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常态化培训机制 全面提升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基本培训机制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强化常规培训,特别是对基础培训机制的优化,这被认为是提升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重要措施。基于此,学校(学院)颁布了《2024-2028年基础培训计划》,并依照“全面覆盖、深入实施、规模扩大、数量增加”的方针,打造了一个涵盖目标、工作、政策、评价在内的全方位体系。该机制引发了一场重大转变,将培训重点从“关键少数”拓展至全体人员,确保了教育培训得以涵盖所有级别的各类干部。
行业党校协作提升
为提升行业党校的教学水平,该校(院)与全市各行业党校紧密开展交流与协作,深化业务辅导。借助师资资源共享机制,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流通;搭建了一个统一的教学资源库,为行业党校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定期实施业务指导,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行业党校的培训效果,为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团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基层培训延伸机制
为了满足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需求,该校(院)创新实施了“区域合作、伙伴支援、教学交流”相结合的运作机制。目前已协助40家区县级党校制定了基础培训方案,构建了“一一对应、各有侧重、紧密相连”的培训架构。这种精准的辅导模式不仅确保了培训质量,而且充分考虑了各地的实际情况,有效推动了干部培训向基层的延伸。
一体化学习体系建设
学校(学院)致力于提升学习效果,特此构建了一个涵盖“基于学习、深化学习以深入研究、讲授助力学习、考核检验学习”的全方位学习体系。学员们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逐字逐句研读经典文献、结合实际开展专题讨论、以及通过举办知识测试等方式,全方位提升了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层次。这种闭环式的学习模式有力地保证了培训的优质性。
现场教学精品线路
该校(院)在实践教学方面,推行了“市级部门携手区县党校及基层社区”的协作模式,成功培育了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民主村等地,打造了高品质的现场教学线路。这些线路生动展现了重庆在改革发展中的具体实践,成为深入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案例,同时也为干部们提供了一个直观且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
质量立校发展理念
学校(学院)始终坚持“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把“课程优先”确立为教育的核心准则。把握住优化基础培训体系的重要机遇,充分激发课程、师资、教材的引领与促进作用,全力推进“三大体系”的建立。凭借高标准课程体系、高素质师资队伍、高质量教材体系的三位一体发展,确保基础培训实现质的飞跃。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学校(学院)颁布了《2024-2028年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对课程设计、开发及成果应用等六个核心环节进行了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对案例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给予了重点强化,通过项目资金支持、奖项激励等途径,打造了一种兼具党校特色和实践性的案例教学模式。教师们经过实地调研,成功将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确保了课程内容与现实情况的紧密联系。
特色教材体系建设
在学校学院的教材建设范畴内,我们确立了《特色教材建设工作方案》这一规划,旨在构建包括“精神凝聚与灵魂塑造、政治素养提升、现代化建设技能与知识教育、重庆地方实践特色”在内的四大教材体系。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程》、《提升领导干部七种核心能力》等一系列教材的编撰工作。整合优质资源,增强团队协作攻关能力,党校教学得到了坚实的后盾,教材在辅助教学环节中展现出其应有的作用。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