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是照片的骨架,光影是照片的灵魂。风光摄影有两大要素,即构图角度和用光。在风光摄影中,不管是平淡无奇的景象还是雄伟壮丽的景色,都蕴含着大量的视觉美点。这些美点有时仅存在片刻,转瞬即逝;有时隐藏在极为普通的外表之下,看似貌不惊人,难以辨认。实际上,这些隐藏着的视觉美点才是真正神奇且有趣的东西。
一、光影的艺术
光对于摄影很重要,这是显而易见的。在风景摄影里,只有有光照射,画面才能有明暗层次、线条和色调。因为季节不同,太阳位置就不同,所以光线强弱也不同。每天不同的时间段,光线强弱会变化,即不同时间段的色温不同。在不同光线照射下,风景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要依据表现意图选用合适的光线。比如在秋天和冬天,用逆光和侧光拍摄车辆等,此时被摄体的一侧会有阴影,能展现其力度;在春天和夏天,利用逆光的透过光和侧光拍摄花卉,这样可以表现出被摄体的质感和立体感;在早晨和晚上,运用柔和光线,能够表现出充满清静气氛的风景。
1拍摄风光,主要是以太阳光作为光源。
太阳位置存在差异,其照射在景物上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在风景摄影领域,若使用顺光来拍摄景物,能够给人带来明亮且清朗的感受。然而,顺光对景物进行照射时,会使得景物过于平正,明暗之间的差别不显著,这样往往会导致景物主体与背景的色调相互融合,进而使画面欠缺立体感。对于初学者而言,顺光的利用较为简单。摄影者若使用相机的评价测光模式,通常就能够拍摄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2侧光在风光摄影中是用得较多的一种形式。
45°角的前侧光可以使景物有一定明暗反差,能增强景物立体感和画面影纹层次,并且对画面色彩还原较理想。90°角的侧光能让景物明暗各占一半,画面明暗反差和立体感明显。尤其在表现建筑物等表面不平整物体时,效果更突出。摄影者在使用侧光进行拍摄时,需注意要尽量对画面的明亮部分进行测光,这样能避免导致画面局部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
3逆光是风光摄影中最有个性的光线。
阳光从相机的对面照射过来,这就是逆光。逆光会使景物被光线照射的部分产生光亮的轮廓,从而让主体与背景能够明显分开。逆光最适合用来表现前后层次较多的景物,它能在每一景物背后勾勒出精美的轮廓光,让前后景物之间产生较强的空间距离感和良好的透视效果。在拍摄逆光景物时,画面常常会因为阳光的照射和景物的光亮轮廓而出现曝光不足的情况。摄影者拍摄逆光景物时,最好依据景物的阴暗部分确定曝光时间,如此便能充分展现景物的层次。若摄影者希望获得剪影效果,那么拍摄时以亮部为标准就行。
4、在摄影过程中,光与影是同时存在的。
在摄影创作里,尤其在风景摄影中,阴影的作用时常被忽视,有些摄影者在拍摄时还会特意避开阴影。但它仍是很多优秀摄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摄影者只要能恰当掌控画面的明暗对比,就能获得良好的画面效果。阴影的性质是由光线的性质所决定的。通常情况下,漫射光很难形成强烈的阴影。画面若有极为明显的明暗对比效果,通常此时的光线为直射光。在风景摄影中,若于清晨或傍晚拍摄,会有很长影子的效果,阳光越强,影子就越暗。此时,选取一个至高点进行拍摄,就能得到很棒的光影作品。
构图是照片的基础。在构图时,如果将某个被摄体与背景平均分配,那么画面就不会太美观。拍风景时,应以风景为重点,把风景中的某个被摄体当作陪衬。比如拍摄蓝色大海和皑皑雪山,构图时要首先考虑大海和雪山,让它们在画面中处于突出的位置。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就需要选择恰当的拍摄角度。
1用角度表现画面纵深感
拍摄道路时,构图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交代清楚道路的位置与规模。在此基础上,为表现道路的纵深感,需选择合适角度,让道路一端笔直或蜿蜒地伸向远方,将欣赏者视线引向道路远端和天际尽头,这样的画面才具吸引力。若构图只截取中间一段,欣赏者便看不出画面纵深,缺乏吸引观者视线的要素。
2、不要让中景挡住远景
采取竖构图时需注意天空与地面景物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若要表现天空,天空应成为画面重点,通常可占画面约 3/5,地面景物则占约 2/5。并且,地面景物中一定要有小部分隐隐约约的远景,不能只有近、中景。也就是说,不能让中景的轮廓线将远景完全遮挡住。画面中的地面景物有了隐隐约约的远景,这样就能和广阔的天空遥相呼应,实现天地相接,让画面具有强烈的纵深感。要达成这个目的,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因为如果角度过低,画面中就只会有近景和中景,而不会有远景。通常情况下,要采取合适的角度,以便让地面上的远景能够进入画面。为展现地面景物的立体感,在拍摄的时候适宜运用侧光,这样能让景物的一侧出现深浅不同的阴影。
3适当“生动之点”
拍风光需注意动与静的关系。风光照片能拍摄无人、无车辆行驶的画面,像人迹罕至的雪山、沙漠、山峰等,这些符合被摄体的自然环境。然而,若拍摄有人烟的地区,画面最好有人物和行驶的车辆等被摄体。缺少这些被摄体,只展现单纯的风景,会显得有些呆板,缺乏生气。拍摄类似风景时,人物是风景的陪衬,车辆也是风景的陪衬。构图时,宜将这些被摄体安排在中景位置,并且它们占画面的比例宜小,使它们处在近景与远景中间。这样构图,既符合人物或车辆所处的环境,又会让欣赏者觉得比较舒服。
4明暗对比
早、晚用柔和光线拍摄风景时,若要突出近景和中景,可选取较暗的背景,将其与明亮的近景、中景作对比,这样画面会有很醒目的效果。要实现这一目的,需选择合适的位置和角度,让明亮的近景、中景处于较暗的背景中。在较暗背景的衬托下,近中景明亮的细节部分会显得很清晰。日落前光线较为明亮。利用侧光进行拍摄,此时前景的芦苇穗被明亮光线照射,列车也被明亮光线照射,高架电线同样被明亮光线照射。在暗背景的衬托下,这些景物显得异常清晰且醒目,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当你从取景器中看去并被眼前迷人景色陶醉时,你会觉得拍出来的会是一张很有价值的风光照。仔细思量,其实你所运用的拍摄角度只是围绕被摄体进行 360 度环行中的一个点罢了。你怎能肯定只有你选定的这个位置,而非其他地方是最佳拍摄角度呢?有位摄影师针对此提出了“环行思维”这一概念。为寻求最佳拍摄角度,环绕被摄影体行走的圆圈不一定是水平的。它或许是高高的山坡,或许是河道边上的小石滩。身处大自然怀抱时,满眼景物,缭乱杂阵,需判断哪些该删,哪些该取舍。采景位置、最佳角度等,并非仓促间能决定,需耐心尝试所有拍摄角度。画家黄宾虹称:“在山水间纵情遨游时,既要具备天以腾空般的灵动,又要有老僧补衲般的寻静。”这意味着我们面对眼前的景色需怀有极大的热情,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仔细观察、寻觅景致,进行思考,去认识眼前的景色,以此来了解这些景色。我认为,对于摄影来说亦是如此,要努力去探寻构图和用光在风景摄影中的隐藏魅力……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