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后备干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中后备干部培养措施是重要的一部分。
在当今崇尚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资源被视为核心资源。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人力资源储备。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对于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后备干部管理的实际情况,首先点明了存在的问题,接着强调了后备干部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优化企业后备干部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后备干部人力资源人才培养
一、企业后备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选拔方面存在的问题
传统后备干部队伍主要以党政干部为力量,这样可能导致人才专业面窄、专业类别少的情况出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发展和完善,这种单一的人才选拔方式已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然而许多企业对该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首先是观念方面,很多企业依然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企业干部队伍建设上,始终秉持着论资排辈的观念,认为没有必要事先进行选拔培养,觉得如果用不到这些培养的成果,那就是白白浪费力气。在日常工作中,这些企业倾向于将工作重心聚焦在追求经济效益上,却忽视了人才储备的重要性。这样会导致很多员工错失了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浪费了人力资源;其次,在后备干部的选拔过程中,操作不透明,容易被少数人所影响。部分管理层人员存在妒贤嫉能的心理,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所以不愿意选拔和培养后备干部,甚至还有些人对人才进行故意打压,这对企业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二)干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在后备干部的培养管理方面坚持原创且不公开,这导致后备干部名单仅党政等主要领导人知晓,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对此并不知情,甚至有些被定为后备干部的人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人员具有隐秘性,所以企业领导人与后备干部之间缺乏沟通,即便有培养目标和定期考察,但却没有确立培养人,也缺少综合评价。很多企业的后备干部管理工作最后常常会流于形式。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备着却不用,要用的时候却没有准备好。
同时,有些企业仅仅满足于有后备干部的状态,而不致力于发挥他们的作用。即便在需要用到他们的时候,也不能按制度办事,这极大地挫伤了后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干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很多企业的后备干部管理机制存在不完善的情况。虽然有相关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规定,但是在后备干部的选拔环节存在薄弱之处,培养环节也存在薄弱之处,任用环节同样存在薄弱之处,考评环节也不例外,这些薄弱环节导致无法真正起到监督和管理的职责。其次,没有一个长效机制来对后备干部进行动态管理。这样一来,后备干部队伍不能及时得到更新、补充和淘汰。有些后备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有的政工干部或行政干部一干就是 10 年、20 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不改变,缺少在多个工作岗位上的锻炼。干部容易对自己的工作感到疲惫,缺乏激情,没有创新,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管理工作不到位。
二、企业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的原则
(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工作实现公开化,能够促使后备干部之间展开竞争,这是促使他们成长的动力,同时也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奠定了基础。干部名单需做到公开,选拔方式要做到公开,培养模式需做到公开,考核内容也要做到公开。尤其是选拔的标准公开后,能推动后备干部努力工作;培养的目标公开后,能引导其他普通员工用这一统一的尺度来要求自己;考核的内容公开后,能让员工监督衡量他人,真正做到优胜劣汰。
既要做到“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也要提供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以此来确保人才选拔的规范性。应该逐步消除旧体制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大力提倡“人人平等,机会均等”的理念,坚决杜绝内部招聘和特殊招聘的情况,对招聘条件和程序进行严格控制。
(二)坚持择优和系统培养的原则
人才选拔出来后,要形成积极的竞争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筛选人才环境,需尽快让后备干部上岗,在工作中考察他们的综合能力,接着挑选优秀人才重点培养。同时,要记录干部们在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以及欠缺程度,以便拟定培训计划和敲定具体培训措施。要让后备干部在市场选才的潮流下快速脱颖而出,就必须尽快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竞争择优的工作机制。
(三)坚持整体协调的原则
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且相互协调,企业的发展对这种协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整体协调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发突出。在后备干部队伍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到多层次以及多方位,选拔、培养和考核管理应当整合为一个整体。注重后备干部的总量、人员配备以及日常用量的构成情况,已实现目标规划的平衡控制。在后备干部队伍总量方面,要采用 1:2 的配备比例,以防后备干部队伍在年龄、性别、专业、党派、素质等构成因素上出现失调状况,避免与新旧班子交接的实际需求相脱节,防止出现缺乏竞争压力的“内定人选”的局面。
三、优化企业后备队伍管理的措施
为促进干部队伍实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需建立科学规范的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制度,以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且结构合理,能够担当重任的后备干部队伍,这应从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以及管理等方面着手进行。
(一)公开选拔,规范程序
选拔后备干部时,要充分发扬民主,拓宽推荐渠道,以扩大选人视野。要彻底解决“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操作,尽可能把提名权交给群众,把民主推荐结果当作选用的主要依据,切实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位,依据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来选用干部。
其次,要保证选拔出的后备干部队伍具备较高素质。需要结合企业经营策略的近景和远景所需要的人才,制定出各类后备干部的资质标准并予以公布,这样就能努力做到选拔出既有品德又有才能的人才。
(二)拟定计划,系统培养
根据实际需求,也就是岗位所需要的条件来对后备干部的发展进行定位。制定出培养进度,设定出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标准和框架,并且拟定出较为详细的培训计划。随后,设计出合理的培训课程,对后备干部进行技术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培训过程中,要确保培训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突出培训的时代性,做到与时俱进,注重实际效果。
后备干部需要一个较长的成长周期,因此可以定期组织测评来检测其成长轨迹。测评结果能够帮助后备干部快速且准确地知晓自己的不足,并且可以让他们对这些不足加以改进。测评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专业技能测评,各职能部门领导可负责此项,利用相关考题来检验后备干部的专业技能娴熟情况,同时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来检验各项能力。其二是综合素质测评,涵盖后备干部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三)定期考察,动态管理
企业要对后备干部进行定期考察,并且这种定期考察应与中层干部的年度考核同步开展。要重点考察后备干部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表现、工作实绩的情况、廉政方面的状况以及发展潜力的大小。在进行定期考察的同时,还应当做好经常性的考察了解方面的工作。考察所得的结果会被当作后备干部培养、调整以及使用的依据。
后备干部需实行动态管理。要在考察之后,适时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和充实,以此让后备干部队伍一直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以及合理的结构。
五是培养和奖惩情况等。
四、结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既是企业转变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如今,企业后备干部队伍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干部的整体素质在持续提升,后备干部队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在不断进步。然而,在后备干部的选拔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在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在后备干部的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搞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从选拔开始抓起,必须从培养开始抓起,必须从管理开始抓起,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建设一支高绩效的干部队伍,以建设一支符合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邓勉和刘银山对大中型国有企业领导后备干部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该研究成果发表在 2011 年第 7 期的《甘肃》杂志上。
宗庆军对现代企业后备干部选拔和的新模式进行了探析。此成果发表于《上海建设科技》2011 年第 3 期。
卫剑铮和杨军探讨了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后备干部管理的思路。他们将这一探讨成果发表在《集体经济》2009 年第 8 期上。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