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流行起来之后,打工人最为怨念的一件事便是,为何抖音只能通过手机来刷,而不能在电脑上观看呢。
这对摸鱼党非常不友好,划水只能靠模拟器,异常难用。
现在不一样了。抖音网页版突然上线,这宣告了摸鱼党蹲厕所划水的历史结束。
不过,你若以为这仅仅是摸鱼党的胜利,那就太天真了。字节跳动的野心,可不仅仅局限于此。
存量时代,蚊子再小也是肉
目前,内测上线的内容数量不是很多。不过,其核心功能是具备的,包括支持登录、支持搜索、支持发布视频以及支持浏览视频。
其实,外界更关心的问题是:为何会在这个时间推出网页版?近期,不仅抖音,就连微信在内的等国民应用在 PC 端上都投入了不少精力。
经过一番操作之后,带有一些违背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意味。之前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是从 PC 端向移动端进行转移,而现在仿佛又要回到 PC 端,这种情况让人难以理解。
事实上,互联网巨头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其背后或许都是决策层针对当下行业所进行的深入分析,而并非仅仅是让我们这些打工人能够愉快地摸鱼罢了。
统计显示,去年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达到了 9.3 亿。并且每年的增长幅度不足 1%,这一增长情况基本上已经接近了上限,也就是达到了天花板。
并且抖音的渗透率仅低于微信。
可以看出,转化余下的 10%网民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很多平台都在进入短视频领域。如果抖音只是一直局限于当前的模式,那么瓶颈很快就会到来。
移动手机用户已没有发展前景,所以 PC 端的那群电脑用户自然就成为首要的目标。因为即使是很小的东西也有其价值,PC 端的流量增长虽然比不上移动端,但也能够挖掘出一部分新增的量。
况且,PC 端的用户规模并非很小。艾瑞数据曾在 2019 年发布过 PC 端用户数量的相关信息。尽管流量在逐渐减少,但月活用户规模依然达到了 5.1 亿。
况且,从用户的角度去看,大家的注意力本身就不是均匀分布的。这种不均匀不仅体现在时间方面,还体现在空间方面。
比如,同为天涯的摸鱼之人,你或许在中午和晚上喜欢使用手机 APP,但在其他时间段可能身处办公室或书房,这时就需要用到 PC 产品。
PC 对用户有吸引,移动端对用户也有吸引,二者的吸引可谓是互补关系。对于内容大厂来说,本来就处于存量增长的时代,所以这部分注意力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开辟新赛道,PC不能少
PC 端在释放用户增长压力的同时,还能够发展中长视频,从而开辟出新的赛道。
如今,短视频、中视频和长视频开始相互融合,这使得各个领域不再有明显的界限,不再是界限分明的状态。
在内容方面,形成了将 UGC(用户原创内容)、PUGC(专家生产内容)以及版权内容融为一体的模式,这已成为行业的共识。无论是短视频还是长视频,大家都在努力尝试突破圈层的限制,去寻找那种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更具包容性的内容形式。
B站持续进行影视版权的采买,快手网页版增添了电影栏目,优爱腾上线了短视频类目。
从商业角度来看,只要能够包容不同的用户群体,那么就能够容纳不同属性的流量。
包容度越高,内容带来的流量池就会越大,这样就能在存量中找到更多的增量。
抖音目前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广告和电商。如果网页版的知识、教程、资讯类视频开拓出新空间,那么就会进一步延伸出新的赚钱方法,从而不断扩大基本盘。
内容为王,创作者需要电脑
准备打内容的主意,就不能少了 PC 端。因为电脑在内容行业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以某平台为例,体验最好的并非移动端,而是 PC 端。围绕 PC 端的视频内容,能够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从工具到内容”的生态。
网页版视频比短视频的清晰度更高,画质更好。这对于创作者来说,意味着他们在制作内容时受到的限制减少了,自主发挥的空间也就更大了。
国内不少短视频平台开始切入 PC 制作工具的赛道。例如,快手推出了快影,抖音推出了剪影的 PC 版。
可见,从工具这个角度入手的价值在于能够让内容创作生态得以完善。并且,网页版在整个内容生态当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可见,短视频平台推出网页版有着这样的逻辑。这种逻辑一方面能够缓解用户增长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开辟新的赛道,同时还能够布局未来中长视频的创作者生态。可以说,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当然,眼下最高兴的,还是非打工人莫属了。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