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单车小白的入坑记:从小学骑车到买8代马东的单车历程

Time:2025年04月28日 Read:3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洗完澡后就挺想写些东西。前段时间买了辆8代马东。身为自行车小白。大胆来发一篇和单车有关的文章。自认为对部分消费品有一定理解。其中应该存在一些相通之处。但本文难免会有主观的地方。会有有偏见的地方。会有常识性错误的地方。欢迎指出。要是觉得有用可以加点分点个赞。要是觉得写得太差可以直接关掉也可以开喷

我写东西主要觉得好玩,当个乐子看看也行

单车小白入坑记

小学时就骑车上下学。上班后也骑过单速车通勤。但我对自行车完全不懂。2023年之前连禧玛诺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也正常。毕竟用不到变速

后来想通过骑车减肥。家后面是东湖绿道,骑行环境不错。去年11月逛迪卡侬时买了一辆单速车。不知为何当时对单速车有执念,觉得简单就是最好的。于是到处骑车,碎片化地刷到一些单车相关信息,由此入了单车的坑

骑了一个月后,感觉单速车在绿道上的锻炼效果较为有限,便想买一辆能变速的车。当时预算被限定在8000,原因是怕被亲人知晓。毕竟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人们对自行车价格的认知容易局限在几百块,要是花1万买辆自行车,会被说有毛病

个人玩东西习惯慢慢来 就如同我的签名所说 无论玩什么 最重要的是过程 一步到位首先钱包承受不了 其次怕最终索然无味 由于在意耐用性和可维护性 所以决定先从铝架圈刹开始玩 若以后确实骑行次数增多再更换当时看到不少言论称,对于绝大部分普通爱好者而言,比较轻的铝架搭配105大套便是终点。于是,在短暂纠结迪卡侬AF 105与美利达斯特拉后,做出了选择,选了后者

到手后很快就对轮组外胎进行了升级,我个人认为外胎的提升相当显著。外网的部分测试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好的轮组搭配好的外胎效果最佳,其次是差的轮组搭配好的外胎,好的轮组搭配差的外胎效果相对最差

斯特拉400骑了大半年时间。实际里程还算可以。但因总感觉骑久了不太舒适。又想体验碳架。所以就挂到海鲜市场售卖了。于是进入选车环节。这次我先设定预算在。

前摇有点长,这次总算进入到正题了

为啥选择马东

我对单车了解不多,作为非业内人士,之前却知晓马东的这辆车,还知道是价格不菲的自行车,可见7代那个洞影响力很大,PDD买了辆马东的车又加深了我对它的印象。我从不关注单车信息,7月底才得知马东更新了,第一眼看到时,和很多人看法一样,觉得“这细狗8代比上一代难看多了”

但是,其起售价使我觉得似乎值得尝试。毕竟上一代有起步相关情况。而且我只在绿道和平坦道路骑行,电变带来的丝滑与快速对我而言提升有限

感谢新马东发布相关内容。这使我的预算得以增加。确实预算就是要不断被突破的。就如同几年前我也想不到会花一两万去买工装靴。下图中的这双靴子比碳轮斯特拉400价格更高。

说到预算 那选择范围相当广 像PP ADV1 瑞克多5000 闪电SL7等 随后就要去查看各类相关信息 诸如tour评测分数 气动功率 刚性打分等 看得越多 就越发感觉高端单车与其他高价消费品相似 同样充斥着各种消费陷阱

每个品牌都具备自身的测试标准。它们都倾向于和自家以往的产品作比较。这些年提升幅度愈发小。而且车型要么停产要么合并。可供比较的数据越来越少。有些特性看似只是为了更新而更新。从横向来看。即便存在tour这种量化数据。但功率差距大概也就是个位数到20W左右

但是呢

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得出的优化数据,若放到现实复杂环境里,还会剩下多少呢?

100个人里面,有几个可以时速40km稳定单飞1小时?

自行车是一个整体,定位相似的车架单独产生的影响能有多大?

各种单车的主观评测数量不少,我看了许多。感觉大家各说各的感受,更多聚焦于外观设计。即便存在量化测试,也很难控制变量,像温度、风速、风向等。最后得出的结论趋于相似。一时间我联想到曾经玩过的HiFi圈,感觉最终变成比拼谁照片拍得好、文字写得好、新词汇发明得多、黑话用得溜。

客观差距确实存在,只是不同人感受不同。对大Pro而言,若能快0.5%且稳定复现,便是显著提升。普通爱好者买顶级车,主要是为了断念想,觉得“车已顶级,肯定是我腿的问题”。此外,对比功率、耐力、恢复力、控车等要素,花钱相对简单。

老富士自行车价格_日本老式富士自行车价位_富士老自行车价格及图片

既然评测看上去都没什么差别,那我就多去试试各家的车。好在因为上一辆斯特拉,加了一些本地的单车群。还参加了一些试骑活动。也蹭骑过其他人的高级车。也算是体验过价值大几万的崔克、闪电之类的车了。给我的感觉是,贵的车确实很轻。它加速快,变速也快。别的方面就没什么了。速度提上来之后,差别不太明显。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猜想:自己心肺功能和腿部力量都很差,骑什么车都差不多……

亲身经历一番后,发觉即便看了很多试过很多,可参考价值颇为有限。最终如同多数爱好者那般,挑选一款在预算范围内,有着最喜欢的外观涂装,尺码合适,骑起来感觉舒适,且门店离家近的车子。综合考虑这几点因素,最终选定了丐版马东SL5。没办法,像我这种钱包不鼓、腿力不足的人,暂且如此了。况且试骑时确实感觉马东比较舒适且稳定。

其实闪电SL8之类的也不错。但我觉得它不如马东有个性。而且SL8起码比低配版马东贵了不少。原因是预算不足。所以只能买得起XDS代工的马东SL5。虽说这代外观变窄了。还常被认错。但实物看着还行

网上针对这两个品牌的讨论极为频繁,还有大量询问如何在二者间抉择的帖子。当下的主流观点明显更倾向于闪电,诸如“SL8堪称最佳”“只有资深骑手才会选择Trek”之类的言论屡见不鲜。不得不承认美式营销的确成效显著

总之,为洞买单吧

提车记录

崔克东湖旗舰店距离我较近,这是很大的购买影响因素,售后会便利许多,我首次看车时服务良好

门口就是8代马东SL5蓝色、SL6红色

提车时是晚上所以没拍照,后来选在白天拍了照,车子骑过后便留下了痕迹。采用富士直出的方式,随后进行剪裁、添加暗角以及缩小图片尺寸后导出,确实很便捷……

SL5有好几种颜色都看过好些回了。蓝色太过艳丽,担心看久会腻。白色并非典型的纯白,它把坐管和后上叉弄成了黑色,看着不太协调。所以最后选了黑色。黑色版本将桶轴和上管LOGO设计成带有红色小点缀,还挺有意思的

车子本身没啥可讲的。机械105。铝轮。分体铝把。棒槌哥R1钢丝胎。都是丐版配置。500系列碳纤维的重量属于崔坦。只能说上一代更坦。这边搜到一点数据。网上有M码黑色SL称重数据是970g。这代丐版比上一代SLR还轻一点。感觉还行

马东,马洞,为洞买单

富士老自行车价格及图片_日本老式富士自行车价位_老富士自行车价格

崔克的One显得很人性化,能自行选择套件细分规格。然而,实在买不起,起步价就是好几万。

店里也有几辆7代马东

拿到手后先骑了几天原装铝轮,感觉它与原来的碳轮斯特拉400差距不大,看来这次升级有一点提升。再次强调自己钱包和腿都不行,骑什么都差不多。我的感受不重要,主要是买个牌子,买个外观……

拿到手后先骑了几天原装铝轮,机械内走的手感还可以。速度提上来后,感觉和原来的碳轮斯特拉400差距很小。默认的丐版配置就是这样,随便换个碳轮应该会更好。看来这次换车还是有一点提升的,只是性价比确实低。再次强调自己钱包和腿都不行,骑啥都差不多。我的感受不重要,主要就是买个牌子,买个外观

后来50mm无标便宜自编轮终于到货。立刻换上。顺便换了cup开口。又把车子贴成CHH黑红配色。颜值顿时提升。起步也显著变快。

内胎采用的是0.9mm的普通重型内胎。这种内胎每条约240g,两条的话重量在这个数值左右。目前,带有脚踏和水壶架时,总重为8.25kg。若去掉脚踏,换上超轻内胎,并进行一些随意改装,重量可降至8kg。不过,本人并非追求重量极致的人。只是到手已过去半个月,昨天出于好奇才去称了总重。而且认为TPU内胎在质量稳定性方面太依赖运气,后期应该不会更换。

号码牌ID认证

这辆马东已爬过山,骑过数次。其舒适度不错,骑完当天及次日并无不适。当下感受是,多骑行,骑得多,比任何事都好

不过爬山着实很累,偶尔体验一番即可。以后主要只在平坦道路骑行,因此打算换成单盘试试,想必会有别样体验。

小结:

优点:辨识度高,个人体感舒适,售后服务不错

缺点:返祖变细狗,性价比低

关于这辆配置最低的马东,就写到这儿了。看了看字数,快3000字了。咱们下次再见~

#头条创作游园会#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