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默认分类 / 正文
六大行2024年财报已出,净息差下降银行赚钱能力集体下滑

Time:2025年04月10日 Read:4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3 月末是各大上市银行进行年报披露的时期。当下,工、农、中、建、交、邮储这六家作为银行业“领头雁”的国有大行,已经全部提交了 2024 年的业绩“答卷”。

本号会连续推出一些文章,这些文章是关于“六大行 2024 财报分析”的,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

2024 年,中国银行业的净息差保卫战来到了关键阶段。从六大行的年报可以看出,工商银行的净息差是 1.42%,农业银行的净息差是 1.42%,中国银行的净息差是 1.40%,建设银行的净息差是 1.51%,交通银行的净息差是 1.27%,邮储银行的净息差是 1.87%。这些银行的净息差同比降幅在 1 到 19 个基点之间,情况各不相同。其中,邮储银行是唯一一家净息差呈现逆势企稳态势的银行,而工商银行则显示出了边际改善的迹象。

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赚钱的能力整体都下降了!简单来讲,银行凭借存贷利差来赚钱的“利润空间”,就好像被人挤压了牙膏一样,变得越来越薄。

一、为啥银行越来越难赚钱?

1. 贷款利息越收越低

国家为刺激经济,在这几年持续进行降息操作。其中,房贷利率方面尤为突出,许多人在去年都享受到了利率“打折”的优惠,如此一来,银行所收取的利息自然也就减少了。就连工行行长都表示,今年或许还会继续降息,而这部分因降息而减少的收入在短期内很难再涨回去。

2. 存钱的人越来越"挑剔"

现在老百姓存钱倾向于存长期且利息高的定期,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的成本难以降低。部分银行的定期存款占比超过 60%,这就如同背负着一个沉重的负担。交通银行的副行长也有所抱怨:即便存款利率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但大家依然对高收益产品紧盯着不放。

3. 借钱的风险越来越高

大部分银行的坏账率呈现下降趋势,然而在房地产和小微企业等领域依然存在让人困扰的情况。例如邮储银行的坏账率有略微上升的现象,苏商银行的研究表明,当利息赚取较少时,坏账对利润所产生的影响会更加显著。

二、银行怎么自救?

1. 邮储银行:扎根农村的"土方法"

邮储银行在县城和农村的网点数量较多。它吸收了大量的个人存款,这些存款成本较低,占比达到 62.3%。其利息支出比同行要低很多。同时,邮储银行重点开展个人贷款和信用卡业务。零售业务所赚取的钱占比为 45%,成为了利润的“稳定器”。

2. 工商银行:科技狠活降成本

工行提出“三年降本计划”,借助减少高成本的结构性存款这一举措,在 2024 年使存款成本降低了 0.11%。同时,工行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科技工作:AI 系统使得贷款定价变得更快且更准确,手机银行的用户数量超过了 8000 万,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3. 其他银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建行重点开展绿色贷款业务。在 2024 年,其发放的绿色贷款额度为 2.5 万亿。并且,绿色贷款的增速达到了 25%。

招行凭借企业服务平台吸引了 50 万中小企业。该平台沉淀了大量资金,且这些资金成本较低。

中行在悄悄调整贷款结构,往高收益领域倾斜;农行在悄悄调整贷款结构,往高收益领域倾斜。这些“国家队”都在进行这样的动作。

三、未来银行会怎么变?

1. 贷款要"挑客户"

银行更倾向于将钱借给科技行业和环保行业等具有前景的行业,并且通过采用差异化定价的方式来多赚取一些利息。

2. 存款要"抢客户"

以后可能会借助更多的理财和基金产品来吸引存钱的人,而不是仅仅依靠比拼利息。例如招行,会通过企业服务来绑定客户。

3. 风险控制要"更聪明"

银行会利用大数据来监控风险。例如邮储银行的“三农”贷款风控模型,能够将坏账率控制在 0.84%,并且这个坏账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 0.3%。

现在银行的处境如同在走钢丝。一方面要稳住利润,另一方面要防范风险。邮储银行凭借“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工行依靠科技进行突围,它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未来能在成本、风险、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的人,就能笑到最后。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以后在存钱和贷款方面都得多个心眼,或许还能赶上银行转型所带来的福利呢!

本文分别综合自各银行年报、中国基金报、新浪财经、证券之星、界面新闻、腾讯新闻以及金融界等。

如果觉得不错,记得关注、点赞、加星标,以免后面找不到哦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