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把 2023 年度“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评审结果公布了出来。河南农业大学有一个名为《科技助农,逐梦田野》的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在评审结果中榜上有名。
为构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体系,要引领大学生投身科技志愿服务事业。让大学生在以所学所研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日前,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印发通知,联合开展 2023 年度高校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工作。通知要求着力打造“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开展覆盖广泛的科技志愿服务项目。
今年全国有 476 家相关单位进行了申报。这些申报单位经过了形式审查这一程序,之后又经历了专家评审,接着进行了经费审核,最后经过部门研究等一系列程序。最终,有 100 家单位被确定为 2023 年度“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的资助对象。
河南农业大学入选项目会充分展现农林院校志愿服务的优势。主体是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借助学校的“科技小院”作为志愿服务平台。以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实施目标。通过农技培训、科普咨询、耕读支教、田间示范观摩、作物高产竞赛、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形式来建设乡村志愿服务基地。通过“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新模式以及“四零”服务新体系,组织青年师生构建志愿服务队。这支志愿服务队长期扎根在农村农业生产的第一线,从而形成了一个“学校实施、教师指导、学生常住、多方支持”的乡村志愿服务长效化平台。该平台致力于让更多的农户能够享受到农业科普技术推广、田间指导等助农服务,以此展现新时代农大青年的责任担当。
立足“乡村振兴”,扎实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
近年来,学校凭借专业的优势与特色,肩负起社会责任。同时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进而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志愿服务文化。
传承“爱农”的情怀,进而增强志愿服务的责任感。其一,要注重工作机制的建设。在 1994 年,学校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并且一直将志愿服务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持续把“八个一”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体系进行完善,以此来引领农大青年在乡村振兴以及“三农”发展的领域中能够有所作为,同时让农大青年在体察国情以及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既强健自身的精神素养,又磨炼自身的奋斗精神。其二是着力强化学生对于爱农、兴农、强农的情怀。学校每年会组织“科技支农”实践团前往基层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举办基层就业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方式,引导学生前往西部、前往基层、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将个人的成长与祖国的需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三是着力打造以“农”为特色的志愿文化。“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明德自强 求是力行”的校训相结合,形成了富有农大特色的“五爱”志愿文化,即“爱国担当、爱民服务、爱农精业、爱校奉献、爱学品优”,以此来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践行“支农”传统,履行农业大学的神圣使命。实施“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同时结合自身学科特色优势和学校重点项目,开展乡村振兴技术爱农支农专项行动。有效整合特色优势,进行社会服务、专业实践以及针对服务岗位需要的专业化技术指导。打造出特色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团队。先后建立了 99 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并开展结对共建。每年有万余名师生志愿者前往全国各地。他们深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科技扶贫、义务支教、文化助残、环境宣传、法律援助等。这些活动服务于乡村振兴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擦亮了农大师生服务“农业强省”的闪亮名片。
彰显“促农”成效,推动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建设。学校打造了“科技小院打开乡村振兴‘智富门’”等“金名片”。《人民日报》用整版进行专题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经验。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