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折扣是在规定时间内付款给予的优惠。处理方式为:在实际发生时,将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商业折扣是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处理方式为:按照折扣后的价格,正常确定收入金额。
销售折让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价格减让。处理方式为:在实际发生折让的那个时刻,做与之前记录相反的分录,以此来冲减当期的销售收入。
一般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
1.发出货物时,确认收入,同时结转成本: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2.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扩展资料:
现金折扣是一种价格削减方式,目的是鼓励购买者快速支付账单。其期限在净期限内会发生变更。例如有“2/10,净 30”这种情况,意思是如果在 10 天内付款,购买者可从发票面值中获得 2%的折扣;若不在 10 天内付款,就需在 30 天内支付发票的全部金额。并且,它通常会被注明或者让人明白,在 30 天的信用期限之后,利息费用将会增加。
现金折扣的会计报表表达:
在会计报表的表达方面,许多会计人员支持总价法。他们认为,在损益表中应通过销售收入直接减去销售折扣,从而得出销售收入净额。然而,有些会计人员觉得,现金折扣属于企业的隐形利息费用,所以在记录销售收入时,应将其与商品销售价格分开。基于此,销售折扣应被当作全部销售收入的减项,进而得出商品的现金销售价格。对于顾客未享受的销售折扣,应按照净价法和备抵法,将其视为利息收入在损益表中单独体现。
总价法是在现金折扣条件下用于计价应收账款和存货的一种方法。可参见“现金折扣和购货折扣”。
净价法是在现金折扣条件下用于计价应收账款和存货的一种方法。可参见“现金折扣和购货折扣”。
备抵法是一种以备抵方式(设置备抵账户)来核算资产或负债并使资产或负债账户保持原值的方法。其中常见的资产备抵方法包括现金折扣、购货折扣、坏账、固定资产折旧等。可参见“现金折扣、购货折扣、坏账、销货退回与折让、应收票据贴现、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固定资产折旧”。
商业折扣是为渠道成员即将开展工作而对价目表进行的削减价格。比如,一家制造商或许会允许零售商从建议的零售清单价格里提取 30%的商业折扣,以此来抵消零售功能成本并获取利润。与此同时,制造商也可能允许批发商给出一种连锁折扣,即低于建议零售价 30%和 10%,也就是 100/30/10。
企业售出的商品质量不符合要求等情况时,会给予售价上的减让,这就是销售折让。企业把商品销售给买方后,若买方发现商品在质量、规格等方面存在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就有可能要求卖方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减让。
销售折让若发生在确认销售收入之前,那么就应在确认销售收入时,直接依据扣除销售折让后的金额来确认;已经确认了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出现销售折让,并且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情况时,应在发生之时冲减当期的销售商品收入,倘若按照规定允许扣除增值税税额,还需冲减已经确认的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现金折扣是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期限内早日付款而给予的价格优惠。商业折扣是企业为促进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销售折让是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