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上海报道
不知不觉间,双十一已走过十几个年头。最初是阿里巴巴独领风骚,之后天猫与京东形成双雄对峙局面,如今拼多多强势入局。每年双十一都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迁,这些变迁蕴含着时代与消费者对电商平台的多样期待。
但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性价比始终是消费者对双十一最根本、最直接的期望。就像拼多多执行董事兼联席CEO赵佳臻不久前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讲的那样:“数字世界纷繁复杂,热点众多,然而切实解决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给消费者更多实惠、更优质的服务,是明确的需求。”
今年,消费者对实惠的诉求更为突出,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对“性价比”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中国消费者受“双十一”中千变万化的补贴政策困扰已久。当优惠无法真正让消费者受益时,“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便宜两块五”的情况,成为双十一被集中吐槽的焦点。
如今放眼双十一的“战场”,很多优惠是以平台购物券的形式发放的,这些购物券无法直接抵扣商品款项,玩法不再简单,大促从最简单的满减打折,发展到购物券凑优惠,再到流量分发粉丝优惠券,消费者需要为省钱投入大量的时间,消费者需要为省钱投入大量的精力。
据中国新闻网稍早前调研,近七成消费者觉得双十一价格并非便宜,约24%的消费者今年双十一有囤货想法,43%的消费者倾向于不购买,剩余34%的消费者购买意愿处于中立状态,会视情况决定是否购买。
由此可见,经历十五载风雨的“双十一”正走到决定其命运的紧要关头,它能否找回初心,它能否真正惠及节日背后的数亿个平凡个体,这将影响每一个电商参与者 。
大促开始之后,入驻拼多多百亿补贴的售卖农产品的商家数量增加,售卖国货的商家数量也增加,且这两类商家数量相比之前同比增长了2倍以上 。
拼多多欲重新定义“双十一”
部分电商用户开始“厌倦”双十一,许多人猛然发现,拼多多能让消费者在平日享受到双十一的优惠价格。通过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政策,促销不再稀缺,消费者能享受日日有直播,周周有活动,购物不必延迟到11.11 。
因此,行业开始进行探索,拼多多作为“双十一异类”,其能够长期保持“价格力”的密码到底是什么 ?
拼多多给出的答案是:“拼单”模式加百亿补贴。
分析“拼单”模式,在中国零售行业原本的商品流通模型里,很大一部分成本是用于寻找消费者的。同样一款商品,若有500个人选择拼单,这就意味着生产具有确定性。如此一来,推广、品牌等费用会顺势下降。商家也就愿意给出更多让利。
百亿补贴已然成为拼多多的“官方招牌” ,拼多多的11.11是一部百亿补贴的发展历程 ,它从为618大促筹备的短期活动 ,转变为助力消费平权的长期战略 ,持续拉动拼多多向上发展 。
在互联网的记忆里,2019年双十一结束后,电商平台纷纷发布成绩单,品牌商家也纷纷发布成绩单,并且都显得十分热闹 。同样积极进行备战的拼多多,仅仅披露了几组简单的数据。其中包括,11日零点刚过16分钟,拼多多平台汽车销量就突破了1000台,消费者主要来自三四五线城市。还包括,来自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销售增速超过了220%,这些产品主要是由一二线城市消费者购入。另外,11月1日至11日,拼多多平台售出的新款手机超过了40万台。
那年双十一,拼多多在公开信中称,拼多多最关注消费者在拼多多购物是否放心,红包雨和补贴到来瞬间是否开心。人们关心数字与宏大事物,可拼多多连实时数据大屏都没来得及搭建,公司上下忙着补货、比价和补贴,走廊横幅和氛围花篮也没来得及摆放,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成就普通人的精彩
拼多多在让更多普通消费者受益的同时,也正在造就许多普通人的精彩 。
在拼多多平台上,有一位90后金融硕士,他不爱投行爱农业,返乡后把大闸蟹卖爆了;有一对年轻夫妻,他们背井离乡,到西双版纳的山沟里学种地,还带动村民一起致富;有一个曾经苦出身的放羊娃,通过电商,每半小时就能帮当地老乡卖出四头羊 。
司留留就是其中一名最普通的创业者。
司留留做电商已有8年,对11.11早已习以为常,不过今年情况特殊,这是他返乡创业后的首个11.11 。
司留留曾在浙江嘉兴从事电商运营工作,所售商品主要为女装。去年司留留结婚后,为能陪伴家人,她决定返回河南商丘老家,并在拼多多平台售卖裙带菜。
商品运营思路不一样,供应链模式差异极大,从卖女装转变为卖农货,这对于司留留这样的电商老兵而言并非易事,连续尝试多款农产品后,最终将主营品类锁定为裙带菜。
裙带菜属于干货,其价格较为适中,不容易损耗,特别适合在创业初期用来练手 。然而就是这款被用于试错的单品 ,使他迅速站稳了脚跟 。在参与了几次秒杀活动以后 ,裙带菜的日销量很快突破了8000单 ,在大促期间更是达到了两三万单 。
司留留说,刚开店的时候,最好的打算就是每天卖几百单,只要能维持生活就行。而现在的销量,完全是当时不敢想象的。接下来,司留留打算再扩充几个品类,多做一些尝试。
和司留留经历相似的拼多多商家数量众多,凭借拼多多独特的供应链把控能力,越来越多非标农产品走出深山密林,被摆上城市家庭的餐盘 。
赵佳臻对此有着深切体会,8年前,拼多多以农产品零售平台作为起点发展起来,和标准化的工业品不一样,自然成熟的农产品想要实现商品化、线上化,面临着诸多难题,比如规模小、布局散,品种、品质参差不齐,还没有品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即便步步难行也要持续前行。
针对规模小、布局散的状况,拼多多探索出“农地云拼”模式,在传统小农生产模式下分散的农田,于云端被拼成一个虚拟大农场,消费端临时分散的需求被拼成集中确定的需求,并且,采用产地直发取代层层分销的模式,进而实现了小农户链接全国大市场。
针对品种、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拼多多始终坚持在农业科技领域进行长期投入,深入到最基层的村庄去推动科技普惠,连续举办了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还举办了两届“拼多多杯”科技小院大赛,另外设立了“百亿农研”专项,以此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而到了现在,拼多多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在11.11期间,它不仅上线了来自1000多个国内农产区的应季农产品,还推动更多“一带一路”国家的优质农产品直接连接国内销售者,并且通过百亿补贴提供最低折扣,这些农产品包括智利车厘子、泰国椰青、马来西亚榴莲、秘鲁蓝莓、越南红肉菠萝蜜、新西兰奇异果等 。
10月26日,拼多多发布11.11大促前三天战报,百亿补贴用户规模突破6.2亿,一线城市用户订单量同比增长113%,四五线城市下单金额同比增长167%。具体来说,海鲜实现了翻倍增长,羊肉实现了翻倍增长,水果实现了翻倍增长,运动实现了翻倍增长,美妆实现了翻倍增长,小家电实现了翻倍增长,电动车实现了翻倍增长,学习机实现了翻倍增长,茶饮料实现了翻倍增长,进口零食实现了翻倍增长,电脑硬件实现了翻倍增长,高端乐器实现了翻倍增长等20个类目,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