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开始的时候,一场突然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使得这个春节变得很不一样。
在疫情的考验之下,我们猛然发觉,原来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如此之多平凡的英雄。 我们突然意识到,在疫情的这一考验面前,身边竟然有那么多平凡的英雄。 疫情的考验让我们一下子察觉到,原来身边有那么多平凡的英雄。
在征集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的第一批志愿者时,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队七星分队的戴君隽,毫不犹豫地主动报名,成为了第一批抗疫的“逆行者”。他说:“有需要我就来了,我是年轻人,冲在一线是应该的。”语言有时无需波澜壮阔。这位 26 岁的女孩说出了简简单单的一句“应该的”。当时,或许连她自己都未曾意识到这句话蕴含着何等的勇气。
“隔离”这个词,让很多人感到恐惧。那隔离点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设置是否符合规范呢?它真的就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恐怖吗?在第一期隔离点志愿者保障任务结束之后,戴君隽从她自身的视角出发,通过一份隔离日记给出了答案。
日记正文
新冠肺炎的攻势很猛,全国疫情图上那一片红色让人心里很不安。当收到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志愿者征集的通知后,满怀热情的我立刻就报了名。因为我年轻,身体也好,没有子女,所以顾虑比较少。我的这个举动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在和父母简短道别之后,我开启了这特殊的七天志愿者之旅。
1月27日
早上 8 点半,我准时带着行李来到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进行集合。一走进门,我就看到了两位医护人员,他们穿着的样子就像“宇航员”。刺鼻的消毒药水味儿透过口罩,直接冲向了我的大脑。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神经立刻变得紧绷起来,这里就是我将要奋斗 7 天的战场。
我没来得及多打招呼,就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这里是新的留观点,目前还没有隔离者入住。然而,我们需要提前把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划分好,还要把生活物品和温馨提示放入各个房间,以便随时迎接隔离人员的到来。
10 点左右接到新任务后,大家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布置工作中。洗手液被送来,垃圾袋被送来,毛巾也被送来,大量物资一批批抵达。一上午的时间里,我大概来回跑了十几趟去搬运这些物资。
下午 3 点时,所有准备都已完成。然而,却一直未能等到隔离人员。经过询问得知,是因为隔离人员存在抵抗情绪,目前仍在做思想工作。在一线接送人员以及医护人员等多方的共同协调下,到了晚上 8 点,终于完成了第一批隔离人员的安置工作。
根据值班安排,我要在凌晨 3:00 到 6:00 这段时间值班。然而,第一天的情况十分忙乱,事情繁杂且突发状况不断,这让我焦虑得难以入眠。我知道万事开头难,我相信后面一定会逐渐步入正轨的。
1月28日
“嗡嗡嗡……”闹铃响起,毫无情面。拿起手机一看,时间是 2 点 55 分。该起身去夜值了。我拖着沉重的身体走进值班室。对于几乎没怎么睡的我来说,每一秒都过得极为艰难。还好在值班期间,没有突发情况发生。
傍晚时分,又有一批隔离人员即将抵达。凭借昨天的经验,今日的接送安置进展较为顺利。然而,入住之后,有一家人的情绪极为不稳定,在短短一个小时内拨打了十多个电话,对水温、空调、外卖等各类问题进行抱怨。面对这近乎“暴走”的隔离人员,大家分工清晰,一方面进行解释安抚,另一方面依据其要求尽力准备棉被、暖手袋等物资,最终将所有问题逐一解决。忙了两小时,仿佛在打仗一般。突然,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和无助涌上心头。尽管不停地安慰自己,说过会儿就会好,但突如其来的头疼和胃疼让我坐立不安。向组长反映情况后,周建军组长安慰我,可能是没休息好,还主动替我夜值,这让我感受到了暖暖的温情。
1月29日
安心地休息一整晚,清晨起来便感觉一身轻松。医护人员处于前方,而我们志愿者在后方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大家之间配合得十分默契,留观点的运作也显得井井有条,并且已经步入正轨。
原本以为一切都很顺利,然而突然出现的状况让我首次感受到了危险离得如此之近。在下午 4 点左右的时候,医生面色严肃地汇报说有一位隔离人员出现了腹泻的情况,并且还有低烧。值班室里的空气一下子就变得凝重起来,原本带着笑容的一张张脸都变得沉重了。我们迅速让自己冷静下来,进行沟通联系并将其送往医院,而我则继续坚守在岗位上,接听其他隔离者的需求电话,并且认真地进行记录。8 点时,医院传来消息称这位隔离者并无大碍,于是大家悬着的心最终得以放下。
1月30日
隔离时间变长后,隔离者的要求逐渐增多。他们需要日常必需品,像刮胡刀、香烟等。同时,孩子还需要吃零食,喝奶粉。
面对各种不同的需求,为了稳定情绪,我们非常有耐心,一次又一次地联系购买。经过多次反复之后,送货的超市老板对我说道:“小姑娘,你们很辛苦,要加油。”那一刻,我顿时感到充满了力量,也感受到了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让我更有动力去把这份工作做好。
1月31日
上午就有 4 户人家打来电话询问何时能解除隔离。我查询时间并告知他们之后,隔离人员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什么还要等那么久。明显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躁动不安。在一一耐心地向他们说明情况之后,幸运的是,隔离人员都能够表示理解。
下午 5 点左右,新的隔离人员陆续到来。我依据人员名单,把生活用品分装成袋,提前做好准备。7 点左右,进来一户相对“危险”的隔离人员,是老太太带着孙子和儿媳妇入住。他们三人都处于低烧状态,而她儿子正高烧,在医院进行检测。老太太已经 71 岁了,年纪很大。她患有心脏病,同时还伴有胸闷和咳嗽等症状。经过向领导进行汇报这件事,并且再三进行考虑之后,最终决定将她转为居家隔离。
有了前些天的经验,这段小插曲并未影响后续工作的从容开展。之前是心慌意乱、手忙脚乱,现在则是临危不乱、井井有条。短短 5 天的工作让我有了成长,为我以后处理突发状况积累了经验,我对自己的成长也感到非常满足。
2月1日
昨日,那位老太太的儿子经检测显示为阴性,将会被送来留观点进行安置。他经历了多次转送,因此有较大的抵抗情绪。我耐心地一一为他解释并记录他的要求,在他发泄完之后,他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了下来。这是我第一次与如此激动的隔离人员进行直接对话,我时刻牢记要保持耐心。以前的我是个脾气暴躁的急性子,而此次的工作让我懂得了要有耐心、用心、真心,这样才能换来与群众的良性沟通。
2月2日
刚来两天的时候,我曾向朋友抱怨,觉得仿佛过了半个月。如今,今天是我在留观点的最后一天。依然在进行着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分装饭菜这些工作,也依然在接听隔离者一个又一个普通的电话,并且始终如一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刚来的时候感到焦虑不安,此刻这种情绪也变成了微微的不舍。志愿者与医护人员配合得很默契,大部分隔离者也能够理解并配合,所有人都凝聚成了一股力量。被隔离的是人的身体,而对抗的却是病毒。
以小见大,我相信各地的留观点也应是这样的情况,工作规范且运行流畅。正因如此,我对战胜疫情满怀信心。最后,我要给还在留观点的“战友”们加油鼓劲,让他们务必保护好自己。我会调换到另一个岗位,继续与他们一同奋战,只要疫情还未消除,我们就一天也不会停止!
我结束了为期 7 天的志愿者工作。疫情何时结束还是未知数。所以我随时准备重返留观点作战。我也期待能早日完成居家隔离。然后继续与综合行政执法的同事们并肩作战。疫情来势很猛。但我们并不害怕。因为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逆行者”在抗疫一线冲锋。疫情一定会在不远处消散。(图片由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提供)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