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微博|2011年10月28日11:56
贡嘎机场前的曲水河大桥,是拉萨河最著名的拍摄点。离开拉萨后,沿着拉萨河一路向南,前行约60公里就能到达曲水河大桥。在这里,一直静静相随的拉萨河突然变了模样。河面宽阔,水流平缓,让我已然看到了雅鲁藏布江——这世界高原第一大河的风采。蔚蓝天空之下,曲水河大桥横跨在拉萨河之上,形状好似一条长龙,它连接起了拉萨市与拉萨贡嘎机场的交通,并且如同架起了一座通天的大桥,助力藏地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
一朵白云飘过为寸草不生的山峦带去了一片美丽的光影
大河的沿岸,绿黄相间的树木,映衬着天空与河水那纯净无暇的蓝色,红褐色的山体,也映衬着天空与河水那纯净无暇的蓝色。一朵白云飘过,为寸草不生的山峦带去了一片美丽的光影。金色的沙滩与蓝色的河水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对比是那么刺眼,又是那么美丽。这样的美丽,何人会不爱?或者说是,何物会不爱?看看那只在河边漫步的鸟儿,它有着一份悠闲与淡定,若不是深深陶醉其中,又怎能与平缓安静的拉萨河如此完美地融为一体呢 ,它叫鹮嘴鹬 ,是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特有的鸟类 ,主要栖息在喜马拉雅山脉附近的河流边 。原本还打算多给它拍几张特写照片,或许是我的脚步声打扰了它闲适的漫步状态,一瞬间,那只嘴巴是红色、冠子是黑色、羽毛是白色的鸟儿,就已经在蓝色的水面上方飞翔了 。
拉萨河有的不只是美丽风景,河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时而浑浊,时而清澈,其下还蕴藏着藏族人民的精神与信仰。不知朋友们是否留意过西藏人,也就是藏传佛教信奉者不吃鱼?若留意过,你们又是否知晓其中缘由?对,是因为水葬 。水葬是一种古老的葬法,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存在这种葬法,在我国主要在藏民族生活地区流行。在西藏,进行水葬的人大多是凶亡者以及一些因传染病死亡的人,他们去世后,遗体会在家中停放1至3日,期间会点酥油灯,还会请喇嘛念经,之后将尸体运到水葬场,由司水葬者把尸体屈肢捆扎,在胸前绑上石头后沉到水里,或者用斧头砍断尸体后扔到水中 。
藏地的信教群众大多不吃河里的鱼类,甚至西藏汉餐厅的食谱上鱼做的菜肴也很少见,也正是因为如此。之所以突然提起水葬,是因为过了曲水河大桥不久,拉萨河南岸有一座水葬台。站在水葬台边,天上白云时而聚集,时而散开,散开后又再次聚集;脚下河水颜色不断变化,先是由蓝色转为绿色,接着又从绿色变回蓝色,然而身边经幡始终在身旁随风飘动,就像那永不停歇的河水带走一具具往昔鲜活的肉体,却将他们的精神融入代表神圣、美好与不朽的河水之中 。
在这样的思绪里,一切风景都称不上美丽,然而却令人难以忘怀,尤其是身前岩石上留存着水葬用过的刀斧,身旁山崖间还画刻着供灵魂升天的天梯 。我看过不少有关宗教的书,然而我并非信教之人,在我眼中儒释道各有其道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各有其优势,这些年我走过不少地方,见识过不少奇特的风俗习惯,所以我不想对水葬习俗随意发表看法。只希望那些逝者能在永不停歇的拉萨河水中安息,愿他们融入水中的灵魂能永远庇佑这条美丽且神圣的河流。
曲水河大桥为藏地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架起了通天的大桥
在之后的行程里,我们有过好几次与拉萨河支流相遇的经历,不管是在河谷地带,还是在山间区域,拉萨河的美丽都未曾改变,它身旁那些飘扬着信仰和精神的经幡同样没有变化。最后,让我们再瞧一瞧黄昏时分的拉萨河大桥,真心期望这样的恬静安宁永远保持不变。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