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讯焦点 / 正文
携程CTO叶亚明分享:优秀CTO成长的六大要素与经验之谈

Time:2025年04月25日 Read:2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小欧与有话说:

怎样才能成长为优秀的 CTO 呢?从哪些方面努力会更有价值呢?EGO 对携程网 CTO 叶亚明进行了特别采访,与他交流关于优秀 CTO 成长的经验之谈。叶亚明还将在 8 月底的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GTLC)上,以“合格 CTO 的六要素”为主题,分享他多年从业的经验之谈。

叶亚明

携程旅行网CTO & 高级技术副总裁

负责携程的移动、呼叫中心等方面的技术架构工作,负责其开发工作,负责其运营工作。在加入携程之前,叶亚明担任技术平台总监这一职务,他领导了几代网站的架构工作以及平台升级工作。他在硅谷的互联网领域拥有超过 18 年的工作经验,曾经先后在网景以及 eBay 等企业就职过。

您即将参加此次技术领导力大会并且要担任演讲嘉宾。您对技术领导力是怎样理解的呢?技术领导力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或者具备哪些技能呢?

叶亚明称,技术领导力可概括为:CTO 需具备带领技术团队迅速响应业务的能力,且能支持业务实现 10 倍增速,这是一种综合能力。

具体可以表现为三种能力:

建设一个能确保项目执行的技术体系,更确切地说,能够保障项目进行军事化般的执行。并且,还需要搭建起能够支撑业务以 10 倍增速发展的技术架构。

携程旅行网成立时间_携程旅行网公司全称_携程旅行网

建立一个能适应业务变化的组织,通俗来讲,就是技术的组织架构需与业务的组织架构相匹配。当业务进行调整时,技术团队能够随时做出响应。

树立企业的技术品牌,吸引技术人才。

您要分享关于合格 CTO 的六个要素,请问这个内容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呢?

叶亚明称,携程在过去的四年间经历了极大的变化。一方面,现有业务以成倍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还开辟了 16 个新业务。其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的发展都极为迅速。并且,当时外部的竞争也极为严峻。正因如此,业务对开发响应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情形下,极为需要技术团队的领导迅速成长。于是我们提炼出了“合格 CTO 的六要素”这一概念,将一个合格的技术领导者所需具备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总结,给把 CTO 当作职业目标的年轻领导者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的努力方向。

CTO 的六个要素能够给技术领导者带来哪些具体的帮助呢?

叶亚明表示,总体而言,“合格 CTO 的六要素”实际上是一个框架,主要发挥着指导的作用。比如,对于一个年轻的技术领导者来说,若他想要成长为 CTO,就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并以此来要求自己。

他能够时常进行自我反省:我是否有能力预判问题的所在之处?我是否能够带领团队将问题解决掉?我在引进人才以及组建团队方面做得足够好吗?我能否为团队带来新的事物呢?我能否与 CEO 保持紧密且良好的伙伴关系呢?如此一来,便能够较为容易地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较为出色,而在某些方面存在短板,在某些方面与竞争对手存在差距,在某些方面还需要走出去等,进而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技术领导者产生正面影响后,团队会开始主动进行思考。团队的氛围会发生改变,团队的文化也会发生改变。团队的凝聚力会得到提升,团队的执行力也会得到提升。

您拥有来自中国和美国的技术领导经验,那么在您看来,这两种不同来源的技术领导经验具体会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呢?

叶亚明表示:首先,美国的互联网行业进程比中国早五年。基于此,在业务模式方面,两者会有差异;在技术积累方面,两者会有差异;在工程师的资深程度方面,两者也会有差异。

携程旅行网公司全称_携程旅行网成立时间_携程旅行网

其次,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美国和中国的教育体系也不一样。这导致工程师思考问题的方式会有很大不同。比如,中国工程师在自我驱动去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相对较弱。而在美国,很多工程师能够独自担当重任,这就使得两者之间存在诸多不一样的地方。在公司中打造工程师文化,需找到办法让公司的年轻工程师能够自主地主导产品。他们要能够去发现问题,要能够提出问题,还要能够解决问题,这些方面都是对管理所提出的新要求。

对外技术交流的环境和氛围存在差异,如今比过去好了许多,但这仍未达到理想状态。以携程为例,过去技术交流的次数相对较少,然而现在会派遣团队去参与像 QCon 这样具有影响力的技术大会,在大会上进行演讲、学习以及交流。此外,携程每年都会组织十次以上的跨行业技术交流活动,这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携程的技术品牌,另一方面也能为同行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所以中美在这三个方面存在差异。然而,中国如今进步速度迅猛,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并且呈现出赶超的态势。

在携程的整个经历里,有哪些技术决策是特别重大的呢?到今天来看,这些决策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叶亚明称,携程在近些年做出了许多重大的技术决策,下面就列举几个吧。

2011 年提出了 10X 技术架构的概念,此概念意味着架构需能支撑业务的 10 倍增速。这对携程的工程师团队提出了极高要求,要求他们要走在前列,要学会自我思考,而不是仅仅完成一项任务。这些抉择在每一个工程细节中得以落实,对团队产生了极大影响,如今已自然而然地成为整个工程师团队的基因。

2012 年底,大数据的概念在携程得以落地。携程的大数据从起初的一无所有,逐步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到现在,已经能够在内部进行 1000 多次 A/B 测试了。目前,携程在这方面的产出非常出色,大数据已经创造了几十亿的业务价值。从无到有,携程打造了自身的大数据基因,这一意义极为重大。并且在未来的 5 年、10 年,还将产生更为长远的意义。

携程现在有 80%的用户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完成预订的,这体现了携程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

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技术体系,每个业务都有其专属的技术研发,并且拥有自己独立的支持中心。业务之间相互解耦,如此一来,每个业务的技术都能够运行得更加迅速。

本文由EGO原创首发,请获取授权后转载

你可能想看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