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引发提前还贷潮,投资者如何应对理财新挑战?

Time:2025年04月16日 Read:3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本报()记者冯樱子 北京报道

近期,中小银行集中地下调了存款利率。同时,多家银行理财公司也下调了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这些消息使得投资者对于闲置资金的预期收益率出现了下降。

“提前还贷”由此再次成为热议话题。4 月 25 日,《华夏时报》记者向多家银行进行了解。相较于 2023 年初的提前还贷潮,目前的情况有所缓解。不过,提前还贷仍需进行预约,且等待时间至少为一个月。

记者发现,“提前还贷”目前已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理财方式。不少借款人会通过还贷来降低杠杆成本。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借款人选择“债务置换”,即用低利率的消费贷或经营贷,去置换高利率的存量房贷。

贷款利率有所下降,然而存款利率下降的速度更快,并且也没有更为优质的理财渠道,正因如此,提前还贷是最为合适的选择。4 月 26 日,一位北京地区的借款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提前还贷”再上热搜

每天上午 9 点开放预约后,她就准时登陆。然而,一直到现在,她都没有抢到提前还贷的名额。4 月 25 日,天津的借款人张女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她在某国有大行银行的 APP 上预约提前还款,可 6 月 22 日之前的预约名额都已被占满,目前她还没抢到号。

张女士说,房价出现了下跌的情况。她是在前几年以较高的价格购入房产的,正因如此,提前还贷一直是她所期望达成的目标。

一名借款人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他贷款的那家股份制银行当下仍无法进行线上还款,并且提前还贷需要进行线下预约。

3 月份开始在手机 APP 上申请提前还贷,一直显示“该笔贷款不支持自助还款”。到了 4 月,情况依然如此。上述借款人表示,经过打电话咨询后才得知,当前只能在工作日前往所贷款的支行进行线下预约还款,线上预约尚未恢复。

近期,多地借款人表达了自身的看法,他们指出目前银行提前还贷业务的办理情况并不顺畅。针对这一现象,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进行了解释,他说对于银行来说,房贷是一种能够给银行带来稳定现金流收入的优质资产,这种资产的风险较小,同时能为银行带来较大的利润。不过,银行并不是故意设置提前还款的障碍,主要是因为业务量比较大,银行没有办法及时处理所有的提前还款申请,所以需要借款人进行预约。

办理贷款时,客户与银行会签订借贷合同。提前还款属于合同的变更行为,而银行对于这种合同变更需要进行层层审批。

去年 8 月底《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之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政策陆续开始实施,在此之后“提前还贷潮”的情况有所缓解。

监管部门最新数据显示,到 2023 年末时,全国有超过 23 万亿元的存量房贷利率完成了下调。其平均下调了 0.73 个百分点,有 5000 多万户家庭以及 1.6 亿人因此受益,每年能够节省约 1700 亿元的利息支出。

4 月初的业绩发布会上,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进行了介绍。今年前 3 个月,建设银行房贷提前还款的规模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有所下降。

去年存量房贷利率进行了调整,这使得客户的房贷支出减少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种情况有助于降低客户提前还房贷的意愿。李运如是说道。

建设银行北京某支行的一名贷款经理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去年年初预约提前还贷的话,大概需要排队 3 个月。如今通过手机预约,大概要排队 1 个半月;而在网点预约的话,大约需要 1 个月左右。不过,他同时也表明,每个网点的排队时间或许会有所差异。

有银行高管对“提前还贷”持审慎态度。3 月 29 日,民生银行副行长林云山在业绩发布会上称,2023 年按揭提前还款量规模有所增加,且今年以来这一趋势仍在持续。

林云山表示,我们预估在 2024 年,按揭的提前还款以及重定价这两个方面,会对当年的收入产生影响,其影响金额为 18 亿元水平。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曾提及,倘若房贷利率比理财利率要高,同时房价仍在下跌,并且居民预期房价会下跌,那么提前还贷的这种动机,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李宇嘉指出,提前进行“还房贷”这一行为,意味着居民在积极地“降杠杆”;而开发商不获取土地,同样也是在主动地“降杠杆”。原本,地产在金融领域中扮演着“加速器”的角色,如今却转变为成为了金融的“减速器”。

消费贷“置换”房贷趋势抬头

“提前还贷”的影响在银行业绩报告中已有所体现。

Wind 数据显示,六大国有银行的按揭贷余额总计约为 26.43 万亿元。同时,与去年相比,减少了约 5166 亿元。这显示出,在存量房贷进行调整以及提前还款规模不断扩张的这种背景之下,银行的个人房贷业务整体面临着压力。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六大国有行的按揭贷款大概占全部银行的 7 成左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银行的个人贷款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个人住房贷款呈现出收缩的态势。然而,与之相比,消费贷和经营贷却成为了重要的增长极。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经营性贷款呈现上涨趋势,消费性贷款也呈现上涨趋势,且两者上涨程度不同。住户的经营性贷款上涨幅度更为迅速。在 2023 年末,经营性贷款同比增长达到了 17.2%。

业内认为,A股上市银行个人贷款总额持续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这些: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使得消费者对于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也在持续增强,进而推动了消费贷款的需求增长。

一方面,金融机构推出了多种贷款产品,这些产品符合市场需求。比如有无担保贷款,还有个人信用贷款等。通过这些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贷款需求。

但有业内人士提出,存在消费贷、经营贷置换房贷的趋势,且这一趋势逐渐兴起。

杭州的一名借款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我身边有很多人都在用消费贷来置换房贷。”去年消费贷的最低利率是 3.4%,而今年他申请到了利率为 2.98%的消费贷额度,自己的房贷利率超过 5%,消费贷利率比房贷利率低很多,在这种对比之下,他就心动了。

今年年初开始后,消费贷的利率持续下滑。“抢券活动”不断涌现,“打折活动”也层出不穷,“拼团活动”更是接连发生。这些活动使得折扣后的最低利率能够达到 2.88%。

在社交平台上,各类关于提高额度、降低消费利率的攻略不断出现。很多博主喜欢在各个银行之间进行比较,从消费贷中获取利益。

一名北京的借款人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说,他所在的单位在银行的白名单里。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申请到利率较低的消费贷。所以在“存款特种兵”和“债务置换”这两者之间,她最终选择了后者。

原本打算去河北地区存款。3 月份时咨询过三年期存款利率,大概在 3.2%左右。现在这个利率降到了 3%以下。没赶上末班车,所以只能提前还款了。上述北京地区的借款人表示,只要再申请 20 万左右的消费贷,就能够把房贷还完了。

一名东莞的借款人说,蚊子虽小但也是肉。目前他能借到的消费贷和存量房贷之间存在 1.8%的差距。去年他已把 10 万元的消费贷换成了房贷,今年又选择进行再次冒险操作。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称: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这一直是金融管理部门重点监管的范畴。若发现贷款被挪用到房地产领域,就会即刻收回贷款,降低授信额度,并且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与此同时,还会对借款人的征信产生影响。

一名银行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提及,操作短期贷款去置换长期住房贷款,从表面看是“省钱”的,但实际上其中蕴含着很大风险。多数经营贷和消费贷的合同 1 至 3 年就需要续签一次,倘若银行进行抽贷,客户将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周转压力。

目前来看,“以贷转贷”背后潜藏着诸多风险。其一,容易使个人或家庭在短期内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其二,用消费贷去置换房贷这种行为本身属于违规操作,并且背后存在着多种法律方面的隐患。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