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动态 / 正文
民粹主义解析:历史根源、社会影响及社会主义如何成为其解药

Time:2025年04月23日 Read:3 评论:0 作者:haiwenboyue

民粹主义究竟是什么呢?它到底是具有进步性还是具有危害性呢?从历史经验来看,社会主义能够成为民粹主义的解药;从现实状况来看,资本主义则是民粹主义的温床。

“现在成了一个标签。发自内心的中国自信特别重要。”

大家对民粹这个词或许并不陌生。然而,究竟何为民粹?它又是从何处产生的呢?它对世界以及社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在 4 月 14 日东方卫视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与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教授一同剖析了民粹的历史、特征以及其形成的土壤。

范勇鹏:

特朗普当选以及欧洲部分国家右翼政治力量上升,使民粹主义再度成为热词。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伊始,美国的民粹主义运动就开始呈现上升态势,像 2011 年的“占领华尔街”事件。然而,这一运动很快遭到打压并沉寂下去,随后又被奥巴马“变革”的口号所迷惑,持续了 8 年之久,但实际上并未带来任何改变。

到 2016 年,特朗普凭借其大富豪的身份借助了民粹主义潮流从而成功当选。在当年 5 月,我成功预测了特朗普的胜利。其中一个理由是,他的竞选话术精准地锁定了原本属于民主党选民的那部分中下层白人中产阶级以及劳工阶层。大选之后进行的研究表明,这个策略的效果是显著的。去年大选时,特朗普的民粹色彩变得更为强烈。拜登经过 4 年的折腾后,特朗普身上又增添了一层悲壮的色彩。最终,特朗普又一次成功当选。

今天世界上很多国家如同美国一样,进入了一个民粹主义的高发期。张老师在 2021 年的第 92 期节目中讲过《席卷西方的民粹主义》。当时他指出,民粹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于政客利用民众的非理性情绪,而不是真正去研究和解决问题,更谈不上谋划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欧洲右翼民粹力量近期在上升。一些欧洲机构的调查显示,欧洲极右翼的力量已超过二战前的水平,并且这被认为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此,民粹主义成为了理解当今世界各国政治的一个关键词汇。

西方的自由主义学者及媒体强烈批判民粹主义的危害,我国的部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也对民粹主义进行严厉指责。然而,与此同时,有诸多声音在为民粹主义进行辩护。那么,民粹主义究竟是什么呢?它到底是具有进步性还是有害性呢?首先我们从字面角度来探究民粹主义这个概念的发展历程。

2016年,特朗普支持者庆祝特朗普胜选。

19 世纪中晚期的欧美产生了民粹主义。其中一个来源是俄语,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形成了一个民粹派,他们主张俄国能够绕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抵达社会主义。另一个来源是英语,19 世纪末美国出现了一个人民党,该党宣称自己代表南部农民和小工业者的利益,反对华盛顿精英和东海岸的金融资本的统治。另外,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民粹运动。其中,有的民粹运动后来甚至发展成为了法西斯主义。

民粹主义这个术语自产生起,就具有褒义和贬义的两重性。它一方面代表普通民众的利益,具有一定正当性。例如,欧洲左翼民粹运动后来逐渐被社会主义运动取代。美国民粹运动的不少诉求也后来被一些进步政策吸收,比如被民主党吸收,促进了美国的进步主义。像民主党总统威尔逊、罗斯福、卡特、奥巴马等都利用了民粹话术和民粹形象。共和党也参与竞争,像尼克松、里根、小布什、特朗普等就是例子。他们当中很多人是大富豪,却都争相宣称自己是底层小人物的代表。

民粹主义刚传入中国时是有正面含义的。“五四”时期它曾被翻译为平民主义。李大钊讲《庶民的胜利》,蔡元培讲《劳工神圣》,这些都属于这种观念。另一方面,二战后民粹主义概念经历了贬义化的过程,许多美国学者开始否定民粹主义的正当性,将其视为农民反对现代性的非理性现象等。所以今天在谈论时,通常是在负面意义上运用这个词。即便在被贬义化的过程中,西方话语也存在很大问题,无法做到逻辑自洽。

以美国为例,对于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国家,即便其政权是经由合法程序民选产生的,美国也会宣称其是民粹。而那些听从美国指令的国家,即便它实际上是民粹,就像泽连斯基那样,也会被标榜为民主。然而,现在特朗普又打算剥夺泽连斯基的民主国籍。甚至一些独裁政权,也会被美国包装成所谓的人权典范。罗斯福总统曾评价尼加拉瓜的独裁者索摩查,称“我知晓他是个混球,但他是我们的混球”。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特意引用此语来形容泽连斯基。此句话清晰地展现出美国“只论敌我,不论是非”的这种双标行径。

美国的话术运用得很娴熟,但却留下了一个概念的陷阱。到底何为民粹?到底何为民主?这个标准究竟在哪里?其次,我们来看看民主和民粹背后的标准。

我认为这两个概念背后均牵涉到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即多数与少数的问题。从定义层面来讲,民主所代表的是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并且要求少数服从多数。而民粹所代表的同样也是多数的意志。那么,能否就此认为民粹就是民主呢?在此,我们首先需要对西方民主的概念进行检讨。

西方民主本身是一个典型的虚假概念。近代资本主义诞生后,所建立的是少数资本家统治的国家。然而,到了 19 世纪,欧洲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公民权和选举权得以扩大,资本主义国家也就逐渐不得不披上了民主的外衣。资本主义国家有两个办法,一是想用民主的外衣,却不想实质性地代表多数意志,于是设计出各种制度来约束民主,像通过宪政、自由主义、三权分立等,不允许人民掌握权力;二是靠玩概念游戏来弄乱人们的思想。

这涉及到一个关于多数与少数的辩证法。西方制度,简单来说,它是凭借“少数中的多数”以及“多数中的少数”这两套话术来维持的,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第一,什么是“少数中的多数”呢?我们来看西方历史上那些被称作民主或共和的国家。实际上,这些国家都是只有极少数人拥有政治权利。在这极少数人当中,采用了多数决定的程序。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的佛罗伦萨、威尼斯,再到如今的西方国家,都是这种情况。中世纪意大利的那些城邦,很多在民主方面达到了一定程度。只要是有参政资格的群体,全部都采用抽签的方式,以实现完全平等的民主。

第二,什么是“多数中的少数”呢?19 世纪以来的欧洲出现了民主化浪潮,这使得资产阶级无法公开地独自享有政权。于是,他们便耍起了“多数中的少数”的把戏。他们通过选举和议会政治,对一部分工人“贵族”进行驯化和收买,让劳动阶层中绝对多数中的少数精英得以坐在资本家的餐桌前。我们来看美国五六十年代之后的工会运动,情况也是这样。多数工人当中有一些少数领袖,他们一方面坐在资本家的餐桌旁,另一方面利用从全世界剥削来的财富,给美国的工会成员分一点儿好处。二战后欧洲的福利国家也是这种情况。

西方的劳工可以分享对全世界的剥削,女性可以分享对全世界的剥削,黑人少数族裔可以分享对全世界的剥削,各种边缘群体也可以分享对全世界的剥削,于是他们都放弃了对资本专制的反抗。同时,他们中的少数精英被有意地培养起来,用来装点民主的招牌。而真正的多数,一旦发出声音,就会被扣上民粹这样一个不道德的大帽子;一旦采取行动,也会被扣上民粹这样一个不道德的大帽子。

他们一旦搞有组织运动,就会被迅速镇压、收买、驯化。西方社会下层的抗争没有有组织的力量,无法开展有序的运动,也无法采取有力的战略,最终只能变成无序无组织的盲动和破坏性的情绪宣泄,比如“占领华尔街”以及法国的“黑夜站立”等运动,都被迅速地镇压化解了。

一些西方电影,像《时间规划局》《V 字仇杀队》《黑客帝国》等文艺作品描绘出一种情况,即空想和迷茫相互交织,呈现出悲观的前景。这一结果反过来又证明了民粹主义的贬义性。资本主义国家将少数伪装成多数,同时把“多数中的少数”加以豢养并当作标本,以此装点出一种多数统治的假象,制造出一种表演式的民主。而真正的多数,其任何举动都会被指责为民粹。民粹的行动,最终往往会被资本精英中的煽动家、阴谋家、冒险家所蛊惑,导致民粹运动大多沦为资本精英进行换血游戏的工具,最终还是为少数资本家的利益服务。

标签:
关于我们
海文博阅网,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阅读平台,涵盖社会动态、历史人文、生活百科等广泛内容。我们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讯和深度文章,让阅读成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魅力。
发文扫码联系站长微信
Copyright ©2021-2025 Comsenz Inc.Powered by©haiwenboyue 文章发布联系站长:dat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