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世界音乐
文:穆谦
2018 年 12 月 11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进行了宣布。宣布的内容是,旅行者 2 号在 11 月 5 日的时候通过了日球层的外部边缘,进而进入了星际空间。在此之前,旅行者 1 号于 2012 年 8 月就已经进入了星际空间。这一事件不仅是航天界的重大新闻,还吸引了世界音乐爱好者的关注。
航天与音乐有怎样的关系呢?此事要从四十多年前开始说起。1977 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两架空间探测器,名为旅行者 1 号和 2 号。它们是人类历史上运行时间最为长久且飞行距离最为遥远的航天器,到目前为止,旅行者 1 号已飞离地球 210 多亿公里,旅行者 2 号已飞离地球 170 多亿公里。
旅行者号探测器
旅行者 1 号和 2 号除了持续发回各种太空探测数据之外,还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这项使命是向宇宙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的高智慧生物传递地球人的信息。这些信息被存储在一张镀金的唱片里,唱片中有一个半小时的录音,录音内容包括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的问候语以及音乐。这张唱片包含有二十七首音乐,这些音乐来自世界各地。它堪称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一张世界音乐精选集。
美国天文学家、科幻作家、康奈尔大学教授卡尔·塞根(Carl ,1934 -1996)策划了这张唱片。他受 NASA 之邀,从 1976 年开始着手设计旅行者所携带的人类信息。塞根在与一些专家进行讨论之后,决定用镀金铜质唱片来承载发给外星人的信息。这种唱片寿命很长,能够超出飞行器本身的寿命,即便在十亿年之后依然可以播放。旅行者 1 号携带了一台唱机,旅行者 2 号也携带了一台唱机,并且每台唱机都带有金刚石唱针,以便于播放唱片。塞根选择唱片的一个原因是,他觉得音乐能够表现人类的情感。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音乐向外星人传达其他途径无法传达的信息。
指导外星人播放唱片的说明
但是怎样从数量极多如茫茫大海般的人类音乐里挑选出一张唱片呢?为了能够尽量展现人类文化的多样,塞根邀请了一些专家来推荐曲目,这些专家里有西方古典音乐领域的,也有民族音乐学家。在民族音乐学家当中,最为重要的是罗伯特·布朗(E.)以及艾伦·洛马克斯(Alan)。
六十年代,布朗最早于学术界提出了“世界音乐”的概念,而音乐产业的“世界音乐”概念要到八十年代才兴起。他还以此命名了在卫斯理安大学创立的专业。布朗也是位于加州的“世界音乐中心”的创建者。洛马克斯在 1915 年出生,2002 年去世。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民间音乐搜集者。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民间音乐传播者。他同样是一位著名的民间音乐研究者。他是美国民谣复兴运动的推动者。他也是英国民谣复兴运动的推动者。
在布朗和洛马克斯的推动下,非西方音乐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例如,洛马克斯所举荐的阿塞拜疆风笛演奏的木卡姆以及秘鲁的排笛和鼓最终被选中,而德彪西的作品则不得不被剔除。旅行者金唱片挑选的曲目既涵盖了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与古典音乐,也涵盖了爵士和摇滚这类流行音乐。正如唱片上所刻的字:“献给所有的世界以及所有的时代的音乐创造者”。
旅行者金唱片
四十多年后再次观看这张唱片,当时的一些信息要么有误,要么已经发生了变化,选曲也存在当时的局限性,然而这并不妨碍它具有巨大的价值。因为当时的信息不像现在这般通畅,所以大部分中国人是在几十年之后才知晓管平湖演奏的古琴曲《流水》已随旅行者号飞向太空。
旅行者金唱片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未曾公开发行。除了旅行者号携带的两张以及 NASA 收藏的几个拷贝外,仅有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拥有一张,就连策划人塞根也没有。1978 年,塞根和参与该项目的一些人出版了一本名为《地球的呢喃》的书来讲述旅行者金唱片的故事。1992 年这本书再版时附上了一张 CD-ROM,这张 CD-ROM 里包含该唱片的曲目。2017 年之前,美国的 Ozma 唱片公司并未发行该唱片的黑胶唱片和 CD 版。直到 2017 年,美国的 Ozma 唱片公司才通过众筹发行了黑胶唱片和 CD 版。
美国总统吉米·卡特随旅行者金唱片发给外星人的声明(部分)
金唱片后来被分成了两张唱片进行出版发行,我会分两次来对其曲目进行介绍。原本 音乐和虾米网都收录了旅行者金唱片,然而后来它们又被下架了。所以我只能将这些音乐整合在一起放在语音中,由于语音不能超过 30 分钟,所以有些曲目只能播放一部分。
前面的问候语和自然界的声音都进行了删节,然而完整版能够在 NASA 的网站上进行下载。巴赫的《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莫扎特的《魔笛》只是保留了一部分,对此有兴趣的听众可以很便捷地通过其他途径找到它们。印尼加美兰《花的种类》由于较长所以也有删节,其他的曲目都已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接下来我们一边听录音,一边来了解一下旅行者金唱片的曲目吧。
1.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库尔特·瓦尔德海姆致辞
From Kurt , - Of The
瓦尔德海姆称:我们深知我们的星球及其居民只是环绕我们的无边宇宙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我们在迈出这一步时,心中满怀着谦卑与希望。
2. 55种语言的问候
in 55
金唱片的策划委员会邀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用 55 种语言/方言向外星人致以问候。这些语言/方言中,有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阿卡得语等非常冷僻的语言,还有汉语普通话以及闽南语、粤语、吴语这三种方言。因为时间的缘故,我在语音里仅仅保留了古希腊语、粤语、阿卡得语、拉丁语、普通话、英语这几种语言的问候。完整的录音能够在 NASA 的网站上进行下载。
有意思的是,录音者能够自行选择以何种方式问候外星人。讲闽南话的那位女士说的是:“太空朋友,恁好!恁食饱未?有闲着来阮遮坐喔。”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吃饭在中华文化里的重要地位。
3. 联合国代表与鲸的问候
UN &
这部分主要是各国驻联合国代表进行问候,同时也有鲸的问候穿插其中。策划者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地球上其他智慧生物的敬意。鲸的问候声是在 1970 年的百慕大地区录制的。
4. 地球之声
The of
这一部分包含来自大自然和人类的诸多声音。其中有火山的声音、地震的声音、风的声音、雨的声音、青蛙的声音、心跳的声音、笑声、亲吻的声音、火车的声音、飞机的声音等等。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在语音信息里只能保留一小部分,而完整版可以在 NASA 的网站上进行下载。
德国的巴赫《F 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由慕尼黑巴赫管弦乐团进行演奏,卡尔·李希特担任指挥。
Mü Bach 的作品,F 调的第二首,BWV 1047,其一部分。
旅行者金唱片在欧洲古典音乐选曲方面,集中于几位作曲家,这样便于外星人“解码”。巴赫有三首作品入选,在整张唱片中数量最多。《勃兰登堡协奏曲》共六首,巴赫于 1721 年献给勃兰登堡的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侯爵。其中第二首后来最为受欢迎。
《勃兰登堡协奏曲》采用“大协奏曲”的形式,一组乐器在演奏过程中会与乐队相互应答。第二首的领奏乐器组包含长笛、双簧管、小号和小提琴。第一乐章的节奏是快板,小号在高音区域与乐队相互应和,从而让乐曲呈现出一种辉煌的氛围。
印尼爪哇加美兰《花的种类》,是由 Pura Paku 王宫乐队进行演奏的。
Pura Paku ,也就是 Puspåwårnå 。
罗伯特·布朗制作的爪哇宫廷加美兰唱片
加美兰是印尼的一种传统音乐,主要由打击乐器演奏。它是在西方传播较广的东方传统音乐之一,曾对德彪西、萨蒂、梅西安等作曲家的创作产生影响。加美兰主要有爪哇和巴厘两种风格。巴厘岛的加美兰速度更快,更注重炫技;爪哇的加美兰则较慢,常常带有一种迷幻的气质。唱片收录了罗伯特·布朗 1971 年在爪哇王宫里录制的《花的种类》。此作品表现的是在印度教中代表几种微妙状态的花朵。
7. 贝宁—马西族打击乐“é”
Mahi of —é
查尔斯·杜代尔录制的贝宁音乐唱片
这首曲子是由法国唱片公司的一位创始人、去年刚去世的查尔斯·杜代尔( )于 1963 年录制的。它在旅行者唱片中被标注为塞内加尔建筑房屋的音乐。然而,后来有人发现,这首曲子实际上来自贝宁的马西(Mahi)族。
这里的鼓、铃和笛交织组成的复合节奏,不论来自何处,都是非洲音乐的典型特色。旅行者金唱片的制作人在描述这首曲子时,用中国的《礼记•乐记》里的“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来形容这首曲子给人带来的因音乐而引发身体律动的感受。
8. 刚果—姆布提人女孩成年歌
— Song
柯林·特恩布尔在刚果录音
这首歌曲是人类学家柯林·特恩布尔录制的,地点在刚果。因为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在 1971 年到 1997 年期间被称作扎伊尔,所以在旅行者唱片里,这首歌曲被标注为来自扎伊尔。姆布提人生活在刚果的伊图里热带雨林里,他们因身材矮小而被称作俾格米人。
特恩布尔在姆布提人中间生活了六年。姆布提人会唱一首歌来庆祝女孩月经初潮。对姆布提人而言,这是个重要时刻,标志着女孩成年且能成为母亲。这首歌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其复调织体和循环往复的旋律,听起来宛如热带雨林的回声,这是生存环境与音乐密切关系的一个例证。
9. 澳大利亚- 原住民仪式歌曲“晨星”、“”
Tom , , — ( Star) And Song
Le Brun 录制的澳大利亚原住民音乐的唱片
根据塞根所著的《地球的呢喃》一书,这首录音包含了两首澳大利亚原住民歌曲的片段,其中一首是《晨星》,另一首是《邪恶鸟》,这些歌曲是由澳大利亚人类学家 Le Brun 在 1958 年进行录制的。不过,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的某位博士指出,Le Brun 实际上是在 1962 年才首次进入歌曲的录制地点。另外,第一首歌是《晨星》,它仅有 23 秒的器乐(包含打击乐)。在录音中,剩余的部分不是《邪恶鸟》,而是另一首名为“”的歌曲。
《晨星》是一首仪式歌曲。它描述了亡灵从土地升往星所在的东方。同时,它也讲述了恶灵是如何诱导新的亡灵远离他们部落所在的土地的。
10. 墨西哥—《小铃铛》
的唱片
《小铃铛》是墨西哥一首著名的“松”。墨西哥有松这种歌舞曲形式,它融合了欧洲、非洲和美洲原住民音乐,出现在墨西哥被西班牙殖民之后。这种松的曲调热烈欢快,主要使用的乐器有小提琴、吉他、竖琴、鼓等。
《小铃铛》是由(1898 - 1943)创作的。其歌词大意为:我拥有一个小铃铛,这个小铃铛上面系着一条紫色的丝带。那铃铛闪烁着光芒,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心上人,目的是让她能够在凌晨这个时间去把玩它……
11. 美国—查克·贝里《约翰尼• B•古德》
— B.
查克·贝里(1926 - 2017)是摇滚乐的先驱之一。他将节奏与布鲁斯发展成为摇滚乐的主要元素,对后人影响极为深远。1955 年,贝里创作了《约翰尼•B•古德》这首歌,它是关于一个弹吉他的乡村男孩的。这是一首半自传式的歌曲。约翰尼•B•古德这个人物带有贝里的影子。他的名字前半部分源自他的钢琴手约翰尼·约翰逊,后半部分则是贝里出生的那条大街的名字。
“Be Good”的谐音也是它,这暗示着那些音乐玩得好的穷小子最终会有所成就,而这正是那个年代众多黑人音乐家的梦想。约翰尼·B·古德是一个在贝里作品中贯穿始终的主题人物,在他的三十首歌里都有出现。
12. 巴布亚新几内亚—部落男性聚会音乐
And Of The Clan—ɨ
1995 年,澳大利亚医学教授作为歌曲的录制者,把旅行者金唱片的 CD-ROM 赠送给了巴布亚新几内亚首相 Chan。
这首曲子于 1964 年被录制,是由两个人演奏的。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某某和某某。然而,除了这一点之外,我们对演奏者了解得并不多。他们演奏的是一种用木头制成的号。其旋律十分简单,两个人加起来也仅仅使用了四个音。听起来带有一点极简主义音乐的韵味,但实际上应该说这是极简主义的源头。
初听时,两人仿佛在持续反复各自的两个音,整个音乐显得单调且有催眠之感。但仔细聆听,他们并非在单纯地重复那两个音,而是在不断地进行变化。制作人将这段音乐与一群蟋蟀的鸣叫声作对比,在看似不变的声音当中蕴含着无尽的变化。这首曲子是在部落男性的公屋录制的,而这里也是部落决定大事的地方,例如过年到底应该宰几头猪之类的。
13. 日本—尺八曲《鹤巢》 山口五郎演奏
Goro - ( The In Nest)
山口五郎的唱片
尺八是一种竖吹的竹制乐器,其名称是因为它的长度为一尺八寸。尺八最初起源于中国,然而后来在中国却失传了,接着被日本人发展成了一件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乐器。唐代赠送给日本的尺八至今仍在奈良的正仓院被保存着。
《鹤巢》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曲子展现的是鹤对子女的慈爱。一些听众觉得,尺八所模拟的鹤鸣与旅行者探测器在太空中孤独飞行的境界相契合。这便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即每个人都能对音乐有自身的理解,且这种个人阐释是音乐意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德国的巴赫创作了《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其中有回旋曲式的加沃特,由亚瑟·葛罗米欧进行演奏。
亚瑟·葛罗米欧演奏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的唱片
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是在 1720 年左右创作的。巴赫生前默默无闻,这部作品在他在世时也不被人知晓。直到作曲家去世五十多年后,它才得以出版,之后成为了小提琴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包含三套奏鸣曲以及三套组曲。其中,奏鸣曲的结构是“慢-快-慢-快”这四个乐章。组曲呢,它引入了当时意大利的乐曲形式,是由若干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舞曲组合而成的。
这首曲子属于第三套组曲的第三乐章,它原本是一首法国的民间加沃特舞曲,巴赫对其进行了复调式的发展。低音旋律在主要旋律下方时隐时现,听者需凭借想象力将其补充完整。此作品具有宇宙般的和谐感,让人听完后不禁感叹“此曲只应天上有”。将其送上太空可谓是物归原主。
奥地利的莫扎特创作了《魔笛》,其中第 14 号夜后咏叹调为“地狱之复仇沸腾在我心中”。演唱该咏叹调的女高音是莫泽尔,她来自巴伐利亚州歌剧院,由沃尔夫冈·萨瓦利希指挥。
莫泽尔演唱《魔笛》的唱片
《魔笛》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它首演于 1791 年,而此时距离莫扎特去世仅有三个月。剧中的灵魂人物是“黑暗王国”的领袖夜后,本剧用夜后来影射当时的奥地利皇后。莫扎特通过最难的华彩乐段来刻画夜后由善到恶的复杂本性。这首咏叹调以高音技巧而闻名,并且被誉为有史以来将人物刻画得最为淋漓尽致的音乐作品之一。
夜后在其中唱道:“地狱的复仇在我心中沸腾,死亡与绝望在我四周燃烧!”这是旅行者金唱片中四首与夜相关的音乐之一,另外三首分别是之前的澳大利亚原住民仪式歌曲,以及下半部分的“Dark Was the ”和印第安原住民纳瓦霍人的《晚祷》。
旅行者金唱片的上半部分已介绍完毕。接下来我们将一同欣赏唱片的下半部分,其中包含中国的古琴、印度的拉格以及美国的布鲁斯等。此外,下次还会讲述旅行者金唱片是怎样在升空四十年后,通过众筹发行 LP 和 CD 从而重新回到人间的。
作者是穆谦,他拥有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的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是环球世界音乐排行榜的评委,同时也是《音乐人类学》(梅里亚姆著)中文版的译者。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