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前设定了目标,如今将其与目标进行对表。高校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到现在还没有达到设定的标准。
一堂迟到了十一年的课咋补?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列出了一张“欠账单”。将 1999 年发布的《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设定的目标进行对照,我国高校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完成 2005 年设定的目标,而且与目标之间大约还有 10 个百分点的差距。
2014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仅为 20.05%。记者获悉,在部分处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当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低于平均值,大概只有 15%。
为什么“欠发达地区本科高校对博士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足,拉低了全省本科高校平均值”呢?广东韶关学院人事处处长黄梓民举例称,学校给新进博士提供了优厚政策,例如分配 150 平方米的“人才房”,然而部分优秀博士毕业生还是选择了另寻出路。博士毕业生在乎的方面有很多。他们在乎学校所能提供的工资待遇。同时,他们更在乎学校的科研平台。并且,他们还在乎所在地的产业发展状况等。
博士点学科布局不均衡是原因之一。黄梓民举例说,像音乐、体育等学科,在全国范围内,具备这些学科博士学位授予资格的高校数量很少,所以高校中这类学科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也会比较少。
博士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并且有独立的研究方向。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所以提升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在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国内外的大学都比较重视这一点。黄梓民举例称,《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在 2015 年公布了世界大学排名。此排名是针对各大高校教师中博士所占比例等 13 个指标进行计算而得出的。
黄梓民提醒道,不应以同一比例去要求不同类型的高校。我国的本科高校有研究型、应用型等类别之分,不同类别的高校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差异。韶关学院正在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它积极与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衔接,更迫切地需要引进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然而,许多这类教师并不具备博士学历。
2014 年,我国在校博士生的数量为 31.27 万名。袁寿其觉得,以目前博士生的教育规模以及每年大约 2%的增幅来看,连高校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对博士学位的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更不必说国家和社会其他领域的需求了。
袁寿其建议,对于这堂已经迟到了 11 年的“课”,在“十三五”期间,要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其一,将我国的博士生招生规模保持与国家经济同速增长。其二,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全面优化教育结构。其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其四,建立相应的淘汰补偿机制。
袁寿其分析指出,当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一种区域不平衡现象,即中西部地区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在 2014 年,我国各地高校所授予的研究生学位数量方面,东部地区高校占比 62.21%,中部地区高校占比 17.35%,西部地区高校占比 20.44%。
袁寿其提出建议,国家一方面要适当扩大中西部地区高校博士生的教育规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委托东部地区高校为中西部地区定向培养博士生的力度,以此来保证经费的投入。国家能够进行试点,放开招生计划或者增加一部分自筹经费的博士生指标;对于试点地区,要重点做好培养质量的监控以及授予学位人数的把控,将招生计划下放给省级部门进行统筹安排。(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刘博智 刘盾)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