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 2 月 29 日电(记者于也童)董雪是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中心主任。她身着工作服,外罩一层防护服,双手戴着双层手套,脸上戴着 N95 口罩并加上防护面屏。此刻,她在白色的生物安全柜中,小心翼翼地打开样本的外包装和采样管,准备进行样品核酸提取。
对患者的咽拭子、痰液等样本进行核酸检测,这是判断一名患者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的关键环节。从 2 月 1 日开始,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由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中心承担,这里的 10 名检测人员也成为了“离病毒最近的人”。28 日,记者靠近这群与病毒“面对面”的一线“勇士”,体会他们工作的紧张以及不易。
微生物检验中心在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 6 楼。到目前为止,此地一共检测了 4600 多份样本。检测人员一直坚守着,和狡猾的病毒进行着“斗智斗勇”的较量。
记者得知,采集好的样本被保存在特制的病毒采样管里。这些样本编好号后,被放在密封袋中。接着,密封袋又被放到密封罐里。最后,它们用生物安全转运箱被运到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样本送来之后,我们首先会进行核对工作。这个核对环节是极为重要的,必须要严防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董雪表示,为了确保样本核对的准确性,曾经有一次样本从送达到核对完毕,一共花费了将近 12 个小时。
核对好的密封罐经由窗口被送到实验室,检测人员会在生物安全柜里对样本的密封袋进行编号。编号完成后,将其送到整个检测过程中最为危险的环节,即在核酸提取区的另一台生物安全柜中,密封袋和采样管会被打开,样本会直接呈现在检测人员面前。
核酸提取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处于关键且危险的地位。打开采样管,意味着要与病毒进行直接接触。董雪表示。
在这一环节,检测人员会对样本进行震荡操作以及混匀处理,接着进行核酸提取。提取后的样本会被转移到另一个实验室的扩增区域,检测人员通过观察扩增过程,读取数据并且分析数据,以此来确认样本中是否存在病毒。
微生物检验中心的工作任务量大且很辛苦。疫情爆发之后,微生物检验中心的全体人员都上岗工作了。9 名检测人员被分成 3 个班次,轮流进行值守。董雪说:“我家离得比较近,我没有被排班,所以随时都在这儿。”还说:“这一段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半夜 1 点或者 2 点的时候回去,早上 6 点多又得回到实验室。”
今天晚上的样本量非常大,已经突破 700 份了。董雪说道。工作一直持续到凌晨,困意、疲劳以及饥饿纷纷向检测人员袭来。检测人员刘建敏说:“喝一罐红牛,就能够挺过去。”他们仅仅休息了十几分钟,随后就又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