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到了一条消息,一位曾经年薪为 66 万的技术总监,在被裁员半年之后,仍旧处于失业状态且在家中。更为可怕的是,他拒绝将简历投递至那些月薪为 3 万的岗位,其理由竟然是“低薪还要内卷”。这究竟是自信呢,还是傲慢?是坚持呢,还是固执?
昨天与老同学小王相聚。他曾经在某家很有名的互联网公司担任技术总监这一职务,每个月的薪资是 5.5 万,到了年终的时候,他能够拿到全年工资的一半作为年终奖,毫无疑问他属于中产阶级。然而谁能想到,在去年的大规模裁员中,他也未能避免被裁的命运。
"你现在找工作怎么样了?"我问他。
小王脸上闪过一丝尴尬:"还在看,还在选..."
"都半年了吧?"我有些惊讶。
小王叹气说,面试了很多。有的薪资很低,有的团队很烂,有的项目没前景。
他的老婆在一旁忍耐不住,说道:“我已经跟他讲了很多次了,先找一个价格大概在 3 万左右的来过渡一下也是可以的呀!总归比他在家什么都不做要好得多!”
小王的脸色立刻变了,他说:“我不会投那些岗位的!3 万薪资的工作比 5 万薪资的工作还要忙碌!公司想要用 3 万块的薪资招来具备 5 万薪资能力的人,要进行 5 轮面试,还是加班特别厉害的人,并且还有各种关键绩效指标!我凭什么要降低薪资去参与这种忙碌的工作呢?”
听着小王的话,我开始沉思。他所说的有一定道理,如今市场上有许多看似“薪资适中”的岗位,然而实际上这些岗位对能力和付出的要求极为苛刻。企业希望以更低的价格获取更多的价值,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求职者而言,性价比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衡量的问题。
但问题是,半年不工作,光吃老本,真的是最优解吗?
我尝试和小王分析:
第一,长期处于空窗期会对简历造成持久的伤害。许多 HR 在看到简历中存在超过 3 个月的空窗期时,就会心生疑问;而如果空窗期超过半年,该简历可能会直接被筛选掉。
第二,技术的迭代速度极为迅速。当你离职半年后,许多新的技术以及新的框架,你都无法接触到,这就相当于把前进的跑道让给了同年龄段的人。
第三,财务方面的压力会对判断力以及选择空间产生影响。倘若存款即将耗尽,那么你就有可能会做出更为糟糕的选择。
小王不服气地问:“那你建议我该怎么做呢?是随便找个工作凑合着干吗?”
其实,我认为应该这样:
设定一个最低薪资标准,同时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期限。例如,在 3 个月内如果未能找到理想工作,就适当降低自己的预期。
要积极提升自己,而不能被动等待。在空窗期时,可以去学习新技能,也可以参与开源项目,还可以做些咨询顾问的工作,这些行为都能够使简历更加充实。
降薪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没有上升的空间。那么我们不妨先去找一份带有技术挑战的工作,即便薪资稍微低一些,可是却能够学到东西,等到 1 年之后再选择跳槽。
小王听完后陷入了沉思,他说道:“然而我已经形成了习惯,习惯了高薪资的生活。现在一下子要降到 3 万,这实在是让我有些难以接受……”
习惯是能够发生改变的,然而机会的窗口一旦错过就不会再出现了。我坦诚地说道,“在这半年里,你一直在家什么都不做,而其他人却已经在新的岗位上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并且获得了晋升或者更有利的机会。”
小王在 3 天后给我发了消息。他告诉我,他决定去投几个月薪为 4 万的岗位试试。他觉得这样至少比在家等待要好。
说实话,当面临裁员以及就业所带来的压力时,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底线以及会做出相应的选择。然而,我想要表达的是:
市场不会因你过去的成就而给予你优待。它只认可你此刻能够创造的价值。
如果你正处于类似的困境之中,那么你可以问问自己:到底是切实地在坚持原则呢,还是仅仅固执地不愿去面对现实?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