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跑步伤”是由跑步过程中的重复动作以及关节肌肉承受的压力造成的。下面综合多项研究总结出“跑出来的几种病”,并给出相应的预防指导。
这几种病是“跑”出来的
“跑步膝”是因跑步等运动导致的膝盖伤,其典型症状为膝盖附近疼痛,在长时间保持膝盖弯曲坐姿、下楼梯或走小坡路时,膝盖疼痛会更明显,不过,跑步究竟会不会增加关节炎发病几率呢?
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项大规模研究,该研究涉及7.5万名跑步运动员,研究发现,只要一开始膝关节很健康,跑步就不会明显增加关节炎风险,有些人到中老年时仍然可以继续慢跑,慢跑者罹患关节炎的风险其实比不常活动的人群更小。
髂胫束综合征多发生在长跑过程中,或者发生在跑步结束后。其主要原因是髂胫束与股骨外上髁过度摩擦。这导致了韧带或滑囊炎症。其主要症状是肿胀和疼痛。
该病发病位置在胫骨骨干前方或者小腿内侧,病因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胫骨周围骨膜出现慢性炎症,这种病症叫做胫前疼痛/外胫夹 。
跟腱炎,它通常是因为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过大压力才导致的,患者在跑步之后,小腿肚子或者脚后跟以上部位会开始出现轻微疼痛。
足底筋膜炎疼痛症状最为明显,病因是在负重过大、行走或跑步时,足底肌肉受到巨大冲击,引起局部肌肉劳损,进而导致局部足底筋膜发炎,走路时疼痛症状会加重,疼痛点常靠近脚后跟。
如何“奔跑”才最健康
平时锻炼提倡慢跑,每次时长以30至40分钟为宜 。若目的是强身健体,就必须配合休息 ,不然疲劳过度,身体会出现毛病 。一般而言 ,可跑两天休息一天 ,或者跑三天休息一天 ,一周跑步次数不超过3次 。如果是为了减肥,那必须达到一定运动量才能有效果,只有每天运动时间超过半小时,身体才会开始动用脂肪酸,即开始消耗脂肪,这时可以多跑一会儿,但不建议超负荷运动,新手可将运动时间从最初的20分钟逐渐往上增加,好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适应后也不要超量。
有些人希望每天都能创造新成绩,借助手机应用软件记录每日跑出的距离,期望比前一天多跑一段路程。最佳方法是每两三天提升一次目标数值,而非每日增加运动量。年轻人开展运动也要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千万不要突然加大训练量。长时间奔跑时,一旦出现肌肉酸痛等横纹肌溶解症疑似症状,要立即去医院。做下蹲动作时,一旦出现小便变少等横纹肌溶解症疑似症状,要立即去医院。做引体向上动作时,一旦出现颜色变深成浓茶样等横纹肌溶解症疑似症状,要立即去医院。
跑速多少没有严格要求,最大心率的60%-90%这个范围都适宜,最大心率有个简单的算法,即220减去年龄 。
跑步时的注意事项
1、小步跑:降低肌肉在每跑一步中的用力强度,减少消耗。
不要低头,要抬起头来,双眼专注地看向正前方,如此便不会对颈椎造成损害。
跑步的时候,双手要自然放松,拳头不要握得过于紧,还可以伸开双手,掌心朝着内 。
双脚落地时动作要轻快,若“下脚”过重,会增加骨骼负担,脚落地之际,膝关节应略微弯曲。
5、集中精力,也说是说不要一边运动一边看电视
一般情况下,适宜采用四步一呼吸的方式,并且要尽量始终保持这一节奏。在呼吸方式方面,用鼻子呼气、口鼻混合吸气较好。
长跑刚开始的时候,氧气供应比肌肉活动需要的要落后,所以会出现腿沉、胸闷、气喘等情况,尤其是平常不怎么锻炼的人,这种感觉会更强烈,不过这是正常的。要是感觉比较难受,就应该停下来,步行几百米,采用跑走结合的方式 。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