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在外奔波,岁末之时,在记忆里,舌尖上的味道引领着我们开启“寻味之旅”。过去的时光很慢,年味格外浓郁,浓郁的是那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浓郁的是全家老少一起置办年货的情景;浓郁的是贴春联、祭先人、吃团圆饭、拜年走亲戚等那些繁杂的过年流程。而如今过年,却有人摇摇头感慨“找不到原先的年味了”。视频可以团圆,手机能够发红包,外卖提供年夜饭……科技的发展似乎让人们难以再找到“繁琐的浪漫”,真的是这样吗?
打开快手,故乡的灯火依然温暖且辉煌。那口“家乡味儿”十分诱人,隔着屏幕都仿佛能闻到。“繁琐的浪漫”只要点下屏幕,似乎就能让人“身临其境”……无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无论是正在归途的旅人,还是漂泊在外的游子,都能够在快手上找到记忆中那份独特的“年味”。
辞旧迎新 开门纳福
新年已至,鞭炮响起,那噼噼啪啪的声音着实热闹……新年在众人心中有着别样的意义,是独属于自己的“年味”。新年期间,几乎所有的活动皆以团体为单位开展,大家都在用相似且极具地方特色的方式来抒发新年到来的喜悦之情。
春节必备仪式之一是贴春联。要先撤掉旧春联,接着贴上新春联,并且在中间贴上大“福”字,这寓意着辞旧迎新和开门纳福。只见一位拿着毛笔的“大家”(快手昵称:孝德书画院直播;快手 ID:dxd),他年纪不大,却能写得一手好字,只见他大笔一挥,苍劲有力的笔墨便落在大红纸上,不一会儿的工夫,一副春联就“新鲜出炉”了。
新年舞龙舞狮,快手昵称是潮汕幸会【欧阳】,快手 ID 为(此处未给出具体 ID),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节庆活动有舞龙舞狮习俗,贺喜活动有舞龙舞狮习俗,祝福活动有舞龙舞狮习俗,驱邪活动有舞龙舞狮习俗,祭神活动有舞龙舞狮习俗,庙会活动也有舞龙舞狮习俗。在新年里,人们通过这种“龙腾狮跃”的方式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同时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东北的“年味”显得更为直接。人们会计算着日子提前宰杀一头“年猪”(快手 ID:),把“猪下水”提前收拾得干干净净。一部分猪肉被加工成香肠,还有一些留着炒菜备用,大骨头则留到三十那天用来炖一大锅酸菜。年夜饭时,每个人都一定要吃上一块猪蹄儿,寓意“抓抓福气”。一头猪在东北人年夜饭桌上占据了“半边天”的地位。
“乡味”看得见也吃得到
小时候总盼着过年,因为能穿上新衣服,能吃到好吃的。长大之后,过年的意义不再仅仅局限于“年味”。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过年成为了一年中最期盼的事情。沿着与老家相连的“亲情线”,踏上归程,这不只是为了回家看望爹妈,也是为了那一直魂牵梦绕、即便相隔万里也想尝上一口的“家乡味”。如果过年无法回家,那快手一定能让你寻到家的感觉。
五花肉肥瘦相间,涂上蜂蜜后炸至脆皮。在碗底均匀地抹上甜面酱。把肉片放入碗中加料。用大火蒸熟后,将其倒扣在盘子里。在这一瞬间,没人会抗拒这碗碗蒸条子肉,它颜色酱红油亮,食之软烂醇香。这是陕西人年夜饭里最过瘾的一碗肉,出自快手用户老乔(快手 ID:)之手。
老乔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他喜爱做陕西的饭菜。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他的儿子小乔把老乔做饭的视频上传到了快手上。令人没想到的是,老乔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厨艺而走红了。他说道:“咱陕西的美食非常美。”
不单有碗蒸条子肉,还有油泼面、羊肉泡馍、肉夹馍等。当提起陕西你能想到的美食时,没有老乔不会做的。在屏幕这头,老乔为了传承历经上千年的陕西饮食文化,用尽了浑身的力气和办法。在屏幕那头,老铁们看得都流出了口水。“老乔,你可别只是让我们眼馋啊,卖些给我们尝尝吧。”
老乔的快手小店开张啦。这里有陕西人过年的特色吃食。过年啦,要是想吃正宗的老陕味,就来老乔的快手小店下单吧。
刚蒸好的一大锅粘豆包还在冒着热气。在东北人冬天和过年的记忆里,那口“粘的”总是少不了的。它有着 Q 弹软糯的外皮,一口咬下去,舌尖能触碰到豆沙馅,温暖香甜的口感会瞬间蔓延开来。北方的冬天很寒冷,以前粘豆包绝对是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的人的最佳伴侣。如今,过年时吃了很多大鱼大肉,一个粘豆包蘸上点白糖,绝对能起到解腻的作用。
在快手,有一家有着 20 年历史的手工制作粘豆包的老店。它名为“海伦特色周氏粘豆包店”(快手 ID:)。“家乡的美食,家乡的特色”,满屏都是黄米粘豆包,还搭配着正宗的东北口音。有老铁评论说:“今年无法回家,得赶紧趁着快递还没停,多买些备着过年吃。”东北外出工作的人越来越多,“票难买”这一情况阻断了不少人的回家路,然而快手却让家仿佛近在咫尺。
湖南距离此地 2600 多公里。快手用户“大山里的生活日记(湖南)”(快手 ID:)已经把腊味切好。准备把腊味和葱姜辣椒一起用大火爆炒。腊味爆炒时弥漫着湘西的味道。任何的家禽、野畜以及水产都能够被腌制。腌制后用烟熏至咸香。熏制后的腊味可以储存很长时间。这是每个湖南人家都会准备的年货。
南方地区中,川渝湘与之不同,而广东美食呈现出偏清淡的特点。几根猪骨、几把草药以及一把五谷,在经过大火烧开和小火慢炖之后,就能够端出一碗营养美味的广东靓汤。快手用户“wo 是玲子”(快手 ID:),她是一位从广西远嫁到广东的妈妈,每天都在快手平台上坚持分享给孩子做饭的日常视频。妈妈做菜并非专业,只是凭借自己的想法来进行烹饪。她总会想方设法地给孩子做各种营养餐。“玲子”家的饭桌上常常摆满了带有广西味道或者广东味道的菜肴。每个妈妈都不是专业的厨师,然而她们所做的饭菜在孩子心中却是独一无二的妈妈的味道。
春节临近,熟悉的味道涌上心间。然而,并非只有回家才能吃到家乡菜。今年,许多人选择在快手购置年货。他们认为快手的年货“性价比高,买得放心,关键‘就是这个味儿’”。在大部分老铁的“关注”中,总有几个与家乡有关的账号。想家时点开看看,想家乡味了就立刻下单。
“繁琐的浪漫”
前些时候,有一位东北的姥爷被外孙拍摄进快手当中。由于他屡屡说出精彩的话语,所以在快手(快手 ID:)上迅速获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快到过年的时候,姥爷从秦皇岛回到了吉林长春。他除了去看望老家的亲戚朋友之外,这次还得去一个重要的地方。
一大早,姥爷在儿子、孙子、外孙的陪伴下,开启了“思亲”之旅,准备去看望已故的亲人。今年东北雪下得很大,山里的路不好走,然而这依然无法阻挡姥爷内心的急切。他们最先去看望的是姥姥的哥哥刘福才,在墓碑上清晰地刻着八个大字“抗美援朝,为国捐躯”。并且“再也没有回来过”。
家人为了寻找刘福才这个名字,去过许多地方。如今,在老家立了碑,也算是实现了落叶归根。在车中,一旁的姥爷沉默着,舅舅辈的开始向小辈交代话语:“以后我和你二舅要是老了,或许就无法再来了,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每年都要过来看看啊。”
饮水要思源,追远要慎重,年本身蕴含着总结和感恩的意味。随着春节这个节日被人们过出了许多新花样,传统年俗中接神、祭祖等春节最原本的习俗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而打开快手就能发现,这些传统习俗实际上在很多地方都被原原本本地继承和保留着。
祭祖并非仅仅是某个家族的“个人行为”。在快手平台上,我们能够看到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祭祖传统,这为春节增添了极为浓厚的仪式感。从灶王爷(快手 ID:lcl)、妈祖(快手 ID:-888)到财神爷(快手 ID:),再到祭祖大典(快手 ID:),人们会进行上香、读祝文、奉茶献酒等行为。这些看似繁杂的习俗,将家庭、家族与家国的古今情感紧密地连接了起来。
“过年好”是人们在春节时常用的问候语。一个“好”字,把所有的祝福和祈愿都包含在内了。或许你正在回家的途中,或许你今年没办法回家过年。然而,只要打开快手,那扑面而来的浓郁年味,会让你感受到,家乡并不遥远,过年是非常美好的。
(肖楠)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