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请帮我投上一票!”
“考验友情的时候到了,投××号一票”……
很多人都遇到过在朋友圈投票的情况。这种投票的背后,是有可能隐藏着骗局的。近日,闵行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网络投票诈骗案件。
诗词书画比赛为何成了“刷钱游戏”?
一起来看看。
前不久,蒲某在手机上发现了网络诗词书画比赛的报名链接,他对此非常感兴趣。“主办方”称赛事不收取任何费用,并且最终结果由网络投票票数来决定。让他更为心动的是,赛事设置了 20 万元到 30 万元不等的奖金或奖励。
蒲某为了能够成功获奖,每天都竭尽全力地发动朋友给自己投票。然而,他的排名却不断被后来的人超越。没过多久,蒲某就注意到,当每日免费的点赞票使用达到上限之后,系统会显示出有偿收费的点赞票。并且,参赛者可以通过充值来购买助力商品,从而增加点赞投票的数量。
网页上显示着不断靠前的排名,上面写着“距离第 xx 名还要 xx 赞”,这刺激了蒲某去购买“助力”。最终,蒲某刷了 16 余万元才获得一等奖 8 万元奖金,然而奖金拖了很久都没有发放,直到他提出要报警,才拿到了奖金。
市民袁先生有过类似经历,他刷了 20 万元才获得二等奖 2 万元奖金。他还发现有参赛选手没有新增点赞数,但其排名却一直在上升,这很不寻常。此时他才明白,这些参赛选手实际上是诈骗集团在后台设置的虚拟账号,目的是刺激被害人陷入“刷钱陷阱”。
经查,被告人童某经营某传媒公司和某云计算公司。他雇佣了多名被告人作为员工。公司多次利用免费诗词书画比赛的名义,以高额奖金来吸引被害人。通过添加虚拟机器人占据高额奖项名次的手段,骗取了参赛人员 1000 余万元的充值钱款。
被告人童某及被告人单位的认罪态度较好,到案表现积极,还进行了退赃退赔等行为。综上,闵行区人民法院最终作出判决,被告人童某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同时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三十万元。被告人徐某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以罚金二万元。被告人曾某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同时并处罚金三千元。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比赛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而在这一过程中,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诈骗团队通常会利用参赛者急切想要获奖的心理,虚构出高额奖金,开设助力通道,以此来引诱参赛者们进行充值投票。
网络比赛诈骗案件的“套路”特点:
第一步:“高额奖金”吸引入局
不法分子会发布诱人活动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比如“赢取丰厚奖品”,还有“豪车大奖等你来拿”,以此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参与。
第二步:“高能对手”施加压力
活动组织者设定一个投票期限,他们强调投票结果会直接决定比赛结果,这使参赛者们有了紧迫感。并且,会设置虚拟参赛者占据高额奖项名次,不管参赛者拉来多少票,都永远不会进入前十四名。
第三步:“高效助力”诱导付费
参赛者发现自己排名落后时,活动组织者会进行诱导。组织者诱导参赛者通过付费购买虚拟助力商品等方式,来快速提升投票数。参赛者常常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花“小钱”就能得“大奖”,就这样一步步被骗子套牢了。
警惕披着文化外衣的敛财骗局!
首先,要以更理智的态度看待竞赛的价值与意义。不论何种竞赛,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现自身的才能,而非进行财富的比拼。
其次,要经由正规的官方渠道来参加比赛。不要参与那些需要高额付费的比赛,也不要进行刷钱投票之类的行为。千万不要因为贪图奖品而导致财产遭受损失。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