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 1 号使用两颗“钚放射性同位素电池”,也就是俗称的核电池。预计其能使用到 2025 年,两块核电池可连续提供电能 48 年。核电池的能源来源于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衰变过程会释放能量,然后通过装配将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以供飞船使用。核电池于 1956 年被发明出来,而旅行者 1 号于 1977 年升空。
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会释放能量,大部分能量会变成热能。而后热电转化装置能把这些热能持续地转化为电能。能量来源于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所以只需极少的衰变物质,就能产生大量且持续的能量。因为衰变不受温度、压力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核电池的能量输出非常稳定。选定半衰期长的物资,这样就能实现核电池较长时间的应用。例如旅行者 1 号使用的钚 -238,它的半衰期为 87.7 年。
核电池的利用已较为成熟。早在 40 年前,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行动中,核电池被用于在月球上给宇航员供暖。这种装配被称作“放射性同位素发热器”。利用不同放射性元素的性质,能够制作出具有不同特色的核电池。核电池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在医学领域,部分人造心脏使用的就是核电池。有一种装饰用的灯叫“氚气灯”,它是利用同位素“氚”的β衰变,将衰变能转化为可见光,从而能够实现长达二十多年的连续发光。然而,那样的光线非常暗,是没有实用意义的。
人类从 50 年代起就开始为寻找外星人而向太空进发。他们发射卫星,进行载人航天,甚至实施载人登月,几乎把能使用的航天手段都用上了。除了这些高级航天活动,人类还在地球建设了无数个射电望远镜,用以探测和接收外星人可能发射的外星信号。在众多探索外星文明的项目里,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项目,即 70 年代开展的深空探测计划。该计划主要向宇宙深空发射携带着地球及人类信息的探测器,期望有朝一日外星人与这些探测器相遇,以实现人类与外星人的亲密接触。在这些深空探测器当中,最为著名的一个探测是旅行者 1 号。旅行者 1 号于 1977 年 9 月 5 日发射,到现在已经飞行了 42 年,距离地球 220 亿公里,成为人类有史以来飞行距离最远的探测器。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