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第二批)》,明确指出,“996”工作制严重违反了法律中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应当被认定为无效。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之后首次发薪,薪资普遍降低,引发了热议。
老板的成功故事,不能复制在员工身上
在“996”工作制的情况下,除去睡觉休息以及通勤所花费的时间,只怕和家里人见上一面、打声招呼都不容易。如此这般,个人想要自我充实都颇具难度,更别提尽到家庭义务了。那些提倡“996”的老板,可能认为自己也是这般“辛苦”过来的,甚至对自己要求更严苛,才开创出一番事业 。但是,老板的成功经历,无法照搬到员工身上,更无法为其剥削劳动者的行径赋予任何合理性。
毕竟自己作为人,并非奴隶,享受着国家相关法规的保护,和老板只是角色与分工存在差异,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别。诸多事例表明,唯有敢于且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才能够让老板心存敬畏,不敢违规,也不愿违规。
劳动者的休息权利至关重要,为保障劳动者休息时间,我国劳动法明确了工作时间上限,加班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且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等等 。再看“996”工作制,它明显超出了劳动法规定的加班时间上限,其违法的性质清晰可见。
最好的奋斗,是效率与公平的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超时用工长久存在,除了企业违法用工外,也存在劳动者自愿这么做的情况。并且,超时加班与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有关,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效率因工作能力不同而有差异,这导致部分劳动者不得不加班。即便企业明确规定按时上下班,然而过量的工作负担,使劳动者不得不挤占休息时间,被迫加班。
或许有人会讲,“996”的确辛苦,然而加班能拿到加班费,这难道不好吗?多拿些加班费,自然是件好事,但是毫无限度地加班,将自身身心健康置于不顾,比如偶尔会给健康埋下隐患,到那时很可能就得不偿失了。
明确“996”违法,这是对用人单位的一次警示,也是引导职场重新认识奋斗精神的契机。如今的中国,形势大好、机遇众多,新机遇、新业态不断涌现,当下正是呼唤奋力拼搏、大干一场的时候。反对强制“996”,反对机械的“加班文化”,强调依法依规、呼唤人文关怀,这才是对劳动者的基本尊重,才能更好激发劳动者的创新创造。当下,众多曾经以“加班文化”闻名的互联网平台,开始面临增长速度变缓、创新陷入停滞、受到舆论负面评价的困境,这恰恰证明了过去的工作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与此同时,一些公司开始终止“大小周”制度,恢复实行“双休日”。现实表明,最佳的奋斗方式,是效率与公平的融合,摒弃“996”工作制本身就是一种经营理念的提升。
以人为本,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对于多数职场人而言,工作不只是“求生存”,还需要对事业满怀激情,涵盖工作效能、劳动尊严、休息质量、权益保障等多个维度。就此而言,明确“996”违法仅是第一步,企业唯有以人为本,在制度体系上更重视劳动者权益诉求,方可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此外,企业超时用工跟企业内部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相关。一味地从劳动者身上获取利润,这就如同进入“产业饥荒时代”,企业利润完全依赖劳动者的劳动所得,这样自然难以长久发展。要明白,对于一台机器而言,即便有再多的人操作,也比不上多购置机器、减少招人。只有把整体利益扩大,才不会出现不够分配的情况,也不会出现许多人争抢一小块利益的局面。
因此,仅仅依靠法律自身是无法自动施行的,要破除企业超时加班的现状,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制定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这种行为,还要严格执法,破除劳动者维权困难的现状,解决维权时的痛点,企业也需要转变思想,优化产业结构,制定长期有效的发展战略,摒弃依靠大量人力的战术,探索智能化、科技化、数字化的高效发展路径。此外,劳动者需要提升法律意识,坚决果断地维护自身权益,防止自己变成下一个超时用工的“受害者”。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按时下班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南柯一梦”,而是触手可及 。
微言大义:
“大小周”不符合劳动政策,网上反对声众多,取消之后,仍有人会感到失落,原因是钱包瘪了,所以有得必有失,要看你想要什么,不能什么都想要。
@亮程学长:工资减少了,活儿一点没少,做不完回家做。
@苍云堡话事人:加班一天一千多,就问你加不加?
@瑜见ING:这种靠加班加出来的高工资,把行业都带坏了。
拒绝加班成为常态化,是为了身心健康,也是为了家庭幸福 。
@素而joey:还是那句话,关键看执行。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在资本的裹挟之下,“996”明显违反法律,然而却存在着无数支持者,进而成为职场中的“怪现象”。在现实当中,“996”所带来的危害清晰可见,它过度消耗个人健康,传播社会焦虑情绪,还对其他行业产生影响,这就如同剧场效应一般,前面的人站起身来,后面的人便无法安稳地坐着看戏了。人被资本所异化,会产生怎样严重的后果呢?回想往昔,富士康曾出现“14连跳”的自杀纪录,这与高强度劳动相关。近年来,互联网员工“过劳死”的新闻屡见不鲜。所以,应当明白,生活离不开工作,然而生活绝不仅仅只有工作。工作时长很长,人生却很短暂,“996”绝非所谓的“福报”,社会必须对这种违法现象予以拒绝。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