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科普读物的内容,感受文本所具有的结构和语言特色,从而激发对科普读物的阅读爱好。
学习科普读物的阅读方法,对相关内容感兴趣并乐于交流阅读后的感受,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喜爱绘本阅读,经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爱好;
让学生明白在绘本阅读中,通过细心观察以及展开想象,能够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并且要知道图也是会说话的。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比较差。这本绘本学生们之前都看过,但并不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意思。在本节课上,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体会绘本所要传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欣赏法、对比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一粒种子旅行》绘本、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读引言,引人入胜。
孩子们,当我们要前往公园时,我们可以怎样去?当我们要前往动物园时,我们可以怎样去?当我们要前往游乐园时,我们可以怎样去?
2、那假如我们想要到更远地方呢?又能够怎样去?
我们使用这些出行方法时,看不到植物。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高高山顶、悬崖峭壁的石头缝里、广场角落、河边、小路旁,甚至房顶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有树木和小草。这些花草树木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难道它们有隐形的翅膀或隐形的脚?难道它们也能像人类一样旅行,能够翻山越岭、漂洋过海吗?
要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可以走进《一粒种子旅行》这本书。赶快到书里去寻求答案吧!
设计意图在于,课外阅读需要有激发兴趣这一前提条件和首要目标,科普读物更是如此。通过利用书本引言对学生进行层层递进的提问,能够让孩子在思索的过程中,萌发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泛读全文,图文结合了解内容。
1、植物是从什么开始生长?是怎样生长呢?
植物从种子开始生长。种子在土里会发芽,向下能长出根,向上可长出茎和叶,有时还会开出五彩斑斓的花朵。
2、谁在为植物传输花粉?
(蜜蜂和蝴蝶这些勤劳昆虫会给这些花儿授粉。)
3、花谢以后,会长出什么?
花谢之后,这些植物会结出含有种子的果实。这些果实中的种子会掉到地上,然后长成新的植物。
4、植物要旅行靠是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在于通过简单提问,使学生知晓植物旅行依靠的是种子。在自由回复这一环节,借助 PPT 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受。
三、精读出色片段,展现种子旅行奇妙方法
方法一:本身弹射。(自由式阅读)
凤仙花即常说的指甲草,它的种子在蒴果中安安稳稳地躺着。蒴果由几瓣构成,只要稍稍一碰,就会迅速收缩并弹开。此时,所有种子自然会沿着高高的弧形轨道飞出。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