获得了重用 。
景鲲表示人工智能是百度最重要的战略
陆奇曾是小冰的代言人,他出席微软的任何活动时,都会身着印有“微软小冰”的T恤,即便腿部摔伤,仍坚持从美国飞来中国,为小冰发布会站台,结束工作后才穿上腿部护具 。
以克己冷静著称的陆奇,在谈及“小冰之父”李笛时,几度难以掩饰激动之情,夸赞说李笛是他的英雄,他非常爱李笛,还说李笛太棒了 !
小冰是中国出产的产品,它能在微软三条AI产品线中占据一席之地,还获得了总部的战略重视,这其中陆奇功不可没,他看到了EQ在人工智能里具有重要性,给聊天机器人赋予了人情味,并且带领小冰团队给比尔·盖茨做了汇报。
知情人向AI财经社透露,景鲲早期参与了小冰项目,在笼罩于微软团队一手打造的光环之下几周后,才告知早已准备好接受百度的情况,那时,微软团队或多或少察觉到了一丝背叛 。
一位和陆奇关系较近的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人事方面的内耗,并非陆奇所需要的。内耗致使效率变得低下,这与习惯高效做事的陆奇完全不能契合。陆奇早已实现财务自由,他想要达成的是事业上的雄心壮志,造就一段传奇,绝对不是和低效的内耗搅和在一起。
离开:陆奇的礼物
百度最新财报显示,其生态系统发展迅猛,已和创维、海尔、极米等160家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发布了超过90款搭载的硬件产品,3月份已响应超2亿次语音搜索需求,这意味着搜索的下一个重要机会将由此开启。
陆奇宣布推出阿波罗计划,该计划是向合作伙伴开放百度无人驾驶软件平台,目前已经拿下了100多家合作伙伴,其中包括多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还有两家世界汽车制造商福特和戴姆勒。
10款车型从开上北京五环开始,集结前往雄安,闪耀在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展,还在春晚的舞台上表演高难度的“8”字交叉跑,百度无人车在快速地奔跑着 。今年3月,自动驾驶汽车又拿下北京、福建、重庆三地的9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
但是,这就是百度人工智能得以商业落地的全部了。
身为一名首席运营官,首要职责便是把首席执行官的战略转化为收入。百度全力投入的人工智能,恰恰是一片被迷雾笼罩的地方,是一段路途漫长的未知领域。
存在未知的业绩压力,存在内耗,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工作狂陆奇到了离开的时候。
陆奇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4月26日的北京车展上,他在展台上和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会面,比亚迪是阿波罗计划的第100家合作伙伴,王传福在搭载了百度自动驾驶平台的车内,手指中控屏为陆奇演示 。
陆奇坐在驾驶位上,他穿着休闲衬衫和牛仔裤,这一穿着习惯保持了几十年。他手握方向盘,侧身看着。他笃信人工智能30多年,并且热爱它。如今,人工智能得以落地。57岁的他,脸上露出男孩般的专注与好奇。
22天后,陆奇松开了百度的“方向盘”。
实际上,变革的操盘者承担结局责任的多少并非关键所在,关键在于得有一个人为此负责。对于这点,当局者并非没有这样的自我认知。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陆奇眼中,离开才是最为恰当的选择。
终归,李彦宏所说的“Qi”只是一名职业经理人,百度仍然姓李。陆奇习惯操控大资源,对他来说,下一站应该是另一个同样亟待变革的大平台。
Qi的前老板是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他曾说过一段话,这段话也许适合在此时赠予陆奇,内容是:“有人曾经说过,你只能信任思想、言语、行动完全一致的人。同样地,我认为你也只能信任思想、言语、行动完全一致的公司。”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