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分享了《高效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它可以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的《高效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6页)》能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到。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求知,主动凭借自己的体会感悟与思维方式,去探索发现,去创造有关知识。所以身为教师,绝不能忽视正确引导学生怎样自主学习。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呢?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若学生在学习之前能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生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主动的。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多数学生无法做到。所以老师在教学进程中,要依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因为“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讲,若学生对某位老师心生恐惧,那么对其所教的课程也不会有兴趣。相反,如果是学生喜欢的老师走进教室,那么课堂气氛会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注重与学生沟通情感,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语文时兴趣越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但要是能将学习语文的兴趣培育成一种学习的需求,便能让学生从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并渐渐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社会学家表明:“未来社会的文盲,并非指不识字的人,而是指那些不擅长掌握方法的人,那些不会自主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应下意识地贯穿学法指导。教师告知学生“是什么”,学生却不知其“为什么”。教师告知学生“为什么”,学生虽能有所领悟,然而最重要的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思维过程却被忽略了。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即便学生自得自悟的能力不够全面、深刻,这对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如何去学展开。
课堂上,经常设计小组讨论环节,也经常设计全班交流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促使学生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让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担任小老师,让他们解释一部分阅读理解题,让他们从自己做题的角度和思路出发,解释选题的理由 。有些同学做得十分出色,他们不仅阐述了自身的理由,还道出了自己的困惑以及做错的缘由,这使得听者收获颇丰,老师能够借此了解学生,把握好重点,进而调整教学方向,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激励是自主发展的三大理念之一,应用激励机制可培养学生自学调控能力,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能激起受教育者继续学习的欲望。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会受到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也会受到自我激励能力的影响,为此,我们能够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把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结论与学习目标进行比较,进而培养学生自学自励的良好习惯。
同时运用鼓舞的正向激励作用,建立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同时运用表彰的正向激励作用,建立学生“能做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自主学习有一个长久的动力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法千万。”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也是学好知识的保证,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自己主动发现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身作则,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身示范,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随机点拨,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作者单位 河南省南阳市三十中)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