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的话:
一个主要写生活方式、美食和母婴的公众号,有一件事是我未曾想到的:在后台输入的关键词里,时常会有“理财”和“保险”这样的词出现,这表明大家很期望看到这些方面的内容。我在规划家庭财产配置以及理财计划时,更倾向于保守型,不会进行特别冒险的投资。然而我很庆幸,在年纪比较轻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存钱,并且做理财计划。我一直对自己和家庭的财产有个宏观规划,所以每当突然需要用钱,或者突发奇想想要买买买的时候,我就会比较从容。
购买理财产品、基金、股票,甚至添置不动产或进行其他投资,这些都属于宏观层面的理财行为,许多女生实际上很难理解清楚。大部分人,尤其是学生或者刚工作的人,并没有那么多可支配的闲钱。然而今天推荐的黎贝卡的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为,一般人在微观层面如何分配自己的收入,通过一些其实很简单的小窍门能够存下钱,并且要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存款,以及怎样更理性且更愉快地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真的极为实用,每一个不太擅长理财的人都应该去看一看。
我曾经是一名时装编辑,对如四季般迅速更迭的时装潮流,我反而异常冷静且兴趣一般。“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几乎是我所关注的号中唯一一个每天都会去看一看的时尚消费类公众号。黎贝卡的推文,既有时髦的单品推荐,又有潮流分析和剁手指南,同时还有很多好物分享和生活指南,就仿佛是一本小型杂志。每一篇都如同这一篇,是良心之作。它不矫揉造作,也不会拿腔调卖关子。既简明易懂,又乐趣斐然。
诚心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们和我一样喜欢她。
上周开展了两期关于包包的读者征集活动。我们惊叹于投稿量之多,这也让我们感受到读者中爱包之人众多以及消费力之强。那两期投稿的篇幅都很长,但也只是投稿量中的一小部分精选。在看得过瘾的同时,评论里有一些学生党表示更想知道包包背后的主人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买包计划的。
搞得我忍不住又挖了一个坑:
不止学生党这样,每天在后台都有小伙伴来“撒娇”。他们会说:“卡卡,看到你推荐后就忍不住去买东西,你得对我的钱包负责!”
好的。今天就来说说我的理财经~
我一直比较欣慰。我是一个一直很爱买的人。我没有因为买买买而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哪怕在我收入很低的时候也是如此。
这是因为我很早就开始重视“理财”这件事。
不过,若你期望看到一篇教导人如何投资能迅速获利并赚到很多钱的文章,那就不必继续看下去啦。我并非专业的理财人士,对于通过投资让钱生钱的技能,我还未掌握(我很想学会呢)。我所赚的钱大多是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所以,那些想要跟着我发家致富的同学,请你们清醒清醒。今天要讲的是,怎样既能尽情买买买,又不会成为吃土少女。
一、强制储蓄
你看,其一便是老生常谈。想必你在观看的同时已在翻白眼,谁会不知道应当进行储蓄呢?关键在于得能够存得下来啊!
理财的前提是要有可用于理财的财。许多人认为,只有钱多得花不完才需要进行理财。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们大部分人的收入通常是相对稳定的。暴富的情况毕竟只是少数。因此,不要总是想着要等到自己某一天赚了大钱、发了大财之后才去进行理财,现在就开始理财吧。
在自身当前赚钱能力有限的状况下,怎样才能做到有财可进行管理呢?我的举措是每个月从自己的收入里强制拿出一定比例的钱留存起来,也就是进行强制储蓄。
这是一个朋友分享给我的。我刚毕业时在报社工作,一个月有半个月都要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拼命写稿,然而收入很一般,拿到的工资光用于吃吃喝喝和买东西就花完了,从未想过要存钱。我那时的想法是:以我的收入水平,即便不吃不喝,把所有收入都存起来,也没多少,不如把钱花掉。而且我当时确实觉得,收入那么少,日子已经过得紧巴巴了……
工作大概一年后,我与一位大学朋友聊天。她告知我存了一笔钱,即将去进行一次长途旅行。我非常惊讶。她的收入甚至还不到我的一半,可她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她在每个月发工资的第二天,就会强制从她当时不到 2000 块的工资里扣除 500 块进行定存。我询问她,剩下这么少的钱,每个月够花吗?她说,我干脆就当自己没拿过那 500 块钱。时间久了,就会习惯。因为消费习惯会跟着调整,调整到没有这 500 块钱的水平。
我开始尝试时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见完她之后,我去银行办理了“零存整取”业务。(由此可知,理财有时也需要冲动。)每个月发工资的第二天,银行会直接从我的账户里扣除 2000 元,为期一年。那时候扣除的金额几乎是我工资的一半了,哈哈。你们应该能猜到结果,我没坚持到三个月就去把钱取出来了,因为实在是不够花!这就是所谓的欲速则不达。
第二次强制储蓄计划时,我变得实际了很多。首先大概对每个月日常生活必需的费用进行了计算,接着把每月定存金额降低到了 1000 元。这次坚持下来相对容易一些。虽然曾经因为想买东西而差点把钱取出来,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很神奇的是,慢慢地就真的习惯了每个月少了这些钱的生活。
你们想想,500 块钱的话,平时多吃几顿饭就没了;1000 块钱呢,平时乱买一些小东西也就没了。然而把这些钱存下来,到了一年以后,就会变成一笔整数。尽管经济水平或许没有改变,但我们已经拥有了一笔能够支配的财富。
还有一个收获:记者的收入是依据工作量而浮动的。强制储蓄之后,为了避免自己的日子过得窘迫,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去写稿(这成为了买买买的驱动力),于是收入很快就提升了。我每年都会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来调整定存的额度。
我开始对理财方面的文章感兴趣是因为强制储蓄。后来发现,即使是专业理财人士也会建议大家从储蓄开始。理财中有一个叫“九一”的重要法则,即当收入只有 10 块钱时,最多只能花 9 块钱,把 1 块钱“攒”在钱包里。并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破例。哪怕收入只有 1 块钱,也要把 10%存起来,这是理财的首要法则。
很多理财达人认为存钱是很蠢的行为,他们觉得有钱就该拿去投资。市面上存在很多基金和理财产品,我自己后来也进行了一些基金定投等操作。然而,强制储蓄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着。因为无论是我后来用于投资理财,还是购买第一套房子、第一部车子等大件物品,都是依靠强制储蓄提供了“第一桶金”。
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对我们今后的日子有益处。我们会发现,即便没有突然获得巨额财富,也能够凭借合理的财务规划来提升生活品质。
因为已经有了强制储蓄,所以我告诉自己,剩下的钱可以随意支配,爱怎么花就怎么花。这样在买买买的时候,我就会更心安理得,即使把钱全花光了,也不会有负罪感,感觉特别爽!
二、设立“买买买基金”
“买买买”还有基金?不要笑!因为这一招真的能为你省钱!
其实之前我有分享过这一点。是在那个包包专题里,有一些评论提到,“月收入一万块就买一万块钱的包,真的可以吗?”、“我没办法接受要存几个月的钱去购买几万元的包”……
我不会反驳这种观点。因为每个人的消费观念以及想法存在差异,所以没必要去相互说服。然而,我并不认为存钱买包是一件应当被批判的事情。
就说我自己吧。
我还很小时,曾为一个喜欢的书包攒钱攒了很久。那个书包特别好看,每天放学我都会跑去看“写着我名字的那个书包”是否还在,做梦都梦到自己背上它的模样。可我当时手里的零花钱远远达不到买它的程度。
怎么办呢?我的做法不是选择放弃,因为那个书包实在太难得到了。我也没有向家里要过钱,因为从小我就被告知零花钱是固定的,超出的花费需要自己去想办法。我把平时的零花钱攒了起来,一直攒到有一天,终于把那个书包买到了手。那种滋味非常美妙,我相信爱买东西的同学都能够体会到。
我们时常有一些想做的事,例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买一个自己心仪的包包。然而,以我们当前的经济实力,立刻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很多人会选择放弃,也有一些人会选择退而求其次,去寻找那些在自己能力承受范围内的替代品。
你们知晓我向来很喜爱香奈儿的包。然而我自己购买第一只包,是在毕业好几年之后才下定决心去买的。
在当时的媒体行业,我的收入相较于大多数同龄人而言不算少。很快我就达到了月入过万的水平。然而,平时我既要购买各种物品,又要吃喝应酬,同时还需要进行储蓄,所以很难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钱,因此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去做。后来我发现,为了弥补没买小香包的伤痛,我买了好多其他包包,它们很快就坏掉了,或者因为不喜欢而被闲置了。那几年买那些“退而求其次”的包包的钱加起来,早就足够买下心仪的那只包包了。
我设立了一个“梦想包包基金”。有了它后,看到那些能轻松买下的包包、衣服或小东西,不再随意购买,而是想着把钱省下来放进“梦想包包基金”。时间久了,乱买的心收敛了很多。这是不是又是一个省钱大法呢?
如果你有一个很想实现的小目标,那么你可以试着为自己设立一个这样的基金。不要总想着要等自己突然有钱了才去买。因为在等待有钱的过程中,你可能已经花了很多冤枉钱,买了自己并不是那么想要,但以为可以替代的东西。然而很多时候,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个,别的东西永远都替代不了。
当然,大家不只是可以拟定包包基金,完全能够依据自身的兴趣,或者是近期的目标,来拟定属于自己的专属基金。例如可以有“辞职基金”,还可以有“蜈蚣精基金”,以及“旅行基金”等等。
这笔存起来的钱与定存的钱不同,它更像是一笔“任性基金”。设立这笔钱是为了实现自己平时的那些小心愿。
说回买包包这件事。实际上,买包在生活中属于小事。就如同我喜爱买包,难道真的是为了虚荣和炫耀吗?并非如此,我只是单纯地自己喜欢并且感到开心。而我更为喜欢且更开心的,是那种凭借自己的努力满足了自身需求的感觉。
三、一定要记账!
当提及记账这件事时,许多人或许都曾尝试过。然而,在记账的过程中,有些人会逐渐放弃。有过这样经历的同学,请举一下手吧。
一开始我确实觉得记账很麻烦。开始记账的原因是,在刚开始储蓄时,我经常完不成目标,而且想不起钱到底花到哪儿去了。后来是在开始记账之后,才真正把钱存下来的。
我用记账软件来记录。记账软件能自动统计收支比例以及各部分支出的比例,还能自动分析财务状况。所以对我而言很方便。每天快结束时,我会花些时间,把当天花销分门别类地记录。到月底,我会查看这一个月各项的收支比例,从而清楚知晓钱的去向。
记账中特别值得分享的一点心得为:即便金额再小也需计入。起初我仅记录大的花销,认为知晓自己的钱大致的去向便足够了。然而之后我察觉到,仍有许多钱不知去向,且这些零零碎碎的钱累加起来或许比想象中要多很多,通常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钱致使你的理财计划失败。我记了半年之后就被自己花在吃饭,打车的钱数给惊到了。
开始记账后,你的各项花销能清晰呈现,这有助于逐步清理理财路上的“隐患”。我记得在某个夏天,我发现自己一个月在咖啡店买冷饮的钱就有 1000 多块。然而,我本身并不爱喝冷饮,这简直太奇怪了!只是因为那家店开在我家门口,出门前就顺手买了。
后来我和朋友们交流记账心得,她们都发现自己在小东西上花的钱不少。有个朋友发现光买杯子的钱就不少。崔斯坦也是,她随手买了很多电影周边和小玩具公仔,有些买完就忘了,这些对提升生活品质没多大帮助,积攒起来还容易成为拖累。崔斯坦有很多周边。后来在搬家的时候,这些周边全部被扔掉了。而这些钱原本是可以用在更好的地方的,真的很让人痛心。
再比如,我在记账过程中,发现信用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办了好几张信用卡,经常随手就刷。这样一来,增加了记账的麻烦,有时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刷了多少,到还卡债时就会手忙脚乱。二来,会因为“可以吃饭打折”“可以积分换礼品”等原因,无形中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费。还有一次,由于有一张卡剩下几十块钱没还且自己不知道,一两年后被利滚利扣除了几千块钱。
但我并非说信用卡是坏东西,若自身已养成较为良性的消费理财习惯,信用卡反倒能成为好帮手。不过最好别同时办理多张信用卡。我自身一直仅使用一到两张信用卡,原本只使用一张,另一张是因为绑定了里程卡所以一直未取消。
所以,我真的认为记账是理财的重要一步。我有个朋友说,他自己记着记着就不敢继续记了,原因是常常无法接受自己在那些无谓的东西上花了那么多钱。然而,这种抗拒实际上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只有强迫自己去正视自己的消费习惯,我们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是那种做了预算后,会将其当作通关任务去尽力达成的人,就如同玩通关游戏那般。若我发觉自己在某一项上超出了预期,那么接下来就会想方设法削减这部分的花销。倘若实在不行,就会逼迫自己从其他地方补回来,亦或是多写一个稿来进行弥补。
当你记到某一天时,会发现自己的账面很有条理,收支也处于各种平衡的状态,这真的是很有成就感的。
我一直保持着记账的习惯,已经有很多年了。记账软件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你能够将月与月、年与年进行对比。无论是收支的比例,还是各部分的比例,都可以进行对比分析,非常清晰明了。然而,当我成为博主之后,就无法像之前那样有规律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消费了,所以也就没有再继续记账了。这个经历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即便你不再进行记账了,然而过去的记账经历已然帮你培养出了好的消费习惯。
四、会买就是省钱,也是赚钱
我自己喜欢买东西,当初开设这个公众号也是为了进行分享。然而,我始终不认同毫无节制地进行购买行为。从开始开设这个号起,我就一直着重强调:购买物品时,每买一件都要有其意义。
所谓的买一件是一件,一是购买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物品,这些物品可以反复利用。例如衣服,尽量去购买品质好的经典款式,从 20 岁能穿到 50 岁都不会有问题。不像很多流行单品,仅仅能穿一个季节或者一两次就被扔掉了。
比如说包包。如果购买一个价格贵一些但品质优良的包,它能够使用好几年且被多次使用,即便价格偏高,将其使用的总次数平均下来,其每次的价格或许比我们随意购买一个价格便宜但使用次数少的包要划算。并且如果保存得当,还有可能将其传给下一代!
所以我一直建议大家,在自身能力可承受的范围内,去购买最好的。其一,这样做意味着每一次购物都是经过了深入思考和考量的;其二,养成这样的习惯后,或许我们所拥有的物品数量并不多,但却都是自己最为喜爱的。生活在一个被自己喜爱的东西所环绕的环境中,幸福感确实会高很多很多!
之前,我身边的女朋友常常问我,为何我们赚的钱差不多,可你却能购置那么多的大牌包包、鞋子,还有羊绒衫以及很贵的围巾……后来我们进行了一番讨论,进而发现,实际上我们在购物上花费的钱是相近的。只是,我所购买的东西是能够看得见的,然而她们所购买的东西有很多是看不见的。
我说的看得到,并非指大牌都穿在身上,而是我的钱大多花在了“大件”上。一件羊绒衫就是单纯的一件羊绒衫,一个杯子就是一个普通的杯子。然而她们却购买了 N 件毛衣、N 个各式各样新奇的杯子以及纪念品、小饰品等。这些东西大部分她们自己没使用几次就遗忘了,或者又换新的了……而那些原本喜欢但单价很高的东西,反倒舍不得一次性花费大价钱将其买下。
很多人常因商场有打折促销或满额减活动,觉得小钱无所谓,就会买一堆东西。看似捡了便宜,然而这些东西往往被买回家后就被放在一边不管不顾。正是诸多这类小玩意才导致了巨大的浪费。
人有时会有冲动消费的情况。像我这样本身就很爱购买东西的人,尤其如此。要与自己的冲动进行斗争,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定了一个规矩,即东西买一件就必须出一件。例如,若想买一个新包包,那就需要淘汰一个旧包包,或者将其二手转让,又或者直接断舍离送给周围的朋友。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能让物品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便于管理。其二,当你想要买新包包时,就会思考,现有的那些包中,真的有一个是应该被舍弃的吗?通常我是一个比较念旧的人,并且如果现有的包是按照买一件是一件的原则,谨慎买回的,我都不会轻易将其淘汰。
运用到衣服方面,这一点有个神效。你会发现,你想买的新衣服,在衣柜里其实早就有类似的存在了。如此一来,冲动消费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很多。
很多人或许会说,只要不缺钱财,想买就去买。又或者说:反正自己高兴,买就买呗。我之前也时常以这样的借口胡乱购买东西。然而,之后看到家中堆积得杂乱无章的那些闲置物品,才发觉它们都是我“坏心情”或者“无聊消遣”的结果。猛然意识到:我虽然没有财务上的亏损,却一直在与不良的购物习惯进行艰难的抗争。我警惕的不是购物本身,而是那种无节制的生活方式。
如果喜欢看卡卡的推送,就也去关注一下她吧~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