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周末的傍晚很寻常。5 岁的朵朵把积木搭成了城堡,城堡歪歪扭扭的。爸爸没有去纠正这个造型。爸爸反而扮成了骑士,单膝跪地。爸爸说:“尊贵的公主殿下,您的城堡需要多少颗魔法宝石来防御巨龙?”孩子眼睛发亮,往城堡顶端放玻璃珠。清脆的笑声在客厅回荡,像风铃般。这就是游戏养育中最珍贵的“特殊时光”。
一、被误解的黄金15分钟
多数家长把“陪玩”当作是看守孩子不让其受伤,或者只是机械地去完成“每天陪伴 1 小时”这个指标。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真正能起到有效作用的亲子互动并非取决于时间的长短,而是在于能否建立起“同在感”。如果父母能够全情投入到游戏情境中,那么孩子的催产素分泌量就会提升 42%,而这种“爱的激素”能够明显地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进行跟踪研究后发现,每周有 3 次,每次持续 15 到 30 分钟的高质量游戏互动。这种互动比每天 2 小时心不在焉的陪伴更有效果,更能促进儿童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游戏治疗的先驱劳伦斯·科恩曾指出,游戏是孩子的心灵语言,而特殊时光就如同父母破译这种语言的解码器。
二、创造联结魔法四步
No.1
时空结界
设置专属的游戏时段。这个游戏时段的时间有讲究,地点也有讲究。
~特殊游戏时间的时间选择~
根据孩子的作息以及生理状况,选定两个时段,然后与孩子进行讨论并确定。如果孩子太小,就由家长选定。
b 原则上每周有 30 分钟时间。要预先选定一个固定的时段。在这 30 分钟内不能被打扰。比如要排除电话、门铃以及其他孩子的打扰。
c 不会随意更改或取消游戏时的单元,倘若实在无法避免这种情况,那么就应当首先与孩子进行沟通,使孩子能够充分了解相关事宜。
d规律而稳定的游戏时间,产生可预期,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
~特殊游戏时间的地点选择~
在家中找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摆放玩具,并且它是最不受干扰的,同时不用担心被破坏以及不会引起混乱。
No.2
主权移交
把游戏的主导权完全给予孩子,让儿童成为当家作主的人,让他自己去决定要玩的内容、玩耍的方式以及如何玩。你只需跟在他身后,对所看到的“他的行为”做出反应。即便他们想要用乐高搭建“会飞的马桶”,你也要全力予以配合。这便是追踪描述行为。在整个过程中,不要进行指导和暗示,少问问题或者不提问,而是要更多地反映孩子的行为以及情绪。
No.3
角色浸入
用夸张的肢体语言以及戏剧化的台词来构建游戏情境,比如“天啊!这座巧克力火山要喷发草莓岩浆了!”这样的方式,让他体会到父母是全神贯注地在陪伴着他,与他同在,从而满足他被注意、被关心的亲密心理需求。
No.4
情感镜像
父母在回应“刚才小恐龙找不到妈妈时,你一定也很着急对吗?”时,没有进行任何评价、批判及否定,而是通过复述和共情来强化体验,这样就传达给了孩子一个讯息,即我是接纳、接受你这样的(游戏)行为。
游戏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此得以完美体现。父母在游戏中扮演略高于孩子当前水平的角色,比如假装不会搭积木,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孩子的指导欲,同时也能提升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让魔法持续生效的秘诀
建立每周的游戏日志,用便利贴把孩子的创意闪光点记录下来,比如“周三发明了袜子怪兽的晚安仪式”。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以游戏化的方式去化解,像说“愤怒小精灵正在你心里跳踢踏舞呢,我们一起用深呼吸把它吹走吧,好不好?”
要警惕以下三个常见误区:其一,不要在游戏中植入教育目的,比如“这个拼图能锻炼逻辑思维”;其二,不要对游戏成果进行评价,例如“房子应该搭成三角形才稳固”;其三,要拒绝电子设备的入侵,像把手机调至勿扰模式。请记住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忠告:“游戏是儿童构建现实世界的积木。”
东京游戏养育协会进行跟踪研究发现,那些坚持特殊时光的家庭,3 个月后亲子冲突有了明显减少,减少幅度达到 68%;同时,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提升幅度为 54%。这并非是由魔法创造出的奇迹,而是每个父母都可以付诸实践的养育智慧。当您下次单膝跪地进入孩子的游戏王国时,您所给予的不只是 15 分钟的陪伴,更是能够照亮孩子整个童年的温暖星光。
四、问与答
【说明:提问皆来自学员,答疑来自郑如安博士】
问:特殊时光的建立,时间每次可以是半个小时吗?可以是半天甚至一天吗?每期的内容是都不一样呢,还是一定要一个内容?
答疑
第一,特殊时光终归会有结束之时。因此,在我们开始建立之时,就可以进行评估。倘若到了假期或特别节日会发生变动,我们可以先设定,例如设定为两个月这样固定的时间,每次固定为半个小时。
但平常我们会陪孩子做一些事情,玩一些东西等。所以你能够把所学的技术运用在任何时刻。或许读书写字,出去游玩都可能会用到。所以没有限制一定要在特定的地方才可以使用。这些技巧并非只有在特殊的游戏时间才能用,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你去运用的。
固定且有规律本身就是一种治疗的元素。特殊意味着独特,它能凸显出您对孩子的重视。由于是特殊游戏时光,希望它固定且有规律,可能每次都难以达到半天或一天那么久。所以我们才说原则上是半个小时。
我们的固定且有规律本身是一种具有治疗性的元素。特殊且独特的一对一形式,它也是治疗性的元素。所以,要把握住这个固定且有规律的一对一的特点。半天或者一天是可以的,然而他或许无法成为特殊的游戏时光。每次都需要半天或者一天,差别在于此,是每期都不同呢,还是一定要有特定的内容。其实我们讲过,若做亲子活动,通常这个时光由孩子来选择和决定。所以,内容是否一样,玩的游戏主题是否一样,都由孩子来做主。我们没必要太刻意去陪他玩什么,玩什么由他来选择和决定就可以了。因为让孩子来选择和决定,蕴含着特殊、重要且自由的意义。他进行选择和决定,所以在游戏时光中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能决定玩什么来满足自身需求。在玩的过程中,我们专注陪伴就对了。一开始建构时可以考虑节日、假期等因素。这次开始到某个时间,可能是两个月,可能是一个月,也可能是三个月,结束之后才可能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开始新的阶段。小学阶段的时间安排常因寒假暑假而改变。我们可以配合学校,开学后才开始有固定规律的陪伴。到了寒假,陪伴就暂停。开学之后再次开始,会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模式。
问:有一个 15 岁的女生,由于学业十分紧张,她与我们的特殊时间不是那么固定。只要有时间,就会带孩子去吃好吃的。这种情况算不算是特殊时光呢?还是说一定要有规律才行呢?
答疑
第一个,我们说固定且有规律是有其效果和意义的。现在来说明一下,特殊的游戏时光是可以进行调整的。一般情况下,因为还在读书,所以我们会依据孩子的学业来对特殊游戏时光的时间进行调整。现在要放暑假了,即便你有固定的陪伴时间,也可以跟他讲好。到了七月放暑假的时候,这个特殊时光就停止。等你开学后生活比较规律了,我们再重新拟定一个。所以特殊的游戏时光不是永远不变的。我们鼓励你设定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先定到几月,然后暂时停止。但是停止并不意味着不陪伴你,而是有可能不再像现在这样固定地陪伴。你可以像现在这样,即便没有固定的陪伴方式,只要有空也可以去进行这样的一种陪伴。然而,这种陪伴不是固定且有规律的。所以我要强调的是,固定且有规律是有其意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永远不会改变。
有时候,我们自身的工作以及主客观因素,还有孩子的课业学习等情况会导致一些状况。例如在重要考试前的一两个月,我们所有的心思可能都放在学业上,不一定能够专门排出一个固定的特殊游戏时光。他每天上完课回家后依然很忙。不过你可以在每天晚上做些事情,像帮他切水果,帮他泡一杯他喜爱喝的饮料,切好一盘水果端进去,打一杯果汁让他喝,还可以拍拍他。也许你一句半的话都不说,也许只是讲一两句话“还好吗?”去关心他一下。孩子感觉学习压力大,不太想搭理我们,这没关系。你只需做你自己的事,比如切水果、榨果汁,这是固定的规律。你这样做就是在满足他的亲密需求。虽然这不是游戏时光,但却很重要。即便孩子已经 25 岁并且在上班了。每天早上,在出门前,妈妈会给她煎一个荷包蛋,或者帮她蒸一个水煮蛋。整个过程花费不到三五分钟。每天都会做这样的一件事,这是固定且有规律的。
所以当你的孩子处于忙碌状态,无法形成固定规律时,只要你有时间,就陪伴孩子做他喜爱的事情,要注意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他喜欢的。特殊的游戏时光不存在了没关系,然而固定且有规律,依然能够做很多事情。孩子到了青春期,是可以拥有一段时光的。这段时光不一定是用来玩游戏,有可能是去散散步、喝喝咖啡,或者坐下来聊聊天等。这样的时光大概 20 分钟左右,通常都会很有效果。而不是一味地说要特殊对待,明明他正面临大考,压力极大,却还要挤出这样一段时光,这不一定合适。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您是可以去构建一些具有固定性且有规律的仪式感活动的。我认为这个问题很不错。并且通过我这样的说明,或许能让它更贴近生活。
扫描二维码 联系咨询师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