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极度渴望成功”的人其实数量不多,而符合“愿付非凡代价”这后半句的人就更少了。
2010 年王兴创办了美团。2018 年 9 月,美团在王兴的带领下正式在港交所上市。2019 年 10 月,美团市值超过马化腾的腾讯和马云的阿里之后,美团正式坐稳了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的位置。
美团在王兴的引领下,在中国互联网商业领域竞争极为激烈的情况下,顽强地开辟出一条道路。仅用 9 年时间,就构建起一个市值超过 4900 亿港元的庞大互联网帝国,这无疑是一个商业上的奇迹。
这位王兴究竟是怎样的人呢?他又是怎样在不足 10 年的时间里取得这般大的成就的呢?今日就来讲一讲这位商业大亨那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历程。
王兴出生于福建龙岩,他是客家人。自幼便十分聪明且好学,脑袋极为灵活。从上学起,他在班级里一直都是“三好学生”,所获得的奖状数量多得数不清,完全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1997 年,因其学习成绩格外优秀。他被自己的高中母校龙岩一中直接保送。保送的学校是清华大学。就读的专业是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
2001 年,王兴大学毕业四年后。他顺利取得了清华大学的工程学士学位,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院奖学金,之后前往美国读书。
在这段求学生涯里,王兴和很多学习优秀的人没什么大的差别。要是一定要说他和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他有一个十分富足的家庭。
王兴的父亲叫王苗。王苗拥有非同一般的商业头脑。他之前当过建筑小工,搬过砖头,也扛过水泥。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建筑行业渐渐兴盛起来。王苗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时机,开始自己承包工程,做起了包工头,从而赚到了第一桶金。
1992 年邓公南巡讲话之后,国内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王苗和几个朋友敏锐地抓住了商机,凭借 300 万的资本创办了水泥厂。他们不断努力,逐步发展壮大,最终做到身价过亿,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迅速富裕起来的人。
王兴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中。然而,他并未过上“富二代”那般奢侈的生活。学习这件事,并非凭借金钱就能获得。那是他凭借自身真本事所取得的成就。
王兴家庭有着浓郁的商业气息,这对王兴影响深远。他比同龄人更早地觉醒了商业思维,对商机的契机更为敏感,也更能把握市场风云的变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美国的这些年,王兴亲眼瞧见了美国本土互联网越发繁荣的场景。
特别是在 2003 年,全球首家 SNS 网站在美国正式上线并且迅速爆红,这与王兴在大学时的创意恰好一致,使他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这让王兴一下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商业机遇,因为他本就对商业契机十分敏感。王兴认为互联网必然会成为中国以后新的发展方向,并且在中国有着无比巨大的市场。
2004 年,王兴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他中断了正在攻读的美国特拉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学位。他决心回到祖国开始创业,当时他年仅 25 岁,怀揣着满满的创业激情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后来王兴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道:当时他除了有想法和勇气之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他读完本科就去了美国,在那里除了同学之外,没有什么社会关系。后来,他找到了一个大学同学和一个高中同学,三个人在黑暗中开始摸索着做事。
他所说的大学同学是他的大学宿友王慧文,他的高中同学是赖斌强。他们都是王兴创业初期的坚定支持者,并且对王兴的助力是最大的。
但鲜为人知的是,王兴刚以“海归”身份回国。据说,阿里的马云向他抛出过橄榄枝,万达的王健林也向他抛出过橄榄枝,并且他们甚至开出了年薪 800 万的“天价”来招揽他。
王兴一一拒绝了。此时,在这位大男孩王兴的心中,一股创业的激情之火正在熊熊燃烧。
王兴做事干脆利落,从不犹豫拖延。2004 年 3 月,他没有向家里伸手要钱。三人齐心协力,通过四处拼凑资金,在清华往东 3 公里的海丰小区租下一套三居室。随后,他们随意摆放了几张办公桌,便正式开始了创业。
王兴首次筹备的创业项目名为“多多友”。当时那仅有三个人的简陋团队,对编程并非十分熟练。为了开发“多多友”的后台,这三个人不得不自行学习编程,之后还要自己进行软件开发。
王兴担任项目负责人,一方面要协助搞编程,另一方面还得负责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对于一直从事学术研究的他而言,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王兴创业的第一个产品“多多友”经过 4 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后正式上线。它瞄准的是社区交际板块。对于“六度空间理论”有着执着信念的王兴,坚信这款产品能够“大卖”,也必定能“一鸣惊人”。
理想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多多友”项目的王兴等人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推广,市场的回应十分稀少,几乎没有人关注,他的第一次创业最终以凄惨的结局而告终。
一次失败,显然无法浇灭王兴的创业激情。很快,王兴等人调整了策略,开始在不同的方向上努力,试图找出能够激发人们兴趣的项目。第二次创业很快又开始了。
在第二创业的这段时期,王兴等人推出了诸多产品。其中有仿照美国网站而打造的活动邀请网站“电邀”,还有能够实现手机与电脑文件互传功能的软件“Wap 中继站”,甚至开发出了拼音输入法软件“”等。基本上每两个月就会推出一款产品。
王兴等人开发了众多新产品,其中比较能代表王兴第二次创业的产品是一款软件,叫做“游子图”。这款软件是专门为帮助在外留学的游子打印照片寄给父母而设计的,主要面向海外用户。
这款产品因为用户群体不多,所以注定无法被广泛使用,无法笼络海量用户,也就无法获取足够收益,因此,王兴的第二次创业再次宣告失败。
2005 年转眼到来。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扎克伯格创立的用户呈爆发式增长,在美国迅速走红。他的独特社交沟通方式与王兴第一次创业的产品“多多友”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使得处于第二次创业失败“愁云”中的王兴等人萌生了新的念头,他决意要将精力集中在一块细分市场上,把大学校园 SNS 打造起来。
王兴等人意见一致,随即依照特定模式和功能对“多多友”进行改版,增添“多多友”的一些功能,同时删减其部分功能,几乎将情景全面模仿,连 UI 都照抄过来了。然而,“校内网”依据国内用户的习惯,进行了诸多改进与优化,估计当时王兴等人怀揣着“它能火我也能火”的念头。
王兴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2005 年 12 月,“校内网”上线,此次创业正式开启。
这次为了打响“校内网”这个产品,王兴等人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因为“校内网”的主要用户是大学生,所以他们吸取了多多友项目缺少推广的经验教训,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地进行推广和宣传。
王兴拿出创业资金赞助清华大学电子系学生节,使学生能通过注册“校内网”获得学生节门票;春运期间,为注册“校内网”参团的同学提供免费接送大巴;在夜深人静时,在各大校园各处张贴“校内网”海报;借助浏览器网站进行推广。
王兴等人付出努力,这次“校内网”产品发布仅三个月,便吸引了 3 万多的长期用户,同时用户人数仍在持续增长。
到 2006 年 3 月,“校内网”的用户数量迅速增长到一百多万。“校内网”由此成为了……
“校内网”大火之时,国内有很多专注于校园 SNS 的软件纷纷涌现,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众多校内 SNS 在国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种情况下,一时对“校内网”的发展不太乐观。
这一时期,北大有人创建了“底片网”,复旦有人创建了“饱蠹”,人大有人创建了某个不知名的东西,北航的人创建了某个未提及的软件,耶鲁海归张帆夫妇创建了“占座网”,陈一舟的千橡创建了“5Q 网”等,此外还有其他软件公司开发的各式各样的校园 SNS 软件,数量极为众多。
特别是千橡和占座网这两个校园 SNS,要么有强大的资本支持,要么有强大的关系背景,而王兴等十个人在民房里弄出来的“校内网”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这是王兴的“校内网”的一个硬伤。
没有更多资金进行硬件升级。
王兴身为最初的创业人,怀有自身的傲气,不愿意向他那亿万富翁的老爸开口要钱来补贴项目。对于“校内网”来说,如果想要继续办下去,就只有融资这一个办法以及变卖这一种途径。
但很不幸,“校内网”的融资进展并不顺畅。王兴等人当时对于“校内网”的商业模式,包括如何实现变现以及如何盈利等方面,都完全不清楚。正因如此,他们的融资商业计划自然无法被风投公司所看中,最终被红杉资本直接舍弃,转而投向了“占座网”。
王兴等人陷入困境之时,千橡的老板陈一舟向“校内网”提出了收购它的计划,还给出了 1600 万的报价。王兴和几个创始人进行了几番激烈的讨论,他们虽然十分不舍,但最终在现实面前还是低下了头,出售了“校内网”。
当时王兴等人有这样的感觉,自己养大的孩子被卖了。签过出售协议之后,他们一起去吃夜宵,并且喝得酩酊大醉,每个人都哭得像个孩子一样。
这一年,王兴28岁。
“校内网”被出售后与“5Q”进行了合并。有了充足的资本后,它获得了新生。在 2008 年,它得到了资本巨头孙正义的 4.3 亿美元投资。之后更名为人人网。2011 年,“人人网”上市,市值达到 70 亿美元,成为当时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校内网”被出售后,王兴作为创业达人,显然不会停下自己的创业步伐。他的理想是继续创业并取得真正的成功。
2007 年 5 月,王兴等创办了“饭否网”。此网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由于种种缘由,饭否网在 2009 年 7 月被强制关闭。
2007 年 11 月,王兴推出了新的社交网站“海内网”。此前,他已创办了“校内网”和“饭否网”。“海内网”是他推出的第三个以社交为主旨的网站。
“海内网”为用户提供了个人空间、相册、校友录、电影评论等诸多服务。它面对的用户主要群体相较于“校内网”的用户要更高端一些。“海内网”和“校内网”虽然存在一定的重叠,但重叠率并不是特别高。
第四次创业在这样不温不火的状态下度过。它无所谓失败与成功,但与王兴创业的初心相比,显然是属于失败的行列。
王兴经历了四次创业,对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了解更为透彻。他在把握国内用户心态方面有着独特的感悟,这促使他萌生了创建一个类似“”网站的想法,且这个念头愈发强烈,敏锐的商业嗅觉让他意识到这个网站能够成功。
2010 年 3 月,王兴团队对美团网进行了精心雕琢。随后,美团网正式上线。由于王兴是“校内网”“饭否网”“海内网”等的创始人,所以美团网一经上线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国内已经有几家团购网站出现了,然而它们的发展都不温不火。美团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并且美团网通过满大街的强大舆论宣传,如“吃喝玩乐全都有”和“美团一次美一次”,使得美团网迅速被人们所知晓,其注册用户数量也直线上升。
这次王兴的美团网不再有“校内网”时融不到资的那种尴尬。很快,美团网就获得了天使投资人王江的种子投资。这使得美团在资金方面有了保障,也有了能够做大做强的资本。
2010 年 5 月,美团的上海站开始运行。接着,美团的武汉站、西安站、广州站、无锡站、南京站、石家庄站等分站陆续投入使用。不久之后,美团网获得了红杉资本 1200 万美元的 A 轮投资。随后,在 2011 年 7 月,美团网又获得了阿里巴巴和红杉资本总计 50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
2011 年底,王兴深知自身存在弱点。他主动邀请时任阿里巴巴 B2B 销售副总的干嘉伟加入美团。王兴多次诚恳地邀请干嘉伟。干嘉伟在王兴的邀请下,最终加入到美团网。干嘉伟为美团量身定做了销售策略。这使得美团在硬件、软件和销售方面有了巨大的成长。也为美团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之后“千团大战”激战正酣且旷日持久,有些团购网站因资金链断裂逐渐陷入破产境地,拉手网上市失败,这为美团减少了一个强大竞争对手,在王兴精细管理的制度下,美团在“千团大战”中表现突出,一举占领了中国过半的团购市场。
2013 年,美团之前一直依靠补贴来“烧钱”。到了这一年,美团实现了扭亏为盈。在年底的时候,美团首次宣布全年实现了盈利。此时,投资机构对美团普遍持看好的态度。不久之后,美团又获得了泛大西洋资本 3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之后,美团正式成为了中国团购网站中的巨头。
2014 年,在王兴的引领下,美团网达成全年交易额 460 亿元。其市场份额占有率达到 60%。对于仅成立四年的年轻互联网公司而言,这是一项极为了不起的成就。
如今,只有阿里系的饿了么能够与美团外卖进行竞争。
美团在同年完成了 D 轮融资,融资额为 7 亿美元。接着,美团开始进行业务收购和合并等活动。例如,收购了酷讯,从而布局了酒店行业;与大众点评达成战略合作,组建了新公司——美团点评,扩充了业务范围等。通过这些举措,美团继续完善了自身的产业链。
王兴身为公司美团点评的 CEO 之后,持续引领新的美团迅猛向前。美团点评不但完成了新公司首轮 33 亿美元的首次融资,还将业务拓展至支付领域、共享服务领域、打车服务领域、生鲜配送领域,甚至涉足旅行服务领域,基本达成了“美团啥都有”的口号。
2018 年 6 月 22 日,美团点评获得了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银美林等全部为国际外资的大行的保荐。随后,美团点评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 IPO 申请。在当年 9 月 20 日,美团点评正式登陆港交所的交易大厅。
次年 11 月,在福布斯中国财富榜里。王兴以 519.7 亿元人民币的总财富。在中国富豪榜中名列第 38 名。
2020 年 1 月发布的《2019 胡润中国 500 强民营企业》里,美团点评处于第六位,其市值达到了 4900 多亿元人民币。
至此,王兴的第五次创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