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暑假有没有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呢?我家制定了价目表,其中洗碗一项是一元,晾衣服一项是一元,叠衣服一项是一元,抹地一项也是一元。
父母辈的人常在一起说,如今的孩子特别娇生惯养。在家时,油瓶倒了都不扶,什么事都不愿帮忙干,连洗袜子、倒垃圾都不肯搭把手。确实,在开放二胎之前,独生子女占比较大,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只需“发号施令”就行,根本没必要做什么事,只要把学习搞好就很不错了。孩子根本不会做家务,也无需做家务。然而实际上,让我们看看国外的家务清单(以 2 - 3 岁为例)吧。
我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是怎样的。在没要二宝之前,老大到 7 岁了,她把袜子扔在地上,都是我跟在后面捡。我从未让她参与过家务事。有了二宝后,我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我再像以前那样细致入微了。所以我开始让姐姐帮忙做家务,并支付约定的酬劳,比如抹地给一元,叠衣服给一元,晾衣服给一元。然而,我的圈友现在几乎分成了正反两种观点。
一方认为:有偿做家务会让孩子变得计较得失,觉得有钱就能办成一切事情,从而变得自私自利,没有好处就没有做事的动力。
另一方认为:有偿做家务能让孩子变得有担当,能让孩子学会体谅父母,孩子在自立的同时还能提高财商,学会赚钱以及花钱。
但是我认为,利是大于弊的。在 7、8 岁这个年纪,孩子做事情会有一些自己的小想法,并且不愿意告诉父母,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自我意识的萌芽期。孩子特别想背着大家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购买一些大人不同意购买的东西。如果手头有零花钱,事情就好办;如果没有,很多孩子会偷偷从家里“拿”钱。所以要让她的小金库一直有钱,一方面不会缺钱,另一方面也不会缺爱,这样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就不容易走上歪路。
孩子自主进行购买行为,花费自己赚取的钱,那种感受,是一件极为惬意的事情。上学期,姐姐在超市里对一套艾莎公主的套装格外喜爱,其价格高达 200 多元。她历经艰辛赚够了钱,等到去超市时,仅仅挑选了一款价值 50 元的魔法棒,她觉得其他的配饰已经不值得花费那些钱了。余下的有 100 多,她还捐了 50 块钱,给贵州的小朋友买了笔和本。因为这钱是她的血汗钱,所以怎么花由她自己决定,我不过问。她自己也没有那种花爸妈钱时的豪爽,而是各种精打细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否学会了取舍呢?是否学会了理性消费呢?具体的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孩子收获了成长。
今年暑假姐姐有个小心思,想买一个 DIY 橡皮筋手链。她在淘宝上看到价格约 30 元。姐姐每天都很努力地帮忙做家务,包括洗碗、晾衣服、叠衣服和抹地。有一次,她还主动提出帮忙洗车。每次听到硬币“咚”的一声掉进存钱罐,姐姐便开始计算。此时已有 23 个硬币,距离购买还差 7 个币。实际上,帮忙洗个碗或者晾件衣服,付钱并非关键所在,关键在于让孩子逐渐懂得做家务是家人间的相互帮助,而非仅仅是一种给予与回报。所以她偶尔会忘记找我结账,我就糊里糊涂地过去了。偶尔我会奖励她看一场电影,送她一套她喜欢的书,或者带她去吃一顿大餐。这样反而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大家来说说你们家孩子是否帮忙做家务呢?是否有按劳付酬呢?你们觉得这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欢迎大家留言进行讨论。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