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古人羁旅之苦与现代旅游之乐的对比

Time:2025年04月15日 Read:3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第二三一期】

现代人理解的“旅”,是一件充满欢乐、令人开心的事;古人安于本土、看重迁移,再加上交通堵塞,山川遥远相隔,但凡出门就难免会感受到困顿风尘,处于漂泊羁旅的状态,难以再次相聚。这其中的艰苦,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有时反而成为触发创作灵感的宝库,进而为后人留下许多千古名篇,构成了我们生活和心灵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学习的是柳永的《八声甘州》。柳永拥有极高的才华,然而他的一生却未曾得到重用。他只得通过填词来抒发自己羁旅的愁苦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懑。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傍晚的细雨潇潇地洒落在江天之上,一番雨水洗刷出了秋天的清肃。渐渐地,霜风变得凄切而紧劲,关河也显得冷落萧条,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楼上。到处都是红花凋零、绿叶减少,美好的景物渐渐消逝。只有那长江之水,默默地向东流去。

不忍心登高远望,遥望故乡,那景象十分遥远渺茫,心中的归思难以收敛。感叹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何苦苦地在此地停留?想象着那佳人在妆楼上久久地凝望,多次误把天际驶来的船当作是我的归舟?又怎知我,正倚着栏杆之处,正如此地凝愁。

词中故事

这首词的作者是两宋词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柳永,他原名柳三变,字景庄,之后又改名为柳永,字耆卿。由于他排行第七,所以也被称作柳七。曾受冯梦龙的误导,人们一般都认为“柳三变”这个名字是后来更改的,因为在《喻世明言·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中有这样的记载:“我(柳永)少年时读书,各种知识都有所涉猎,原本是希望能够一举成名,为朝廷效力。”屡次考试未中,心中满是牢骚失意,于是成为词人;凭借文采展现自己,能让名声留传后世就足够了,哪里料到被举荐,戴上官帽束好衣带,变成了官人;然而在下级官员中沉浮,终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如今奉皇帝旨意被免职,将要逍遥自在地生活,变成了仙人。”经历了“词人”“官人”“仙人”这三次转变,所以他叫柳三变。此说法看似有道理、合情理,但如果查阅史籍,就会发现大错特错。柳三变有个大哥叫柳三复,还有个二哥叫柳三接,由此可以看出“三”或许是他们家的排行。

“三变”的意思是什么呢?《论语·子张》里讲:君子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他显得庄重严肃;等靠近他时,又觉得他温和亲切;听他说话,又觉得他言辞严厉、义正词严,没有丝毫的马虎和敷衍。这是古代士子们极为推崇的一种境界,并且无疑也是柳三变之名最初的源头。

这首名作传颂千古,它将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通过对羁旅行役之苦的描写,表达出了强烈的思归情绪。此作语言浅显,但情感深厚,在柳永的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属于较高的那一首。

上阕开头两句描绘雨后的江天,那江天澄澈得仿佛被清洗过一般。其气象极为宏大,况味也极为清旷。一个“对”字,已然展现出登临高处纵目远眺、望到天涯尽头的境界。“雨”“洒”“洗”这三个上声字,顺着声音高声诵读,更能让人感受到素秋的清爽,这种清爽是无与伦比的。

从“渐霜风”这句开始,用一个“渐”字来引领四言三句共十二字。“渐”字是承接上句的,在这清秋时节又经过雨水洗涤之后,时光和景物就又产生了一番变化。其中“霜风”加上一个“紧”字,并且用的是上声;“关河”下面加一个“冷”字,依然是上声,那种凄凉的感觉很是遒劲,一层一层地逼近,直接让穿着单薄的游子,有无法承受的态势。“凄紧”与“冷落”,二者皆为双声叠响。其气氛和声韵,都具有极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紧接着“残照当楼”这一句,境界便全然展现出来。这一句的精彩之处在于“当楼”二字,仿佛全宇宙的悲秋之气一同袭来。

“此处红的衰败、绿的减少,时光缓缓,万物的精华渐渐消逝”,一个“休”字蕴含着无尽的感慨和愁恨,接着“只有那长江之水,默默向东流去”,所写的既是有限与永恒的鲜明对比,也是对人间繁华易散的深深叹息。“默默无语”,就意味着“毫无感情”,从这里可以窥探到词人内心百感交集的复杂情感。

下阕着重描写归思难以排遣。“不忍”这一句点明了背景是登高远望,加上“不忍”二字,就增添了一番曲折和情致。到这里,词主要是在写景,情感蕴含在景色之中。然而下阕的奇妙之处在于词人善于将自己的感受推及他人,原本是自己登高远望,却偏偏想到故乡家中的女子,她们也应该是在登楼眺望远方,长久地等待游子归来。

“想佳人在妆楼颙望”,“颙”这个字将因爱而产生的怀想描绘得极为绝妙,展现出那种呆呆地张口抬头痴痴凝望的意态。“误几回”这三个字更显灵动。在结句和篇末点明了主题。“倚栏杆”与之前的“对”“当楼”以及“登高临远”等种种行为,相互关联且相互辉映。词中的登高远眺之景,是在“倚栏”时所看到的;思归之情,是从“凝愁”中生发出来的;“争知我”这三个字,将实化为虚,使得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得更为曲折含蓄。

李泽厚曾提及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具有“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柳永的这首词,不但超越了时代与个人的愁绪和思索,还宛如哲人的慨叹。全词的特点是以铺叙为优势,把一个“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想佳人妆楼颙望……倚栏杆处,正恁凝愁”的憔悴身形,描绘得清晰如在眼前,仿佛也承载着高逸的理想和沉郁的深情。正因如此,柳永的《八声甘州》最终成为词史上的一座丰碑,从而能够流传千古并被世人传颂。

诗君好,有人说这首词气象大、境界高,为什么呢?

南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里,曾经称赞柳永的词作能够把“承平气象”描绘得非常细致、全面。如今的人或许会感到诧异,一首词之所以被认为好,竟然不是因为它艺术地抒发了真挚深沉委婉的情感,而是在于它是否能够具备一定的政治功能。

南宋人有这样的审美旨趣是自然而然的。这大概是因为当时生活空间在不断缩小,而曾经见过或听说过的北宋的繁盛自然有着极大的魅力。那怎样去寻找或重现往日盛世的遗迹呢?柳永的不少词作正好满足了当时人们的这一需求。这首《八声甘州》是一首描写“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词作。它真正具有一种阔大的气象,境界高迥。苏东坡读后,也不得不盛赞其“不减唐人高处”。

请介绍一下“八声甘州”这个词牌名。

八声甘州是词牌名,它原本是唐边塞曲。人们简称其为“甘州”,它还有“潇潇雨”“宴瑶池”等别名。因为全词共有八韵,所以被称作“八声”。

诗外延伸

谁还写过《八声甘州》?

苏轼《八声甘州》: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辛弃疾《八声甘州》:看风流慷慨,谭笑过残年。

张炎《八声甘州》: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谁的词,是你的心声?

以下为原创诗词展区,一起来赏佳作

待卿迟暮

龚师兄

待卿迟暮两鬓斑,

倦依炉火意阑珊。

闲取诗书细细品,

明眸善睐忆流年。

轻云蔽月众生醉,

痴狂虚情相见欢。

唯吾爱卿圣洁貌,

何惜秋纹满颓颜。

洗尽铅尘呢喃诉,

情谊逡巡步群山。

任他繁华成旧事,

面容高翔遁星烟。

相见欢·游严子陵钓台

李庄

遥生青史微澜,子陵滩,一领羊裘有志耐幽寒。

逐鹿辙,屠龙血。不堪观。莫羡云台比此脱钩难。

荔林晚景

梁权龙

一屏山色夕黄昏,

万千彤云蘸晚霞。

寂寂花蝶穿疏篱,

浅浅幽径萦曲狭。

日斜时芊芊草色,

暮岚光依依旷遐。

忽闻佳客轻语声,

谁知荔林有人家。

雨中过岳麓

微雨过东麓,

遥望一翠屏。

千峰千仞秀,

万壑万年青。

鸟啭渠波碧,

风流径草馨。

乍晴云出岫,

古树自亭亭。

卜算子·油菜花

蓝风

青青绿草香,枝头生嫩黄 最是一年好时节,为春梳新妆。

暖阳当空照,随风叶轻扬 只待长成报春晖,留得百世芳。

采桑子·陵川好

原启文

小城避暑陵川好,温度适宜,厚被睡觉。早晨起来西头跑。

小安山下松涛涛,蜿蜒大道,健步河头。路边残花二仙庙。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