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纵览天下 / 正文
蒋介石两次留学日本都上了什么学校?揭秘1906年清华语言学校的背景

Time:2025年04月04日 Read:2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两次留日,蒋介石都上了什么学校?

1906 年(明治三十九年)4 月,19 岁的蒋介石首次踏上日本的土地。踏上日本后,他做的首要之事便是学习日语。

台岛当局的资料记载,蒋介石在日本就读的学校为“清华语言学校”。不过,这所清华语言学校似乎并非纯粹的“语言学校”。其前身是 1899 年由梁启超创立的“东京高等大同学校”。“东京高等大同学校”设立后,因财政出现困难而改名为“东亚商业学校”。然而,其经营状况依然没有好转,最终被移交给了清国驻日公使,校名也随之改为“清华语言学校”。据悉,蒋介石曾在这所学校学习日语。不过,这所“清华语言学校”主要是供华侨子弟就学的学校。里面或许有日本语的授课。但对蒋介石日语水平的提升作用可能并不显著。

蒋介石第二次访日,进入了日本陆军为中国学生专门设立的教育机构“振武学校”。“振武学校”的地位相当于为进入陆军士官学校而设立的预备校。学生需要自己支付学费,而其他方面的经费由日本外务省与陆军省负担。清朝在学校设立时也提供了资金。现在的留学生在国内已接受过严格的外语训练。当时振武学校的留学生大多没上过日语课程。所以授课基本是以中文进行的。

台岛研究者黄自进对蒋介石与日本的关系着力甚深,他称振武学校的主要运作由日本陆军的现役退役干部负责。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学生需学习军事课程,像典礼教范、体操等;同时还要学习普通课程,如日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科学、博学、图画等。

在这些课程里,日语教学所占比例格外大。3 年的授课总时数是 4365 小时,其中日语教学占了 1734 小时,约占 40%的时间。这意味着每天至少有 1 小时的日语课程,从训练角度看是相当扎实的。

一生学问_一生所学什么意思_一生的学习

蒋介石的日语水平怎么样?

蒋介石的日语能力一直存在多种说法。有人觉得蒋介石能够用很流利的日语来进行表达。然而,也有人认为他的日语口语并非那般出色,并且环顾大陆和台岛,几乎难以找到有谁在关注这方面的议题。大部分人都只是自然而然地认定,因为蒋介石曾经在日本留过学,所以他的日语表达能力应该是不错的。一般常理认为,念过 8 个月语言课程且受过 3 年密集日语教育,能够流畅用日语表达自己意思,想必不应被视为奇才。

作家兼评论家保阪正康在他的著作《蒋介石》(文春新书)里曾有提及。他说,蒋介石在听的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若要使用日语进行会话,他却显得极为困难。

蒋介石在 20 世纪 30 年代成为中国政坛领袖。之后一直到他去世。在这期间,他与日本访客的对谈,通常都是借助翻译来以中文进行的。

20 世纪 70 年代前期,森喜朗曾以自民党访问团一员的身份造访台岛。他回忆起当时与蒋介石见面的情形,在会谈时蒋介石使用中文,而在个别问候成员时,则用日本语来表达问候之意。

事实上,几乎所有对蒋介石有深入了解的研究者都认定,不只是保阪,蒋介石的日语会话能力其实并不好。

蒋介石后来访问日本时,日本报纸用“能以流畅的日语对话”来形容他的日语程度。仔细想想,只要日本人看到外国人能稍微流利地进行日常对话,就会很敬佩,但实际上这人能否讲出复杂且高难度的日语,是很有疑问的。

或许是因为性格的缘故,或许是由于能力方面的问题,总之蒋介石在使用日语时能让日本人觉得平易近人,然而他并没有非常积极地去提升自己的日语能力。

一生所学什么意思_一生学问_一生的学习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时日本人与中国人进行沟通时,笔谈是很普遍的方式。我们不要忘记,在传达抽象概念方面,笔谈比口说更有优势。

蒋介石不是唯一的情况,当时中国的革命志士若要与日本人交流,笔谈是很有力的方式。日本的知识分子从江户时代起就有接受汉学教育的传统,并且普遍都读过中文典籍。所以,蒋介石用中文书写的文章,日本人大多能理解,而当时日本人所书写的、使用汉字比现在还多的文章,读起来似乎也没那么困难。

正因上述情况,蒋介石或许并非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去进一步对自己的会话能力进行磨炼。

保阪称,蒋介石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他担忧“使用日本语会引发中国人的反感”。

蒋介石对自己日语会话能力不佳这一情况,很可能终其一生都怀有强烈的自卑感。他的自尊心极高,所以不太可能希望日本宾客或自己的部下察觉到他虽长期旅居日本,却连日语都说不好的事实。或许,他表面上是以自己的信念来做包装的,并且坚持不使用日本语。然而,实际上在某种层面上,他这样做是为了巧妙地掩饰自己说不好日本话,这其实是一种伪装。

《最后的大队:蒋介石与日本军人》是【日】野岛刚所著,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