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纵览天下 / 正文
山东荣成革命先驱:从贫苦农家到军政优秀奖获得者的光辉历程

Time:2025年04月23日 Read:12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王济夫,原名王春升。1928 年 1 月,他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崖头镇岔河崖村,家庭贫苦。1945 年 3 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 5 月,在山东文荣威联中开始参加革命工作,先后担任荣成县甲子山区青救会支会干事、石岛市青联干事。1947 年 3 月之后,曾在东海军分区司令部任职,也在胶东海防办事处工作过,还在胶东军区司令部担任机要员。同时在山东军区司令部以及山东分局机要处担任秘书,并且是业务组组长。由于工作成绩较为突出,荣立了多种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山东省沂水地委、临沂地委机要科科长等职,还担任过省委办公厅、省委书记处办公室秘书等工作。他积极当好领导人的参谋助手,在承担的文秘工作方面,展现出较高的文字水平与工作能力,曾荣立三等功,获得军政测验成绩优秀奖。1963 年 8 月,任曲阜社教工作团办公室副主任。在工作中积极主动,作风扎实,与群众联系密切。1966 年 1 月,担任山东省委办公厅副处级秘书。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由于坚持实事求是这一原则,对老干部进行了保护,从而受到牵连。他遭到了批斗,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去劳动。在 1969 年底,他恢复了工作,先后担任了山东省革委会办公室的秘书,省委秘书二组的组长,省委办公室的副主任,省委办公厅的副主任等职务。他坚决抵制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推行的极“左”路线,展现出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1977 年 7 月,他担任济宁地委副书记、地革委副主任。同年 8 月,他兼任兖州县委书记、县革委主任以及县武装部第一政委。

组织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并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热潮,促使工作重点得以转移;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清除“左”的错误以及其影响,为冤假错案平反,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逐步开始恢复和发展。1979 年 12 月,担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兼调研室副主任。1980 年 9 月,进入中央党校中青班进行学习。1981 年 12 月,担任山东烟台地(市)委书记一职,同时兼任烟台军分区第一政委以及烟台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1983 年 7 月,被选为山东省委委员。

他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与烟台实际紧密结合。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经济规律行事。他全面落实各项经济政策,清除“左”的影响,排除各种干扰。他深入扎实地开展农村改革,创造性地实行了以“统专包”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营承包责任制,从而迅速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使烟台市经济建设跨入全国先进市行列。尊重知识,珍惜人才,发现了一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起用了一大批老、中、青干部和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保护了一大批老、中、青干部和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选拔、培养并向上级推荐了一批有能力、有水平的中青年干部。认真贯彻党的老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亲自过问落实政策的情况,选准任用,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在任期内,他走遍了烟台的 300 多个乡镇以及上千个村庄、岛屿和市县属企业。他十分注重理论研究,能够及时总结并推广先进经验,撰写了百余篇反映改革开放的理论文章,这些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报刊上发表。

1987 年 3 月,被调任为国家文化部的副部长。同时,担任文化部党组成员一职,并且兼任文化部党组对台领导小组的组长。全身心投入分管的各项工作,包括人事、文物以及对台文化交流等。认真贯彻党的人事制度、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团结并联系广大文化工作者,激励他们为党更努力地工作。注重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让其走上领导岗位,使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热心祖国的文物保护事业,时常深入基层,虚心倾听专家和文物工作者的意见,针对文物的保护开发利用以及到国外展览提出了许多独特见解,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建立并健全文化部系统的对台工作组织机构,提出了拓展局面、开阔思路、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力度的对台文化工作设想和计划,推动和促进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关心我国的民族文化事业,多次前往少数民族地区了解民族文化建设情况,为加强其建设不懈努力。率领文化部慰问团远赴西沙、南沙慰问守岛守礁官兵,受到热烈欢迎。

他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且担任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他团结政协委员,围绕党和政协的大政方针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展开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他善于与各界知名且温文尔雅的人士交往,能和政协委员们融洽相处,因而受到他们的赞誉,成为艺术家们真诚的朋友。他多次带领政协委员前往各地考察文化工作,深入“老边穷”地区的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向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出了诸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提案和建议。退居二线之后,担任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会长这一职务。他依然如同以往那般,为党以及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辛勤地工作着。他为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加速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受邀参与了很多社团的领导工作,在日本成功建立“王森然纪念馆”这件事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工作之余,他专心致志地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凭借着潇洒的书魂和刚劲有力的笔锋进行创作,展现出了深厚的造诣。1999 年前往台岛开展文化交流工作。期间遭遇意外事件,经过抢救但最终无效。于 4 月 12 日在台岛省台中市离世,当时他享年 71 岁。他生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其书法作品多次参与国内外的书法展览,被黄河碑、神墨碑林等进行刻石。这些作品被国内外的展馆和收藏家所收藏。作品被辑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传略被辑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上)17 页;传略还被辑入《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等。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