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并非只是打杂。运营需要掌握的技能和能力要求范围较广,这会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而程序员或设计则不同,他们只要掌握一门技能,并在自己的领域内提升专业技能,就能够持续进步并获得高薪。
运营在技能方面需掌握:能撰写文案,能作图,能进行活动策划,能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在能力方面,运营要熟悉信息产业,熟悉社会心理学,熟悉传播学,熟悉市场营销,熟悉管理学,熟悉经济学,熟悉统计学,熟悉计算机科学,甚至熟悉生物生态学、进化论……除此之外,还需具备“从无到有”的创造能力,这些都依赖于脑海中丰富且多元化知识的“化学反应”才能达成。
目前市场中的运营,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打杂,比例达到 80%。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一、市场混乱
1、企业对运营岗的招聘没有明确的指标
在如今这个时代,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其他企业,都会开展线上板块。为什么要做线上板块呢?或许是因为老板看到其他企业都在做,所以自己也开始着手进行。有了线上板块之后,需要有人来管理,这就是运营的职责。很多老板认为招一个运营就能解决所有相关事务。在很多老板看来,运营就等同于人力,通过人力来弥补计算机无法自动实现的业务功能和服务。
有些苦、脏、累的活,计算机目前尚无法自动完成,必须找肉身真人来做。在招聘运营岗位时,没有明确的指标规定该做何种运营工作,比如是做内容运营、用户运营还是产品运营,没有明确的定位。被招进来的运营人员,由于对公司线上业务板块不清晰,所以没有工作目标,最终沦为干杂活的人。
网站做好了,谁来上传商品?找个运营。
商品已经售出了。那么,由谁来进行发货呢?如果没有实现 ERP 自动化,那就只能够找一个运营人员来进行打包发货了。
售后有人投诉了,谁来接电话?找个运营。
流量太小不好看,搞个活动吧,找个运营。
产品知名度太低,需要多写点软文推广曝光,找个运营。
2、运营人本身的能力不够
从运营自身角度来看,运营的入行门槛确实不高。文笔较好的人能够从事运营工作,会作图的人可以做运营,懂得策划活动的人也可以做运营。对于普通的运营专员而言,能够完成线上平台内容的更新,并且不定期策划一些活动,似乎就能够胜任该工作。这一阶段的运营主要是在做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在这个时期,必须要迅速地提升自己,从做杂事转变到进行运营规划布局。那么如何提升呢?
多去学习和接触新鲜的事物。比如,可以用 1 到 2 周的时间来学习一门之前自己完全没有概念的知识,并且尝试着将其应用起来。
多发问并且多思考,多试着让自己把这样的一些逻辑题想清楚。比如今年中秋,我去预估某学校周边的月饼销量会是怎样的呢?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销量呢?
通过各种方法来磨炼自己的行动力与执行力。比如给自己设定某个中短期的目标,然后按照目标去行动;或者给自己安排一些具体的任务,并且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完成;也可以尝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不要只局限于自身的工作,要多去体验和分析那些相似的以及不同类型的产品,还要多去接触不同类型的用户,尤其是那些很多比较小众的、比较奇葩的用户,这样会使你对用户有更深入的理解。
学会从业务层面以及行业层面去进行思考和分析判断。试着去弄清楚一个行业的逻辑是什么,同一行业下不同业务的切入点存在哪些差异,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起策略意识。
找到自己的特长点,然后聚焦去进行积累。直到你能够因为某一点或者某些事情而让大家对你另眼相看。例如,你所写出来的文案,其转化率要比别人写的高出 3 至 5 倍。又或者在同样进行推广的时候,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搞定 80%以上的同类型渠道。
二、有无前途
关于运营是否有前途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运营之光》的作者黄有粲在其书中提到:“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是由运营驱动的。”在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决定一个产品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就是运营。作为一名运营,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运营的思维能力,摆脱打杂的状态,成为能够操盘一个项目的操盘手。搜索运营关键词,查看 2013 年到 2021 年的对比情况。可以发现,运营的热度在 2016 年之后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这表明运营在今后的企业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什么样的运营才值钱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运营的阶段分级以及成长路径的文章,有需求的可以去查看。只有让自己变得值钱,才能够摆脱成为打杂的运营者。
不同阶段的运营工资分别是多少?什么样的运营工资更高?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