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工作所需结缘优财
大家好,我叫彭林玉。2022 年 1 月初,我在一家商贸企业工作,担任总账会计。那时,我正为如何建立数据模型,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现状而发愁。中午休息时,我打开短视频,想寻求一些灵感。就在这时,刘洋老师的“在财务管理中的高效应用”视频映入了我的眼帘。仔细听完这段视频,发现它与自己最初寻求的内容相契合,于是毫无迟疑地加入了优财团队课程,开始进一步了解课程的具体内容以及培训模式。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反复聆听了张梦老师关于管理体系的搭建,石展老师的财报分析,孟雨老师的成本管理,以及刘洋老师在财务管理中的高效应用。这些不同内容的呈现,不同思维的解读,不同方式的解决问题思路,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我在思考,若要走得更高更远,仅仅具备会计初、中级职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提升自己,需要拥有一个系统性的管理知识体系,以及系统的实操经验。管理会计与核算会计相比,它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业务,了解流程,知晓问题所在,并且懂得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报名CMA学习,带给工作很大帮助
2022 年 2 月,我毅然报名了优财的 CMA 培训学习。CMA 包含 P1 和 P2 两个部分。其中,P1 部分由杨晔老师授课,P2 部分由王谦老师授课。两位老师都运用实际案例来进行讲课,以案例作为引导,提出后续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给予同学们思考的空间。大家带着问题去听课,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学们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去追求知识。
课程的内容与课件的案例大多和制造业关联紧密。对于非制造业的会计人员来说,在初期接触该课程时,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然而,只要他们静下心来,就会发现其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只是业务的方式有所不同。
我在报名后的三个月时遇到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是跳槽到制造业并在其中做成本会计。这个岗位让我有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CMA 课程的机遇,比如能够学习成本如何分解与计算、流程再造、库存管理等。CMA 学习也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为后面学习财务规划、内部控制、预算与预测、绩效管理、报表分析、风险管理等内容奠定了基础,使我对后期的投资决策及决策分析很有信心。
CMA备考学习心得
对于步入社会且成家立业的同学而言,CMA 学习并非易事。一方面要兼顾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工作、家庭以及孩子。时间的安排与规划确实存在一定难度,然而每一位选择报名 CMA 的同学都在奋力克服自身的困难与问题。
记得在备考期间,有一位同学极为努力,其时间安排令人钦佩。早上 6:50 起床,为宝宝洗漱并送其上学。7:50 前往上班地点,在上班途中利用时间听课,上班时间是 8:30。12:30 到 1:30 期间进行午间听课。晚上哄宝宝入睡后,又起身继续听课和做作业,一直持续到 12 点。如此循环,不间断地努力,仅用三个月就拿到了 CMA 证书。
这位同学对自己有近乎严苛的要求,而我确实做不到。2022 年春季由于新工作的缘故,没有更多时间用于学习,所以考试失利了,这让我很惭愧。之后因为疫情的影响一直没有考试,到 2023 年春季才开始备考。4 月份进行 P1 考试,11 月份进行 P2 考试。2023 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拿到了 CMA 证书。
因为自己只是在工作之余看书做作业,晚上和周末基本在带小朋友,所以考试时间拉得很长。基本步骤如下:先听一遍基础课程,接着做笔记,对于听不明白的课程反复听;听完课程后做基础练习;再听一遍精讲课程,然后做后面的串讲练习。其中,掌中宝里面的基础概念集合最为有用。
高中时期的题海战术被运用到了 CMA 考试学习中。多做练习,对于那些没搞明白的知识点,通过做题目能帮助理解。对于没理解的题目,查看后面同学们的提问及老师的解答会很有帮助。如果前面的内容都不够扎实,最后的冲刺训练就一定要多听,去理解出题思路和出题知识点,因为这里面会有类似题目出现,能给最后的成绩加分。
最终能够取得 CMA 证书,这要感谢我们的班主任陈娟老师给予的鼓励。陈老师每天会在群里发布“学习目标”,还会发送激励话语以及“CMA 管会微阅读”等内容,她以此来鼓励着我不断前进。如果没有陈老师的鼓励,我是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完成 CMA 的学习的。
感谢优财、感谢陈娟老师、感谢优财所有老师。
END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