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水稻种植时,通常会想到水田、充足的水源以及湿润的气候。可是,在辽阔的新疆和田地区,那广袤的万亩戈壁滩上,正默默地演绎着一场科技农业的奇迹,即在沙漠温室里成功培育出了水稻。在这片荒芜的戈壁沙漠里,凭借着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水稻不但能够快速繁殖,而且还达成了节水高效的目标。
新疆和田地区的万亩设施农业基地位于戈壁滩上,这里有 1000 多座大棚。走进这片温室,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虽然外面是干燥的沙漠,然而温室内却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水稻在这儿蓬勃地生长着。
这一沙漠温室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对和田地区的特殊环境进行了充分考虑。其一,温室采用了双层结构,这样在冬季能够有效起到保温作用。其二,由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所以温室配备了主动蓄放热装置以及空气取热装置。白天,太阳照射使温室内温度升高。此时,系统会借助水流,把多余的热量储存到温室下方的蓄水池里。到了晚上,气温降低,系统会释放之前储存的热量,以此来确保温室内的温度保持稳定。这种设计不但实现了保温的效果,还大大减少了能源的消耗,达到了节约碳的目的。
水稻在传统大田环境里种植,通常需要约 120 天的生长周期。在和田的沙漠温室中,借助先进农业技术,从水稻苗到成熟只需 60 天。这一突破性成果依靠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的育种加速器技术,此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利用 LED 智能补光以及进行营养调控等方式,实现了水稻的快速生长。
温室内采用垂直立体栽培这种方式。无土栽培技术让水稻能够多层种植。这样做显著提高了光合作用的速率。并且促进了水稻的快速开花和抽穗。垂直立体栽培不但节约了种植空间。还大幅度缩短了水稻的生长周期。为水稻生长按下了“快进键”。
在和田地区,此地较为干旱。水资源的短缺对农业发展构成了很大的限制。为了应对这一状况,温室内运用了空气取水的技术。作物蒸腾所产生的水分被收集起来,接着再次用于灌溉,这样就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此同时,温室也应用了水耕栽培等节水方面的技术,使得水的使用量仅仅是传统栽培模式的三分之一,极大地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和田地区的光热资源很丰富,这是该农业模式成功的关键。和田一年的光照时间约为 3500 小时。在和田建设温室,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又能极大降低人工光源的使用成本。与完全由人工控制环境的植物工厂相比,和田温室的成本只是其十分之一左右,所以这种模式在经济上更具可行性。
未来,这种温室可结合新能源、智能化和机械化等技术降低成本并提升竞争力。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