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有“三性原则”。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之一,且是第一经营原则。流动性既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也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维持适度的流动性,这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策略手段。安全性是盈利性的基础,而盈利能反过来保障安全性和流动性。因此,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始终在确保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基础之上,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安全性意味着商业银行要竭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给它带来的影响,以此保证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商业银行之所以一定要坚持安全性原则,是由于其经营具有特殊性。具体原因在于:其一,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本相对较少,难以承受较大的损失。②商业银行的经营条件具有特殊性,所以尤其需要强调其安全性。③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会遭遇到各种不同的风险。流动性指的是商业银行具备随时满足客户提现以及必要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此能力包含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这两方面含义。其中,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在不出现损失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变现的能力,它既涵盖速动资产,也包括在速动资产不足时其他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转变为速动资产的能力。盈利性方面,所有经营性企业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追求盈利。商业银行吸收存款以及发行债券等负债业务,能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接着,通过发放贷款、经营投资等资产业务,把集中起来的资金运用出去,以弥补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暂时资金不足。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之间,往往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从盈利性角度而言,商业银行的资产存在盈利性资产与非盈利性资产之分。若资金更多地用于盈利资产,那么商业银行收取的利息就会越高,其盈利规模也会越大。从流动性方面来看,非盈利性质的资产像现金资产,能够随时用来满足应对存款提现的需求,具备十足的流动性。所以,现金资产的库存额度越高,商业银行体系应付提现的能力就越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就越强。从安全性角度来讲,通常情况下,那些具有较高收益的资产,其风险往往是比较大的。为了降低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商业银行不得不持有资金收益率较低的资产。实际上,商业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统一协调关系。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