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躺平
哈喽,大家好,我是阿囡,一个县城里追求成长的已婚在职女性。
最近频繁加班,并且要抽出时间来更新公众号,还要陪伴孩子。我就如同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高强度的工作使得我处于紧张的状态,处于焦虑的状态,也处于疲惫的状态。
看到科室主任时,不管加班到多晚,她每天上班都是满面春风且笑意盈盈的。我向她请教,怎样才能在忙碌的工作中获得这样充盈的松弛感呢。
她说,4个字,心里有底。
她表示松弛感并非躺平,而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平静稳定的情绪。这种松弛感源于“心里有底”,不会盲目跟从,因此较少会受到工作和家庭压力的影响。那么在繁忙之中该如何获得松弛感呢?
我总结了她的4个方法:
1.凡事优先做重要且不紧急项
在工作与生活边界线日益模糊的当下,我们每天有诸多事情要做。然而,不能盲目地一头扎进这些事情中去做,而需要先理清头绪,做好优先级的安排。重点去做那些在三天内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为什么这类事情重要且不紧急呢?因为这类事情很重要,与你的绩效考核以及个人进步程度相关。做了这类事情,就能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时,这类事情又不够紧急,很容易被忽视。只要我们做了这类事情,就会大大提高效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紧急事情发生的概率,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自由。
2.倒推量化重点工作
为什么要量化重点工作?因为没有明确期
如果有限制的话,就会不自觉地一直拖延。因为大脑是很懒惰的,它与做困难的事情相比,更倾向于重复简单的行为。
所以,要清晰达成重点工作的结果,就需要倒推每天要干什么、干到什么效果,每半天要干什么、干到什么效果,甚至每小时要干什么、干到什么效果,这样干事才会心里有底。
比如,我要上报一份重要的信息材料,这需要 2 天时间。其中,半天用于文件签批,半天用于写作并润色,一天用于收集素材搭建框架。对于材料框架的搭建方式,以及所需素材的方面和可搜索到的地方等问题,这就是倒推并量化工作。
3.谁的事谁负责
工作时要明确责任分工,不要大包大揽,专注于自己的事,效率会提升。家庭中也要明确责任分工,拒绝大包大揽,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情上,效率自然就会提升。
每天下班回家后,有陪娃阅读以及洗洗涮涮等事情要做,这时就需要将这些任务分配给家人。同时,要扩大自己的容忍限度,时刻提醒自己,每个人的事情都由自己负责,对方把事情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要一边抱怨对方做得不好,一边又替对方收拾残局。
相信我,亮出自己的底线,这样别人就会随之改变与你相处的方式。明确每人的职责,大部分人是见碟下菜的,他们会根据你的底线和职责来调整与你的相处方式。
人轻松了,紧皱的眉头舒展了,心态上就松弛了。
4.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拥有一个稳定的兴趣爱好,比如跳舞,能在工作后给予你完全放松的空间;像瑜伽,能让你获得无穷乐趣;如同看书,能调养出热爱生活的真性情。即便日子再普通,也能过出妙趣横生的诗意。
科室主任下班后最爱读书。她追求让时间拥有生命。她感慨简爱的爱情观念。她享受阅读所构筑的避难所。她在热爱中坚持,渐渐成为一个思想独立且眼光独到的人。
写在最后:
朋友,日出是免费的,春夏秋冬也是。
格局打开,凡事有底,你会发现很多事情不会影响你。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