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于 7 月 27 日在太原发布一则报道,题目为:培训数天就能上岗,价格每两天就上涨一次——对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乱象展开的调查。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王菲菲
各地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之后,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开始活跃起来。有经验的机构能给考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然而记者调查得知,当前这一行业处于“三无”地带,即定价无标准、从业无门槛、行为无监管。价格常常高达上万元,而且一天一个价,咨询师只需培训数天就能上岗,那些打着招办退休人员旗号的“专家”,有可能只是从事后勤工作的……
机构拼命“割韭菜”,两到三天一涨价
志愿填报在高考中至关重要,可谓是高考的最后一场战役。“考得好还需报得好”,家长对志愿填报极为重视,这使得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的用户基数变得十分庞大。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优志愿所提供的数据表明,2019 年有 120 万考生购买了其志愿填报服务产品,而 2020 年预计将会达到 200 万人。
2020 年高考考生家长白女士表示,家长自身缺乏报考志愿的经验,对学校的师资情况以及专业也不了解,并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在短时间内弄清楚这些,正因如此,就选择了志愿填报服务机构。
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两种常见形式,分别是高考志愿卡和一对一咨询填报服务。志愿卡价格为数百元,其内容是高校往年的分数线等信息,并且会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来分析考生的需求,从而为考生提供院校参考。一对一咨询填报服务通常包含 2 到 3 次时长为 2 小时的线上或线下面谈,之后会为考生制定志愿填报方案,甚至还会代考生进行填报。
然而,服务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且并不成熟,这与高需求不匹配。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的收费一直存在争议。“一些机构在高考季大肆‘割韭菜’,定价极高。”优志愿创始人兼 CEO 耿忠诚表示,咨询机构进行规模化运作会产生房租、管理等成本,并且行业特点是低频次高并发,通俗地说就是“养闲十一个月,冲刺几个星期”。
记者获悉,当前这一行业的收费情况并不统一,价格的范围在几百元到上万元之间。在山西太原,价格最高能够达到 2 万多元。一位任职于“碧桥升学”咨询机构的咨询师周老师表示:“价位的差异体现在所请专家的不同,而咨询的时长和内容实际上是相似的,那些高价套餐的专家会更具备经验。”
随着志愿填报节点逐渐临近,价格呈现出一涨再涨的态势。高考分数公布之后,每两到三天就会有一次价格的上涨,并且在填报完成之前一直都有涨价的可能。去年,其价格从 4600 元上涨到了 6000 元。一家位于山西太原的志愿填报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情况。
“专家”身份成谜,培训数天可上岗
这一行业有着庞大的需求,然而其从业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记者对多家志愿填报咨询机构的专家团队简介进行梳理后发现,身份以及填报经验是机构大力进行宣传的重点所在。
拥有省区市招办以及各高校招办等的任职经验,这是普通咨询师转变为专家的重要标志。虽然有一些招办退休人员从事这一行业,但是一位在太原有着 7 年志愿填报咨询经验的冯女士表示,在这当中真正参与过招生工作的人非常少。“招办的牌子已经被用得过度了,很多‘专家’只是在招办做后勤或者行政工作,却也声称自己是招办的,并为考生提供咨询服务。”
咨询机构专家简介包含“数年来专注于研究”“被邀请前往多地开展讲座”“对填报规则十分熟知,对院校与专业了解很深”等描述性语言,然而却鲜有行业认证以及专业水平等相关信息。对此,冯女士表示:“实际上很多专家不过是对志愿填报较为了解的家长罢了。”
业内有真正有经验的专家,然而不少从业人员是经过简单培训后就上岗的。山西快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称,高考志愿咨询师和规划师的能力需在实际操作中进行锻炼,接受一周以内的培训就能够上岗。
记者获悉,有不少“散兵游勇”仅凭借经验,却不具备专业知识,也未接受过任何培训。他们通常收费相对偏低,有许多考生会付费向他们咨询。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位咨询师吴先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大量广告,称自己有多年咨询经验,并且每人收费 2000 元。他介绍,他的本科专业是新闻学。他目前在一家重工企业任职。志愿填报咨询是他在高考季所从事的短期兼职。
资质不够的从业者难以给考生提出有益的建议,有时还会导致误导。每年高考季,这类相关的纠纷经常能见到。然而,有经验且有能力的从业者要证明自己有资质也并非易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指出:“如果缺乏权威的、具有信度的行业认证体系和评价体系,就无法区分谁有资格谁没有资格。”
监管处于真空地带,应多举措促行业健康发展
记者获悉,当下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没有监管的状态。教育培训机构需要取得教育部门发放的《办学许可证》,而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只需办理《经营许可证》等相关手续就行。
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到底由谁来管,目前尚不明确。耿忠诚表示,实际上,他们希望能被监管,也希望行业能够健康发展。
曾湘泉认为,高考志愿填报是学生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且失败成本高。多位业内人士也持有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应正视考生和家长的需求,通过采取多种举措来规范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以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专家建议整治乱象,明确监管体系,规范市场行为。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有资质的公司继续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查处和惩罚违法行为。需加强高考录取工作的信息公开服务,鼓励各高校、中学教师以及社会力量等多方面参与到信息服务中。持续推进高考信息的公开工作,定时对职业大典、学科简介等进行更新,给考生和家长提供公益且优质的信息,以满足不同考生和家长的信息需求。需重视职业指导以及生涯规划方面的工作,把零散的市场行为转化为职业化,培育专业人才,构建高考志愿咨询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证和评价体系,推动相关行业协会的成立。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