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见到了老同事好朋友。他表示,我应当多发一些东西。原因是我已经 40 岁了,而我的读者粉丝当中有很多人是 20 多岁、30 多岁,他们或许需要我的一些经验。我回应说,其实我并非一个成功者,我遭遇了无数的问题,不能说我遇到的问题是最多的,但可能比任何人都要多。他说这才是更值得分享的。你喜欢分享,也不介意说出自己的缺点和问题。你的分享对大家或许更重要。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彻底成功。听一个有经验但不见得成功的人讲讲他以前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尤其是如果回到 20 岁、30 岁,想怎样做、想怎样生活,其实是有意义的。
那么首先说个最俗的。
回到 20 岁,我最想告诉自己,谈钱并不可耻。积极追求财富,这才是人生的正路。
我上学时是那种很乖的孩子,对老师的话特别信服。因此,我似乎一直对钱没有什么概念。私下里说不喜欢钱,别人都不会相信。但我又没办法开口谈钱,也不敢承认自己爱钱,还想挣更多的钱。总觉得谈钱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我多次帮朋友的公司推荐人才,且从未索要过推荐费,有时朋友们主动给我,我还推辞了。我既帮助朋友推荐投资,也帮助搞投资的朋友推荐团队,同样从未要过报酬和好处费。
在微博上,有一回一个朋友让我转发一个东西,还问我需要多少钱。我表示大家是朋友,没必要谈钱。之后有一次和他的助理聊天时得知,他们找一个有 20 万粉丝的微博博主转发,被收取了 1 万。而我那时有 60 多万粉丝,却一分钱都没要。
你当然可以免费帮助朋友。然而,你每天的饮食、穿着以及居住等方面,都是需要花钱的。之前写过的文章提到,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我因为抑郁而闷在家里,把存款都花光了,还欠下了很多钱。那时候,你也无法去找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甚至答应给你报酬的人去要钱吧?
所以这两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谈钱并不可耻。没钱去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可耻的,活得窝窝囊囊也是可耻的。而积极地去追求财富才是人生的正途。
很多人说我有理想。然而,什么理想不需要钱呢?买房不需要钱吗?买车不需要钱吗?捐助希望工程不需要钱吗?想要改变世界?靠什么?不还是需要钱吗?
所以,下面一个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
知乎存在一个热门问题,其名为“你的第一桶金是如何赚到的”。这个问题有 2028 个回答,近 10 万人对其予以关注,并且被浏览的次数达到了 2000 多万次。
我看了一遍前 50 名的答案。其中有在倒卖收藏卡的。有在开超市的。有在做电商的。甚至还有在做展览羊驼生意的。
当我津津有味的看了一个小时后,才骤然发现:
这些真实的第一桶金,没有经历敲钟上市的辉煌,没有身着西装手捧香槟的喜悦,全部都是贴近生活、与大地相连的小生意。
原来大部分人的第一桶金,一点都不高大上。
任何一个小生意做好了,也能有几十、上百万的收入。
1、
有钱人也有穿着裤衩背心
去买菜的时候
我发现国内真实的有钱人并非像抖音、小红书里所写的那样。他们并不热衷于名牌炫富,也不会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有钱。
那在国内,真正闷声发大财的有钱人是什么样子呢?
他们行事低调,衣着粗糙。他们会穿着背心和裤衩去买菜,然而他们对世界的每一个细节都极为敏感。
他们能够穿着人字拖在夜市的人间烟火中穿行。之后,当他们掏出手机看到一条隐秘的商机时,便会夹着人字拖快速奔回工作室,然后通宵工作。
有不少这样的大佬在我的微信里,而我有个叫亦仁的朋友,他的微信里大佬的数量比我这里更多。
三年前,亦仁于阿里巴巴从事运营工作。之后,他辞去了这份工作,开始连续创业,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 17 年的时候,他创建了一个社群,这个社群是供有钱生意人交流的,名叫「生财有术」。
里面有真格基金合伙人戴雨森,还有前淘宝技术大学校长子柳以及互联网百晓生曹政等知名大佬。同时,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生意人,他们虽然不出名,但非常赚钱。
有次在杭州的路边吃早点的时候,我问亦仁:那些已经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的人,是否存在一些规律呢?
亦仁说:每一个赚钱的点子,都是从一个信息演变出来的。
他给我举个了例子。
他曾有一次刷抖音的时候,看到有人在发修复老照片的视频,并且在评论当中,有很多人都表示愿意付费让其帮忙修复。
实际上修复老照片是否存在成本呢?在大部分情况下,成本几乎为零。因为网上有现成的工具,只需一键即可进行处理。
亦仁随手将这个信息发到了社群。几天后,有人达成了 2400 万的抖音播放量和 21 万赞。在一周内,仅通过收费帮助他人修复老照片这一项,就赚取了几万元。
2、
当今世界的阶层
是信息的阶层
这样的例子在有钱生意人的圈子里每周都在真实发生,这样的例子在有钱生意人的圈子里每天也都在真实发生。
有一个软件,大家都嘲笑它“没什么技术含量”。然而,有个程序员将它的用法做成了一个课程,居然有将近 1 万多人愿意付费购买。
微信发布初期,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人凭借简单的 PS 技术,给微信头像加上了 V 标识,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赚取了 400 万,并且积累了 300 万粉丝。
那为什么处在平凡世界的我们却一无所知?
因为当今世界的阶层,已经从财富的阶层,转化成为信息的阶层。
我们每个人看上去都能通过互联网获取到许多信息,然而这些信息当中有 99%是无用的垃圾信息。
剩下的有效信息占 1%,生意人仅在他们自己的小圈子内进行传播,坚决不愿意将其外泄出去。
你可能不知道,中国第一个炒房团不是北京上海人,而是温州人。
98 年温州本地人联合起来炒房。他们把温州的房价炒得比杭州还要高。接着,他们又纷纷涌入了上海。
你可能不知道,中国大学城的打印店,大部分都属于湖南新化人。
北大博士冯军旗的论文显示,湖南新化的文印军团在全国高校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为 85%。
过去,地域是信息的最大门槛。现在,互联网已经取代了地域,成为了赚钱信息无形的门槛。
大多数普通人,在自身的领域钻研了很长时间,他们的思维和视野已然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偶尔抬起头,当有想要改变的念头时,当有想要破圈的想法时,当有想要自己做点什么的意愿时,懵了,完全不知道该去做些什么。
我们不知道世上存在着如此多能够赚钱的生意可供去做;不知道在今天又有何种具有价值的信息得以诞生;不知道在人生当中有哪些是别人已经经历过的大坑。
我们在重复着他人曾经犯过的错误,也在重复着他人已经经历过的人生。
美国气象学家 J·马歇尔·谢博德提出了“认知半径”原理,他将人的认知范围比作一个圆圈。
半径越大,人的认知范围也就越大。
马歇尔认为:认知不足就会有偏见。
我们会去寻找证据,以支持我们已然相信的事情。我们会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同时会忽略那些对自己观点不利的证据。
有钱人在外表上或许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然而,我们的认知、经验以及所掌握的信息,却已经截然不同了。
3、
用365天
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可能性
我的朋友亦仁创办了一个叫【生财有术】的社群,这个社群是生意人交流的平台,所以他有很多有钱人朋友。
这个社群有多牛?
当然,我并非是来劝大家加入的。因为年费较为昂贵,并且里面的玩家都处于非常高端的层次,这不一定能适合普通大众。
但无论怎样,生财有术已然是国内的一个社群,这个社群的成员素质最高,信息密度最大,干货也最多。
这个社群不会跟你讲赚钱的大道理。因为它叫生财有术,所以真的在讲赚钱的方法和经验,切实做到了专注于赚钱的“术”。
三年来,亦仁带着上万成员分享了很多赚钱相关内容。这些内容中有 1963 篇是精华主题。这些精华主题涵盖了自媒体、淘客、跨境电商、产品、投资、社群、写作、技术、微商等各个领域。
去年我与亦仁进行了交流。我表示你们社群的内容具有极大的价值,让普通的人多去观看,或许就能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可惜门票太贵了,普通人只能望而兴叹。
亦仁回去想了想,回来告诉我:
我们挑选出 365 篇内容,将其制作成日历。普通人每天可以看一篇这样的内容,或许能够让普通人发生改变。
你说光看本日历就能挣钱吗?
当然不行,但日历上的每一条信息都能成为线索,也能成为一段思路。在 365 天里,大家耳濡目染,这些信息陪伴着大家去改变自己的视野,陪伴着大家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到那时,日历可能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人生的另一扇大门。
在新的一年的每一天中,每当你翻动日历,都能看到一条能让你离钱更近的精华内容。我相信,某种变化会随着时间慢慢降临。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