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点击标题下方的“楼市气象”关注我们。
接天气,接地气,大家都看的地产自媒体!
请提供需要改写的句子呀,你没有给出具体的内容呢。
在当下调控政策持续严厉的情况下,选房子如同选媳妇。它不一定是最好看的,但肯定是最耐看的;不一定是女强人那样的,但必定是最贤惠的。那些家教良好的,具有素养的,必然是最受欢迎的。
现在的“高”价,就是下一轮上涨的起步价
很多人通过房价的涨跌来判断楼市的走向,进而忽略了对背后逻辑的挖掘。或许你会有疑问,2016 年第四季度的这次调控如此严厉,这是否就意味着在郑州未来再也无法找到好的购房时机呢?就如同 2015 年下半年或者 2016 年年初那样。是不是郑州的房价就到此为止了,很难再上涨了呢?
懂行之人一看便知,这是个误区。无论是刚需需求、改善性需求,还是投资需求,目前郑州的房源储备都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在这种形势下实施限购,仅仅限制住了价格的涨幅和涨势,然而问题的根源依然存在。即便郑州加大土地供应力度,但从拿地到项目开发,若没有大半年的时间,也难以形成实际的供应。
自上而下定了这样一个基调:既不会上涨也不会下降,目的是防止房价出现大幅的起落。因此,至少在 2017 年,郑州的房价将会长期保持一种稳定的态势。而最佳的购房时机窗口已经开启了。
这里存在一个可能产生的认识误区:房价会一直保持趋稳态势。郑州房价在目前的高位区间长时间稳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实际上是真正的购房需求被长期压抑着,那么这种需求消失了吗?并没有!反而会在本轮政策调控结束后集中性地爆发出来。
十年三次大调整,越调价格越高
2003 年起,国家明确房地产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此后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式迈入“黄金时代”。在这 10 多年间,郑州楼市经历过涨价潮和地王潮,也经历过降价潮和积压潮。几乎每三年就会有一次大的调整,然而不管怎样调整,房价都呈现出一调就变样的态势。
之后的三年间,郑州房价呈小幅度上涨态势。2006 年,即便实施了限制套型的 70/90 政策以及其他调控政策,房价依然处于升温状态。到 2007 年,因为房源紧张,行情较好,郑州部分楼盘出现了连排号都需掏钱的奇特情形。这可算是郑州近十年来首次出现涨势凶猛的年份。国家接连加息,一直到遭遇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才开始跌入低谷。
但是,楼市很快就在2009上半年复苏了。
第二次房价大涨发生在 2010 年年底。2011 年时,随着国字头的调控措施正式出台,郑州被迫实行了限购政策。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就是在那一次被推高上去的,到如今一直都没有降下来。郑州的房价虽然有小范围的下降,但是在之后的两年调控期内,整体房价再也无法降下来了。
2013 年 7、8 月份出现了第三次情况。一直到 2013 年 9 月,郑州以及全国的限购都有了升级。第二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价才开始逐渐回落。从表面上看,限购似乎是有作用的。然而,结果是在 2015 年年初,房价就开始回暖了。
郑州近十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中,曾有过三次房价大幅上涨的经历。然而,每次房价上涨后,由于调控措施接连出台,都会出现大幅度的回调,随后又会出现反弹的情况。
限购这种政策是抑制需求的,它不是可持续性的措施。因为需求依然存在,只是被暂时压抑了。一旦限购的药效过期,反弹的情况就会十分明显。所以,现在那些决心购入的房产,实际上都是在稳步升值的。
所谓的调控,都是满满的套路
从根本上调控好楼市的方式是什么?是房产税。对楼市调控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是信贷手段。目前,税制改革正在进行中,信贷手段也仅仅使用了两到三成的力量。为什么会这样呢?
抑制房地产泡沫需要时间,防止房地产出现大起大落需要时间,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也需要时间。加快研究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需要时间,加快研究适应市场规律的长效机制需要时间,土地财政的改革更是需要时间。
在所有事物都需要时间的情形下,房地产业必定要起到经济支柱性的作用。全国的热点城市都实施了严厉的调控措施,郑州也在其中,没有例外。主城区的购房需求被限制住了,房企的活跃程度受到了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也受到了影响,那么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自贸区等这些远景目标该如何实现呢?
已经拉大的城市框架如何充实?
显然,决策层存在心理矛盾。这种矛盾体现在楼市形势趋弊与城市大发展之间,也体现在“唯上”的不得已与地方发展的实际之间。如何做到两全其美呢?事实上,已经出现了一个最佳解决方案。
其实,控制房价的行政手段有很多。仅控销量和备案价这两项就已经很有力度了。实行严厉限购政策,同时保持价格处于高位,这就迫使一部分人群前往南龙湖、荥阳、上街等地方,去处理这些区域的库存房源。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目前,郑州的西部区域以及周边区域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与高新区相连接的荥阳区域,不仅房源销售情况较为火热,土地市场也格外火爆。
近年来,郑州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它已经快要接近武汉的常住人口规模了。然而,郑州市区的面积仅仅相当于长沙的一半,广州的三成,武汉的一成多。所以,郑州的城市扩展需求极为强烈。从数据方面来看,在 2016 年,郑州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仅排在武汉之后。
事实上,郑州立体交通网的完善对这一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1 月 12 日,郑州地铁 1 号线二期开始正式开通试运营。通过这一举措,高新片区、须水片区、西部服务片区、城市核心区、新客站片区和龙子湖地区等区域被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开通首日出现了一个现象,西边的客流量很大,河工大以及郑大都是人满为患的状态,地铁口被围得水泄不通。而东延长线目前只开通了龙子湖站(位于明理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和文苑北路站(文苑北路与明理路交叉口),河南大学新区站尚未开通,显得有些冷清。
“国家中心城市”怎样才能实现呢?这就像是一个自然而然、顺势而为的“局”。因此,每一次进行严厉的调控,都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将其用于规划城市的发展,而不能仅仅只是完成调控的任务罢了。
调控套路之下,购房套路是这样变的
现在已经不是考虑是否买房的问题了,而是去哪里买、如何选?
一直以来,“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这一投资理念是由李嘉诚传出来的,它影响了很多人。然而,这种理念有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近年来,在郑州,业主维权事件不断发生,开发企业的口碑、品质以及品牌影响力,都成为了衡量房源质量的重要判断依据。
在这种环境下,变成了这个顺序:开发商、交通,然后才是地段。
郑州的品质开发企业中,建业、康桥、永威等品牌和品质实力较强的企业,已被市场认可。然而,还有一些正在崛起的老牌开发企业,容易被忽视。这些企业是较早进入郑州房地产市场的,拥有丰富的开发经验,其开发的产品不逊于那些活跃在市场上的品牌企业,只是它们做事低调,很少进入公众视野。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郑州房地产市场刚起步,他们是第一拨建设者。他们经历了大风大浪,逐步沉淀下来。从老板到员工,企业上下都选择低调务实。他们在品牌宣传等方面不像一线本土房企那样过多包装。然而,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在工程质量、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客户维护、资源获取等方面都已十分成熟,这是他们独有的优势。并且,这些老牌房企始终在内外兼修,对产品品质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源于它们的本能。
裕华置业是个典型例子。老板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企业每年在市场投放的产品数量不多。然而,一旦出品就都是精品。只是由于没有进行大规模普遍宣传,所以很多人都没有留意到。也正因如此,这类老牌企业所开发的产品最容易成为性价比高的产品。
买房子是一辈子的事。对于这种类型的开发企业,你可以从施工建设和学习能力等侧面细节来观察和了解,以此判断是否值得跟随。有讲究的开发企业,其工地不会是混乱的,而是对建筑材料摆放、工程车辆进出、水雾装置开启、布置防尘网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要求的。
大家都清楚,品质正日益成为开发企业生存的根基。康桥注重景观,永威注重精细化,像裕华这样的老牌企业也在进行升级换代,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在高新区紧邻郑州大学的北部区域,裕华满园项目便是一个典型事例,其建筑施工水准蕴含着裕华十多年的经验,园林景观设计也是依照最高水准来进行的。
进入高新区的第一个项目是一个老牌企业,它肯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你要知道,对于老牌企业来说,如果开发的产品无法接受市场的检验,那它会觉得很没面子,并且也无法容忍自己出现这种情况。
这为性价比的打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事实表明,在其推出的一期产品中,出现“一抢而光”的情况是不难理解的:有品牌老房企坐镇,老房企还在持续升级,地铁一号延长线停靠,首次在高新区亮相。当郑州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房企寡头时,就越需要将敏锐的眼光聚焦到产品品质上。
你觉得还有哪些品牌房企以及哪些品质楼盘的性价比是比较高的呢?欢迎在文末留下你的看法。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