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BMW 推出了第三代 3 系车型(E36)。在此之后,BMW 最大的竞争对手 Opel 开始走下坡路。而后来的对手 Audi 100 也未能形成口碑和气候。这使得 3 系稳稳地坐上了德国车坛“一线 D 级车”的地位。1990 年代正值中国进入全面开放改革时期,欧洲车企,尤其是德国车企,在大众因中国市场的蓬勃而走出财困泥潭后,开始陆续加大发力。第四代 3 系成为了第一款在国内投产的 BMW 车型(早年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组装车不算)。这也让早已被 E34 和 E38 “洗礼”过一轮的国人,开始对 BMW 宣传的“重视操控性能”留下了更广泛的口碑。
1998 年 4 月底,BMW 正式发布了第四代 3 系(E46)。它配备了更轻的底盘部件,还有更多的电子设备。其外形更具现代化,发动机也经过了调整。这些特点使得 E46 在完整的生命周期内,在全球共生产了 3,266,885 辆。它成为 3 系家族中销量排行的第二名,仅次于它的继承者 E9X。
曾经是 E36 的车主,对 E36 的感情比 E46 高。即便到了现在,依然觉得 E36 那率真的直线条比柔化过的 E46 更具男子气概。
第四代 3 系(E36)在 1998 年 4 月底发布。实际上,E46 的项目从 1993 年就已开始。沃尔夫冈·齐巴特担任该项目的总工程师,沃尔夫冈·赖茨勒担任项目主管。齐巴特先生在当时可被视为 BMW 的技术骨干。他博士毕业后就加入了宝马公司,专注于车身电控领域。1992 年,他接管了车身和车辆电子部门。1993 年,开始的 E46 项目是他首个负责管理的车系项目。1999 年,他升任为董事会成员。然而,由于 BMW 收购的失败,他成为“替罪羊”之一并离开了 BMW。随后,他加入了大陆集团,主要负责车辆电子系统方面的工作。赖茨勒先生更为中国车迷所熟知。1976 年他加入宝马集团,主要承担生产管理工作。1987 年,他晋升为首席开发官,在其任职期间推出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经典车型。1999 年,察觉到形势不妙的赖茨勒离开 BMW 转而投身 Ford,主要负责福特旗下包括 Land 等一系列英国品牌的运营。
E46 更多的变化体现在底盘上,而上一代车型也有类似的情况。为了获得更好的空间和更高的稳定性,E46 打造了全新的平台。它的轴距增加了 25mm,前后轮距增加约 60mm。悬挂采用了更现代化的组件,麦花臣前悬挂使用了铝合金横臂,减震器的支架也换成了轻合金材质。此外,还增加了用于减少阻尼传递振动到车身的液压轴承。后轴部分延续了上一代的双摇臂+纵向拖臂形式,上弹簧固定臂改为铝制材质。总体底盘部分 20%采用铝材质,减轻重量后获得了更低的簧下质量。例如,1 的重量相比 E36 同类产品要重 55kg。
为何会多出这么多重量呢?一方面是增加了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SC+T(牵引力控制)、转弯制动控制等电子系统。另一方面,当时生效的欧 I 和欧 II 排放法规开始生效,导致发动机在内部有一定的修改,即便在低转速下,发动机也能保持良好的扭矩,进而获得更低的油耗。
图中,车架和底盘部分大致沿用了 E36 的布局,其具有一体式车架,还有前后副车架。前悬挂为麦花臣式,后悬挂是双摇臂加纵向拖臂形式。该结构的刚度比上一代高 36%,重新设计的变形区吸收撞击能量的能力比 E36 多 80%,并且引入了当时流行的车门防撞梁。因为车体扩大且配置升级,所以车身重量肯定会提高。正因如此,E46 开始添加大量的铝合金组件来降低体重,其中铝件所占的比例高达 20%。
E36 时代的衍生型号数量众多,车型设计成本比较高,这使得最终售价上升了。价格高了自然就会碰到老大哥那台很受欢迎的 C - W202 的价格界限。BMW 很明白,同一级别的车如果卖相同价格的话,很难凭借“驾控口碑”来获得竞争力。因为德国和欧洲的消费者不会轻易盲目跟从,品牌力通常会决定最终的购买行为,级别越高的车越是这样。所以,BMW 的错位竞争在品牌形象方面有所体现,并且也会对配置、价格等因素产生影响。有鉴于此,E46 必须综合各种优化因素进行开发。
发动机部分,BMW 给 E46 配备了曾用于 E36 的四缸汽油发动机,还配备了改进后的六缸汽油发动机,以及全新开发的 M47 四缸柴油发动机。这是宝马首次推出直喷柴油发动机,然而,由于没有配备涡轮增压,其输出动力相对较低。车型方面,最早推出的有 318i,其马力为 118 匹;有 320i,马力为 150 匹;有 323i,马力为 170 匹;有 328i,马力为 193 匹;还有 320D,马力为 136 匹。这些车型均标配 5 速手动波箱,或者新的 5 速自动波箱。318i 可以选配四速自动波箱。
图:E46 需适应欧 I 和欧 II 排放法规,所以 BMW 在后来的 N52 发动机中增加了可变气门升程系统。气门由顶置凸轮轴连接的中间臂通过杠杆作动,且由上端电动可调偏心轮支撑。其位置会随着旋转曲线的部分与动臂接触,能在十分之三秒内将气门升程控制在 0.25mm 到 9.8mm 之间。这种技术有利于获得更高的流入速度,使气缸内的汽油与空气混合物能更好地混合,进而在油耗方面相比传统发动机减少 10%。
E46 的外观设计由 USA 的 Erik(埃里克·戈普伦)负责完成。设计稿回到 BMW 公司后,由内部设计团队进行完善,负责这方面工作的是(克里斯·班戈)。其线条设计不再像 E36 那样硬朗,而是更契合当时的审美。BMW 之前曾说过,若要在欧洲地区与同级对手激烈竞争,胜算或许不高。正因如此,便有了寻求美国设计团队,并依据海外市场审美喜好进行外观设计的举动。事后证明,这一思路是正确的,E46 这一代所有型号的总产量达到了 326.6 万辆。
四门版(E46/4)是这一代的主力车型,其销量达到了 1,918,984 辆。同时代的 Audi A4(8D)全车系销量为 170 万辆,W202 的销量为 184 万辆,四门版(E46/4)的销量比它们都要高。而且 E46 还有其他双门、开蓬等衍生车款,这些因素使得 3 系稳稳地坐上了欧洲豪华型 D 级车的一哥位置。
当时的 D 级车轴距标准不如今天的长。E46 的轴距为 2,比现在的 C 级车 FE/FL 的 2 要短。而且 FR 驱动布局会更占车内空间。所以它的宽敞度较为一般。不过,如果只是将后门作为“不时之需”准备,平时又多是一个人进出或两个人进出的情况,那空间还是绰绰有余的。
在座舱部分,后排空间有了最大的变化。增加了几厘米的腿部空间后,后排乘客终于不用再顶着膝盖坐车了。主驾部分,对仪表和中控台上的按键进行了考虑人体工程学和合理性的优化,方向盘增加了更多的功能按键。
图:上一代 3 系是这样,E46 在轿车发布后的一个月推出了双门轿跑车型(E46/2)。这款车型悬挂进行了升级,在车型中首次配备了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和四轮驱动系统。外观方面,车门比之前的更长,前保险杠和侧裙都进行了重新设计。双门硬顶共生产了 44.3 万辆,其产量仅次于四门版,比旅行版略高。
图:“开 3 系就一定选双门”这句话并非胡乱吹嘘。小编曾经拥有的就是双门版,后排主要就是用来放置随身物品和杂物的。除了在停车时因为车门更长需要格外留意之外,从好用的角度来看,它可以给到 99 分!并且该车型首次运用了安全带自动伸缩的功能。
图:敞篷版本(E46/2C)是在双门车型出现一年之后才推出的。它拥有六缸汽油发动机或者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可供选择。汽油版由“Ci”来区分,柴油版由“Cd”来区分。它主要与同时期的 C70 和 CLK 等车型展开竞争。总产量为 27.7 万辆,对于一台 D 级敞篷车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3 系旅行版车型一直很受欢迎。E46 中有多种发动机可供选择,有五速手动的,也有自动波的。同时,还提供后驱或四驱可供选择。多数车企在旅行车和轿车版本中为降低开发成本会使用相同的后排车门。然而,宝马选择重新设计后车门,把窗户拉直,这样能获得更顺畅的视觉效果。在后保险杠上,采用黑色胶条,目的是防止车辆在小剐蹭中遭受严重的漆面损坏,从而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宝马在 E46(E46/3)中提供了相当多的动力配置选择,所以在欧洲市场上是相当成功的。
图显示,尾窗玻璃如同 E36 那样,能够单独开启,这样便于拿取小件货物。
在 2000 年,BMW 把氢燃料电池技术放置在这辆 E46 中。当时的同类技术被称作 New(新能源),BMW 被视为(干净能源)。然而,不管怎么称呼,都比国内将 BEV 称为“新能源”更为合理。请问电有资格被称作能源吗?真是让人无语!
之前在写关于三系的文章时就提到过,这款“短尾猫”是 BMW 准备向 C 级车发起进攻的前奏。E46/5 依然将其推向市场,并且与时俱进。然而,它的销量在整个 E46 系列中是最低的,仅有不到 20 万辆。
图:上一代多款车型得以延续。2000 年 4 月,BMW 推出了第二代 E46 三门紧凑型。在机械方面,它与普通轿车车型共享许多配置。其发动机有 1.6 升至 2.5 升的汽油或柴油发动机可供选择。转向齿条的比率更快一些。尽管空间得到了优化,但独特的前后灯造型却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
2000 年 10 月时,第三代 BMW M3 推出了。它吸引了不少车迷的心。M3 配备了 3.2 升的 S54 发动机,该发动机由 M 性能部门制作和调校。像大部分 M 型发动机一样,它采用了 6 个带独立节气门的进气歧管。工程师为 S54 发动机开发了 MSS 54 发动机控制系统。通过两颗 32 bit 处理器,新 ECU 控制单元的计算机能力达到每秒 2500 万 MIPS。此外,会依据发动机的工况来对引擎输出进行纠正。同时,也会依据 DSC(动态稳定控制)和 EDFC(发动机曳力控制)等车身控制机能对引擎输出进行纠正。
相比前一代 M3 车型,其发动机容量增加了 1.4%。最大扭矩提高了 4.3%。最大马力升幅为 6.9%。后期在 2003 年改款后更换了 3.2 升发动机,此时最大扭力为 365N·m,最大马力为 347 匹。
图:M3 的外形设计融入了诸多独特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其中有加宽的前下扰流器,还有侧裙以及后裙。因为轮胎尺寸增大为前 225/45 R18、后 255/40 R18,所以必须添加加宽的前后翼子板来应对。前翼子板增加了用于发动机舱散热的通气鳃,然而在测试中发现其并没有太大作用,但它却成为了 E46 M3 的标志性设计之一。
在 E46 M3 中存在多款衍生版本,这与以往情况相同。CSL 版本被视作第三代 M3 的精神图腾。其发动机经过重新调校,最大马力提升至 360 匹。借助铝制机盖、专用的偷薄后挡风玻璃以及碳纤维车顶等配置,成功实现了减重。整体重量为 1 ,从而使 E46 M3 CSL 获得了 3.85 公斤/马力的推重比。
相信各位车迷们对第三代 M3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赛车游戏《Need For :Most 》中主角驾驶的那辆蓝白拉花的 M3 GTR。它的原型是 ALMS 美国利曼系列赛中的 BMW M3 GTR Race 赛车,该赛车的发动机最大马力超过 450 匹。
BMW 官方除了制作敞篷版等衍生车型外,还制作过 M3 概念车。不过,该概念车直到 2016 年才向公众展示,且并未进行批量生产。直到现在的 G81 车型,才算是延续了“M3 旅行车”的梦想。
3 系 E30 时代推出过四驱车型,E36 代取消了四驱车型,E46 又重新推出了四驱车型。配备柴油机版本的车型名为[具体名称未提及]。发动机方面,使用的是 2.0L 的直列六缸机,最大扭力为 245N·m,最大马力 192 匹。四驱系统与早期版本类似,虽未配备粘性耦合,但 DSC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能为打滑车轮施加制动,将动力传递到有牵引力的车轮处。这导致了后续使用中出现了刹车皮损耗过快、使用成本徒增的问题。
图:重新配备X-四驱系统的第四代3系底盘上是有明显的加高。
2001 年 9 月时,BMW 在法兰克福车展上推出了中期改款。此改款在外观方面进行了一些修饰。大灯进行了更新,前后保险杠也进行了更新,轮拱进行了更新,尾灯同样进行了更新。保险杠上的防擦条被取消了,从而使视觉效果更加统一。此外,2001 年全系配备了 ESP 电子稳定程序,用以取代之前的 ASC+T 牵引力控制系统。2003 年开始,320d、330d 以及 330i 不再仅仅只有 5 速波箱可供选择,新增了齿比编排更合理的 6MT。这对降低磨损、噪音和油耗等行驶表现是有利的。
图:改款前和改款后的外观很容易分辨。改款后的车灯形状像是提拉了眼角,保险杠的造型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在北美市场里,双门版的 330i 具备更强的 ZHP 套件。它拥有经过高性能化的凸轮轴和发动机设定。红区转速从 6 提升到了 6 。最大马力从 228 匹提升到了 238 匹。悬挂部分配备了更硬的弹簧、防倾杆、前控制臂球头以及转向齿条等。
E46 直至 2005 年才停止生产。新一代的宝马 3 系没有让前辈们失望。它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取得了巨大成功。其销量比第三代 E36 高出 20%。最终,3 系车型的接力棒在 2004 年交到了第五代 E90 系手中。
撰文|車誌编辑部
发表|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