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场团购活动
为何有的车主已经提车,有的却无法提车
特斯拉拒绝向拼多多团购用户交付车辆,这一事件备受关注。日前,该事件又有了新的进展。
8 月 16 日,上海某拼多多团购的车主称已成功提车,且已为车辆办理保险。在上海车主提车的前两日,特斯拉表明本次团购活动无效,拒绝向武汉的团购车主交付 3,还取消了这名车主的订单。8 月 17 日,武汉的准车主称已做好准备通过司法途径进行维权。
特斯拉取消订单一事,拼多多回应称支持消费者依法向特斯拉进行维权,同时会积极落实车辆交付工作。然而,特斯拉也表明支持武汉团购车主向拼多多提起起诉进行维权。
这次提车事件的责任在谁呢?是特斯拉过于傲娇呢,还是拼多多触动了特斯拉的利益呢?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损害,那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分析人士指出,因为本次团购活动涉及新的销售模式,所以对于其是否合规以及责任的认定,需要进一步去弄清楚。
特斯拉拒绝交付拼多多团购车
7 月 21 日,宜买车与拼多多携手开展了特斯拉 3 的团购活动,此次团购以万人规模进行。5 件商品即可成团,团购价设定为 25.18 万元,该价格比特斯拉的官方售价低了将近 2 万元。
当日午间,特斯拉发布声明。特斯拉称未与宜买车进行合作,也未与拼多多有合作。同时,特斯拉未向宜买车或拼多多提供委托销售服务,也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它们销售本司生产的车辆。特斯拉表示会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消费者因上述团购活动产生争议或权益受损,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对于上述特斯拉声明的评论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有网友提出疑问,认为拼多多只是在拿钱进行补贴,这跟特斯拉有什么关联呢?有网友表明态度,询问这些车是从哪里拿的?25 万的价格还能盈利吗?另外还有网友产生质疑,是不是特斯拉和拼多多一起在进行联合炒作呢?
21 日下午随后,拼多多方面作出回应。他们称已经与商家进行了核实,车子是全新的特斯拉,并且补贴也是真实的。
原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消费者抢到了满意的车,拼多多和特斯拉也能借此获得一些好感。没想到,武汉某团购车主提供的一条信息,又把这件事带回了舆论的中心,甚至引发了特斯拉和拼多多之间的“争吵”。
特斯拉交付专员依据该车主提供的信息,称此订单可能为拼多多或其他商家以车主名义下单,这实际上构成了向特斯拉隐瞒真实下单信息的行为。此前特斯拉已公告声明拼多多的该团购活动未经授权,车主应当向付款购车的商家要求交付车辆或退款。基于此,交付专员拒绝向车主交付 3,并称这一活动不符合特斯拉的交付政策。
特斯拉在 8 月 14 日对此进行了表示。公司曾在多个渠道进行公开且明确的声明,表明特斯拉的官方网站是新车唯一的正规购买渠道。同时,公司从未委托其他平台或商家开展销售活动。并且,在特斯拉与客户签署的购车协议中也有明确的说明,对于任何涉及转卖的订单,公司有权单方面解除该协议。
拼多多“秒拼”事业群小二乐福针对特斯拉上述声明表示,已从这名消费者处得到证实,该车辆是消费者本人与特斯拉签订了订购协议,是消费者本人自用的,没有任何转卖的意愿和意图,其购车用车也不存在任何“恶意”。
乐福表示,特斯拉拒绝履行与消费者订立的合同,他作为“补贴”方的一名行业小二,对此感到遗憾,他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并且会积极落实车辆交付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8 月 16 日,上海有拼多多团购车主称已成功提车且办理了保险。而此前特斯拉拒绝交付武汉团购车主。同样是拼多多团购车主,上海的交付了,武汉的却未能交付,这使得特斯拉引发了网友的吐槽,他们纷纷质疑:“还分地区对待?”
最新消息表明,有团购车主称武汉被拒绝交付 3,这些车主表示将起诉特斯拉。特斯拉作出回应,倘若该车主通过官方渠道下单,特斯拉会提供一定的弥补举措;要是车主决定起诉拼多多,特斯拉则会提供法律援助。
消费者权益受损,该谁负责?
回顾拼多多与特斯拉隔空“互怼”的整个过程,争议的主要焦点是:拼多多与宜买车联合推出的团购活动是否获得了特斯拉的授权;该订单是否违反了特斯拉“禁止转卖”的相关规定;如果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损害,那么应该由谁来负责。
北京市东元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孔磊向中国新闻周刊进行分析。从法律层面来讲,拼多多以及宜买车所推出的团购活动,是不需要获得特斯拉同意的。因为这二者并非代理特斯拉去出售 3,而是借助团购活动这种方式,向那些特定的想要购买特斯拉的消费者提供购车补贴,并且这种补贴行为是不需要特斯拉进行授权许可的。
他表示,拼多多推出的团购行为未违法,宜买车推出的团购行为也未违法。整个活动依托于特斯拉 3 的热度,借助特斯拉 3 的热销,为自身平台增添了力量。
岳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孙荣达表明,拼多多以及宜买车的团购活动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其一,拼多多和宜买车所开展的万人团购活动,并没有致使特斯拉汽车的价格降低,特斯拉在此次团购过程中并未遭受经济方面的损失。
其次,拼多多的万人团购活动所显示的活动内容全部是特斯拉汽车。并且,有部分消费者在参与活动之后采购的车辆实际上确实是特斯拉汽车。这与活动内容是相符合的。所以,该活动不涉及虚假宣传。
最后,拼多多团购汽车的模式未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了解到特斯拉汽车的销售模式是直销,不存在第三方经销商或其他第三方销售方。拼多多的销售模式是通过给消费者补贴,由拼多多代替消费者下单,最后以消费者的名义与特斯拉签署车辆销售合同。这种交易模式既没有打破特斯拉汽车的直销模式,也没有违反特斯拉的相关规定,同时也没有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位与拼多多相接近的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本次特斯拉 3 的团购活动流程如下:倘若消费者在团购活动中成功抢到名额,那么就需将 25 万多元的购车款支付给宜买车。接着,宜买车会在这基础上补贴 2 万元,并且在获得消费者授权后,依据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协助消费者在特斯拉官网进行下单操作。
简单来说,最终是消费者和特斯拉单独签订了订购合同。宜买车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代支付的作用。并且特斯拉收到的钱没有减少一分一毫。
如今特斯拉宣称该车主存在违反特斯拉“禁止转卖”相关规定的行为,并且依据合同违约条款,单方面将此订单予以取消。
据悉,传统汽车厂商和特斯拉在销售网络布局方面有所不同。特斯拉未采用授权经销商模式,而是通过直营模式来把控销售渠道,以此降低运营成本,并且减少了经销商成为“中间商”的情况,从而形成了“全国统一价”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拼多多、宜买车与该车主的上述操作是否违反了特斯拉“禁止转卖”的相关规定呢?
孙荣达认为,拼多多的上述操作流程并非转卖,此操作是合理合法的。从转卖的概念方面来看:只要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买卖合同关系,才可以称之为转卖,而付款并不能作为判定转卖的标准。团购活动中不存在“车辆先卖给拼多多,然后拼多多再卖给消费者”这种情况。特斯拉的条款没有禁止消费者在购车时找第三方代付。所以,购车行为不违反“禁止转卖”条款。拼多多和宜买车的角色仅仅是代消费者支付购车款,在法律层面是被允许的。
孔磊如此说道。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消费者将钱给予了宜买车而非特斯拉。宜买车属于“中间商”这一类型,它所赚取的或许是曝光率等那种无形的广告收益。基于此,上述的操作流程构成了转卖行为。
他谈到,特斯拉的销售模式属于微创新,其他车企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有利于减少“中间商”赚差价。然而,在销售模式方面,也存在不够灵活等缺点。
除此之外,武汉团购车主面临的权益损失,又该谁来负责?
孔磊觉得,消费者和特斯拉所签订的合同,倘若如今特斯拉不同意交付车辆,那么消费者能够依据合同来追究特斯拉的责任。拼多多以及宜买车仅仅是为消费者购车给予补贴,只要拼多多和宜买车确实给予了补贴,即便如此,也就算是完成了自身的团购活动承诺。
孙荣达表示,武汉车主的权益遭受了损失。拼多多、宜买车方以及特斯拉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特斯拉需要承担违约责任。购车协议是由消费者本人与特斯拉签订的,此协议合法、真实且有效,这使得消费者与特斯拉之间形成了买卖合同关系。按照这类合同关系的基本逻辑和原则,买方支付货款,卖方交付货物。如特斯拉拒绝交付车辆,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