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宁乡星邦智能,机器声轰鸣作响,生产节奏有条不紊,二者相互交织,描绘出长沙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鲜活场景。星邦智能是高空作业机械领域的领军企业,它通过持续迭代四大工厂,完成了从“手工制造”到“数字驱动”再到“智能制造”的三级跨越,凭借“15分钟下线一台臂式高空作业平台、5分钟产出一台剪叉车”的“星邦速度”,成为行业生产效率的亮眼标杆。
在星邦智能二期工厂的智能化下料生产线,搭载MOM系统的中控台与激光机器人联动作业,大幅提升结构件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迪 摄
在3小时深度采访期间,记者穿梭于星邦智能一期工厂、二期工厂、三期工厂以及四期工厂,见证了搭载智慧系统的平台、激光机器人与工人紧密配合,共同搭建起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生产体系。依靠前沿技术创新,星邦智能设备达成42米高空滴水不漏,使高空作业告别“步步惊心”,打造行业安全新高度。
四大工厂:演绎从“手工”到“智造”的跃升
走进一期工厂,能看到斑驳的工作台,陈旧的手工工具,它们见证着企业起步时的艰难困苦。工人们手扶龙门架,进行钢板吊装工作,手持焊枪,开展焊接操作,依靠经验,完成打磨校准,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忙碌不停的景象 。
2021年,二期工厂启用,传统生产模式迎来颠覆性变革,星邦智能正式开启数字化跃迁之路。二期工厂是国家级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通过部署MOM(制造运营管理)、SAP(企业资源规划)等系统,整合激光切割、激光焊接等激光机器人,搭配智能化下料、智能涂装喷涂等生产线,构建起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体系。走进偌大的车间,里面工人数量很少,只能看到机械臂不停地上下翻动,龙门架自动地移动,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臂车制造部经理陈国刚介绍说,这里承担着百分之九十的臂式高空平台生产任务,每十五分钟就能生产出一台臂式高空作业平台。二期工厂进行数字化改造后,不仅把年产能提高到了一万台,还让产品稳定性突破了行业瓶颈,实现了飞跃 。
三期工厂完成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后,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将其打造成一个综合区域,这个综合区域集物流仓储、生活配套、客户接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
2023年投产的四期工厂是星邦智能国际智造城,其中剪叉工厂已竣工投产,臂式联合厂房仍在建,它按照国际一流“灯塔工厂”标准打造,入选了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这里拥有国内高机行业柔性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装配生产线,生产模式成效显著,生产效率提升了30%,产品品质不良率降低了25% 。依靠智能化的下料,依靠智能化的焊接,依靠智能化的涂装等,作业人员减少了60%,年产能提升到了6万台。
陈国刚是公司创始员工,他亲身经历了工厂智能化变革的整个过程,他满怀自豪地宣称,我们的一期工厂已达到国外工厂的制造水准,二期和四期工厂更是实现了超越 。
四大工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不仅记录了企业从追赶到领跑所展现出的突围智慧,更镌刻着长沙高空机械从“制造”迈向“智造”的进化轨迹。
智慧大脑:铸就42米高空滴水不洒优异成绩
在星邦智能高米段臂车的稳定性测试中,有举升操作,有平移操作,有旋转操作,还有下降操作,操作平台上一满杯水在42米高空完成整套动作后滴水未洒。
陈国刚指着正在作业的臂架解释说,对于高空作业平台而言,地面上细微的晃动,在几十米的高空有可能被放大数倍甚至数十倍。要达成一滴不洒的效果,高空作业平台的稳定性与平顺性非常关键。而臂架作为保障设备稳定性的核心,其制造精度直接决定着高空作业的安全系数 。
走进二期厂房智能化下料生产车间,一块块钢板正在经历蜕变,它们要变成臂架,车间里有一位特殊的“工友”,那就是搭载MOM系统的中控台,它发挥着核心的作用。
每块原料钢板入库后会获得专属二维码,接着通过立体仓库进行精准调度。在中控台“工友”的调度作用下,钢板被送入切割区。激光切割机器人凭借微米级精度,依照预设程序在钢板上进行“裁剪”,把钢板精准切割成臂车各部件所需的坯料,且尺寸误差控制在20微米内。
结构车间班长向志武介绍,一期工厂切割速度为每分钟2.4米,二期工厂最高能达到每分钟24米,效率提升了10倍,而且切割一体成型,无需二次工序打磨。相对于火焰、等离子等传统切割,激光切割的精度更高,效率更快,产品质量更好。
切割后的坯料搭乘AGV物流车,在中控台“工友”的指引下进入焊接车间。四枪焊接专机与激光焊接机器人默契配合,通过智能算法与高精度传感技术精准把控每个焊接点,把焊接变形量的平整度控制在1.5毫米内。凭借高效且稳定的焊接工艺,零部件快速、牢固地拼接成型,构建起臂车坚实可靠的骨架。后续涂装、装配环节同样依托智能设备与系统有序推进。
记者留意到,这台中控台有着“智慧大脑”,屏幕上实时展示着各类接入平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像原料立库、激光打标、激光切割机、激光清洁等,生产状况清晰明了,向志武只要紧盯数据、按需进行巡检,就能掌控全局。
人机协同: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采访时记者察觉到,星邦智能的工厂有着变迁的历史,这也是一部“人机协同”持续深入发展的进化史。
在一期工厂,专业技工是生产的绝对主力,他们积累的手工技艺经验非常宝贵,这些经验为企业后续的发展筑牢了根基。
到了二期工厂,“人机协同”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机器人“工友”依靠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快速承担起切割、焊接等重复性强且精度要求高的工作,工人从传统技工转变为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但要精通传统工艺,还得掌握编程等技术,以此保证生产流程的顺畅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二者各尽其责,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进入四期工厂,“人机协同”向更深层次迈进。机器人借助工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赋能,实现更精准的自我调节与优化,工人则更多地专注于数据分析,专注于技术创新,专注于生产流程的优化升级。
星邦智能最初只有半间厂房,如今已成为占地近2000亩的智能生态工厂,其高度从30米突破到60米,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一路疾驰。目前,星邦智能的产品已广泛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澳洲、中东等地,累计交付设备超20万台,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企业智能制造体系不断升级,与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度融合,更是“人机协同”模式的生动实践。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