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还喜欢顶嘴。平日里,他们爱打游戏,作业也做得马虎。到了晚上,迟迟不肯睡觉,早上又起不来……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家长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是喜欢唠唠叨叨,吵吵闹闹,讲大道理……那么,家长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采访了著名教育专家齐大辉教授,目的是分享如何借助“家庭公约”,通过“不言之教”这种协同育人的方式,轻松且便捷地解决家庭沟通以及情绪管理方面的问题,促使孩子能够自觉地改善行为,心甘情愿地遵守公约,自发地立志向上,最终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
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齐大辉,同时也是中国社科教育培训中心名誉主任,还是北京市教育学会家长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他是中国“家长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他著有《一次管一生的教育》《爱是一次共同的成长》《家庭公约案例集》等著作。
01
制定家庭公约
让家庭成为学习型组织
古人有言“易子而教,外来和尚、百家饭菜”。孩子会叛逆,是因为家长的管教方式存在错误。孩子不听话,是由于家长不懂得如何说话。要教育好孩子,家长就得先进行自我教育。许多家长愿意为孩子的学习付费,却不愿意为自己的补习花钱。……有着多年家长教育经验的齐大辉时常说出一些精辟的话语。
我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教育源头的家长不够“成熟”。齐教授认为,孩子出现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家长的问题。他觉得,只要家长愿意学习、乐于改变并且懂得定约,那么家庭教育的难题就能够得以解决。正所谓“家长改变百分之一,孩子就能够成长百分之九十九”。只有坚持下来才会有收获。
齐教授认为,家庭公约体现了家庭民主,是一种公平的交流,是一种公开的交换,也是一种公共的监督。它不是“家长要求孩子做什么,孩子就必须做什么”,而是家庭全员参与制定的“白纸黑字”的约定。
共同约定,说话算数,共同改变,有奖有罚,共同进步的家庭生活规则。他强调,许多父母常以“过来人”的姿态自居,以不想让孩子“走弯路”为借口,不尊重孩子的个性选择权和共性控制权,最终导致费时费力却得不到好的结果。实际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独立思想,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需要抓大放小,协同进行教育。孩子无论多小都有尊严,都需要被尊重和鼓励,他们需要获得平等对话的权利。家长学习并利用家庭公约作为教育管理工具,这样做能事半功倍,并且简单易达。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亲自去做就能给孩子规划好未来的每一步。然而,在那种包办一切、独自决断、不容商量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不但没有积极地成长,还可能产生诸多隐患,比如不能独自照顾自己,过度追求条件的完美,心理上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在自主选择时缺乏自信心,以及人际关系不够和谐等。
组织家庭会议并定好家庭公约,然后按照约定放手,进行目标管理,这样往往更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好孩子。关键在于家长要做好情绪管理,做到说话算数,并且带头守约。齐教授建议,每位家长都可以尝试去组织学习型家庭,每周都召开家庭会议,通过类似角色扮演的情景剧形式,推动全家人进行平等交流、需求交换以及目标沟通。家庭会议是全家人一起享受寓教于乐生活的时刻,不能将其变为专门针对孩子的批评或检讨的场合。他进一步建议,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制定一个家庭公约,挑选一位家庭法官,聘请一位家庭顾问,开展一次关于公约的奖罚活动。大人和小孩都是家庭公约的平等制定者。每个人都参与解决问题,不是被操控或被批评的。由大家选举出的“家庭法官”会公布家庭公约并监督其实施。如果小孩子成为“家庭法官”,那么他在监督大人进步达标的过程中,自己承诺的个人目标也能得以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和执行力。
在家庭教育里,家长把“公约 ABCD 原则”学习并应用好,在自身改变以及孩子进步方面都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效。
A.“先心情,后事情”,与孩子相处原则。
B.“你先改,家后变”,自我教育为先原则。
C.“事前约定,事中提醒,事后总结”,家是讲理的地方原则。
“公约有小目标,能够成就大目标,家庭也需要有目标”,这体现了家风家教的微积分原则。
02
履行公约
家庭和谐要遵循三事原则
家家都有难以念好的经,一本公约能够涉及夫妻之事、孝敬父母以及教育好子女。教育所产生的因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前来讨债的,另一种是懂得感恩的。您希望培养出哪一种孩子呢?
孩子存在着诸多差异,彼此各不相同。家风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通过监督盯出来的孩子以及通过管理管出来的孩子。那么,你家的孩子属于其中哪一类呢?家长拥有三个身份,在一生之中教导孩子无非就是三件事,即必须要去做的事、可做也可不做的事以及绝对不能做的事。家长面对必须做的事,需做榜样,要身体力行且以身作则;面对可做可不做的事,应做朋友,尊重孩子的选择,通过公约协商来处理;面对不能做的事,要做警察,具备底线思维,按照约定持家,做到奖罚分明。
“不进行教导就加以惩处,这叫做暴虐。”家长应当首先为孩子做出做好事的示范,这样才有权利去责备孩子为何没有做好事。孩子需要接受严格的教育,然而必须借助公约的方式,做到有依据、有凭据,不能无端冤枉孩子。家庭教育要遵循“三事”原则,即事前进行约定,事中给予提醒,事后进行总结。
当我们欲让孩子做某事时,需先与孩子事前进行商议。经孩子同意后,双方约定好,方可执行。如此,能相互尊重,协同目标合力,减少沟通中的情绪冲突。其次,在孩子执行过程中,我们要去提醒他,以防孩子忘记。自觉性强的孩子较少,需增强孩子的公约习惯与执行动力,做到有约在先,有依有据,讲理通畅,以实现家庭和谐。如果孩子违背了约定,我们务必及时提醒奖罚的相关条件。孩子执行完毕后,我们要和孩子一同总结经验教训,做到奖罚分明。若孩子遵守约定,就一定要按照约定给予奖励;若孩子违反约定,就一定要依照约定实施惩罚。
事前约定
以网课作为例子,家长和孩子友好地进行协商,并且达成书面约定:每天都要自觉且按时地上课,课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学生要自查网络记录,查看是否浏览了非学习内容,要进行自我评价、家长评价以及老师评价的三合一。在上网课的这段期间,家长不能去怀疑、催促或者责骂孩子,每天要进行两次总结。确认完毕后,全家一起共同签字署名,家长、孩子和教师要协同进行教育,并且自觉遵守公约。
事中提醒
如果孩子出现偷懒或玩游戏的情况,家长可以先获取相关证据,然后进行时间总结并展开讨论。千万不要随时随地就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或评论,更不能为了防止孩子犯错,而自己违反公约。只需要耐心地提醒孩子一句“公约承诺”,让孩子意识到公约所承担的责任,做到说话算数,有错就改,改了就好,该奖励就奖励,该惩罚就惩罚,该让过去的就过去。赋予公约以信誉和力量,树立起对公约的责任意识,承担公约所规定的处罚后果,并且自觉地去改进违约的行为。
事后总结
执行家庭公约之后,家长需要与孩子一同去完成各自的目标,并且要对各自的改变与进步进行总结。具体来说,就是要查看这段时间爸爸妈妈所约定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教育态度是否发生了转变,以及是否遵守了公约的承诺。
孩子是否网课迟到了呢?孩子的作业都完成了没有?孩子在网课期间有没有玩游戏呢?玩了多久呢?倘若孩子达成了约定,那么一定要给孩子给予适当的奖励。倘若孩子没有做到,就一定要依照公约来进行惩罚。家长需要率先执行自己的公约目标,做到奖罚分明,这样才能够以理服人。
“三事原则”是教育孩子的根本原则。它也是提升做事水平的一种良性循环。孩子在一件事情上持续进步,坚持反复去做,进而养成良好习惯,这样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一个既会做事又能做事的好孩子。
03
巧用工具
解决家庭管理问题
情绪管理工具
好情绪可视为资本,坏情绪则如同成本。夫妻犹如一双筷子,孩子恰似一粒豆子,倘若夫妻长度不一致,便难以夹起豆子。家庭中能够设立一双筷子公约架,在上面写上夫妻的名字,接着准备一个 A 碗和一个 B 碗,往里面倒入一些豆子。倘若两人发生争吵,就依照公约,先将豆子从 A 碗全部夹到 B 碗,全部夹完后,怒气便会消散,同时也能明白公约的道理。
杠杆原理
家庭教育能够运用杠杆原理。在家中,存在着家长希望孩子跟自己走,还是自己跟着孩子走的情况,这体现了主被动的关系。倘若想让小孩做事,就可以制定一套积分的规定。比如做了好事能加多少分,犯错误了要减多少分等,接着明确多少分可以换变形金刚,多少分可以换冰淇淋。当规则制定完毕后,孩子就会立刻去行动。用杠杆原理来进行教育,只要移动杠杆的支点,就能很轻易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们的人生主要有三件事,分别是发生、对待以及结果,接着又会有再发生、再对待以及再结果。对待方式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公约杠杆属于一种智慧工具。
家庭公约
家庭就像“碰碰车场”,一个人就如同一辆车。倘若没有家庭公约这个“交通规则”,大家都依照自己的习惯开车,那么必定会发生交通事故。要让家庭离苦得乐,家庭就必须要有公约会议的习惯,必须要学习公约目标管理。只有大家步调一致,才能够取得胜利,做到家和万事兴。家庭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听课和讲道理,而要将教育融入娱乐之中。可以编个剧本,演个情景剧游戏,这样能更有效地化解家庭矛盾。例如开展家庭会议,许下家庭愿景,制定家庭公约,邀请家庭顾问,选出家庭法官等。上下一心,家国结构相似,依法治理国家、依照约定持家,这如同推开了个人践行“中国梦”的两扇大门。
家庭公约从“双五一好”做起
时代信报新家长:您制定的《家庭公约》条款中,哪些是必选项呢?您为什么将它们设定为必选项呢?
齐大辉称,有不少家长觉得孩子只需专心好好学习,那么家里的所有事务都无需去做,像洗衣这件事、整理书包这类事以及打扫房间等,统统都由家长代为包办。然而,当有一天孩子必须要自己去做这些事情时,家长才惊觉,孩子竟然完全不会。有些孩子不能独立生存,有些孩子不会处理日常家务,有些孩子不会与人交往,面对这样的孩子,有些家长着急了。然而,孩子的教育无法从头再来,埋怨和责怪孩子都没有任何用处。
在我看来,孩子的习惯养成与品格塑造需从生活开始,从“五子登科”“五句良言”“日念一好”这些行为习惯着手。“五子登科”具体为起床后叠被子,用完后刷池子,进门时静机子,用餐时静盘子,坐后归椅子。“五句良言”则是家人起床时相互问一声“早上好!”,外出回来时互相问候一声“回来了!”“辛苦了!”,宝贝下学后问一句“今天你开心吗?”我在做一件事之前,会想要征求家人的意见,会问“我想……这样,可以吗?”晚上到了休息时间,家人之间会互相道“晚安,好梦。”
制定家庭公约,创建文明家庭,培养优秀公民。
(Q:时代信报·新家长 A:齐大辉)
蒋伟希的这篇文章选自《新家长报》的 1132 - 1133 期,标题为《齐大辉:践行家庭公约 让孩子自觉改善行为》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