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新京报
江山代有才人出。这句话用在更新换代频繁的综艺节目上是很合适的。相亲类、竞技类、歌曲类综艺各自在一段时间内独领风骚,之后便陷入了瓶颈期,而这次轮到了旅游类真人秀节目。
2015 年和 2016 年这类节目大量涌现。多家卫视都有收视率很高的旅游类节目。然而到了 2017 年,曾经的两档王牌节目都遭遇了收视下滑的情况。
旅游真人秀面临哪些困局和风险,还能不能办下去?
风险1:
嘉宾要展现自我但仍要戏剧性
真人秀刚兴起时,明星们首次从角色背后走到了观众面前。他们的衣食住行以及人设都在荧屏上展现出来。这样充分满足了普通观众的好奇心。比如在《花儿与少年》中,有率性的许晴;在《花样姐姐》中,有体贴的林志玲。她们都曾在社交平台引发议论。
明星参加真人秀的经验不断增加,他们在节目中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展现自己。然而,随之而来的结果是节目显得较为平淡。
业内人士透露,有参与过旅游真人秀项目的。一方面,明星在参加真人秀时变得越来越吝啬,不再愿意将自己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他们给予节目组的拍摄时间极为有限,然而真人秀恰恰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磨合,只有这样才能碰撞出吸引人的内容。
《花儿与少年》第三季被称作该系列最为和谐的一季,然而其收视率却是最低的。
工作人员 Z 曾参与过旅游真人秀的后期制作。他表示,《花儿与少年》第一季呈现出的人际关系和感情极为真切。而第三季则显得过分随意,对嘉宾和情节的控制有所欠缺。
观众想要的是以戏剧的形式来表现这种“真”。
风险2:
费时费钱,品牌方不愿意买单
招商情况对于一档综艺节目来说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着节目是能够继续存在还是走向消亡。能否获得品牌方的青睐,这被视为节目能够持续下去的根本所在。
《吃光全宇宙》的总导演刘柳称,当下综艺节目的制作在总体上是以招商作为导向的。与将节目制作得好看相比,让品牌客户愿意掏钱买单变得更为关键。在这样的制作导向情形之下,旅游类真人秀肯定不是那种容易讨得好处的类型。
大众消费能力升级了,一方面,出国游已不再新鲜,节目中所展现的异域风俗和景色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一方面,旅游真人秀的时间成本较为高昂。另一方面,其金钱成本也不低。在外景地能否获取到适宜的素材存在不确定性,与棚内综艺相比,其制作风险更大。有时,节目能够获得热度是因为嘉宾自身带有热点。
如果以其他形式呈现能够带来热度,那么制作方就没有必要选取旅行真人秀这种既耗费时间又耗费钱财的形式。
此外,平台的宣传推广资源明显倾向于头部综艺。今年的流行趋势在街舞节目和机器人节目上有所体现。即使品牌调性更符合旅游真人秀,但是品牌方基于曝光度的考虑,更愿意将资源投放到头部综艺中,即便不担任总冠名,只是以赞助品牌的身份出现。
解法:
文旅类节目或成出路
某业内人士称,旅游类真人秀面临着困境,而这种困境也是其他综艺节目共同面临的困境。主打垂直细分领域,或许会成为以后的一种趋势。
网综《闺蜜的完美旅行》以“闺蜜”这种人物关系为切入点。节目出品方觉得,明星与闺蜜一同上节目,就能够放下诸多东西,并且能够坦露真实的自我。
真人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嘉宾,嘉宾始终是最大的看点,而选择嘉宾对于旅游真人秀的制作来说也是关键。
出品方觉得,与选择那些已经被广泛曝光的高流量艺人相比,在某段时间内人气迅速上升的话题人物,对于观众而言更为新鲜,并且更有挖掘的潜力。
可以看出,旅游类真人秀正朝着非头部的路线发展。使用处于上升期的嘉宾,以主打垂直分众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招商金额降低。因为招商金额变小了,所以难度也会相应地降低。
刘柳透露,在旅游节目这个大的品类当中,目前平台对于节目类型有需求,更需要那种能够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文旅类节目,而那些仅仅以综艺娱乐作为主要内容输出的旅游节目,已经不再是市场的主流需求了。
据报道,2018 年将会有许多档文旅类节目上线。其中,北京卫视有《隐藏的风景》这档节目,它邀请名家去游学京杭大运河沿线的重点城市。还有浙江卫视的《小镇上的来客》等节目。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