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指示,“要秉持稳中求进的原则,以进取促进稳定,先确立而后破除。应多出那些有益于稳定预期、推动增长、保障就业的政策。在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提升质量、增加效益等方面积极奋发有为,持续强化稳中向好的根基”。这一重要论述为 2024 年经济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先立后破”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方法论内涵。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要自觉去把握先立后破的方法论要求。这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战略部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理解立与破的辩证关系
立与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于表述事物发展状态的概念,在传统典籍里相关表述较为丰富。《周易·杂卦》称:“革意味着去掉旧的;鼎意味着获取新的。”《左传·昭公十七年》讲:“彗,是用来除去旧的、布设新的。”这里的“革故鼎新”“除旧布新”,说的就是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意思。从字义角度来看,“破”具有“破除”“解除”“废弃”等含义;“立”具有“创立”“成立”“树立”等含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里,通常人们会用肯定和否定这两种方式来表达立与破的含义。创造出新的事物,这就是“立”;而废除旧有的事物,这便是“破”。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精深研究且有独到理解。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运用“立”与“破”这对概念,表达了要建立先进新文化以及打倒反动旧文化的决心。他指出:“如果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如果不堵塞旧的,新的就不能流布;如果不制止旧的,新的就不能推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攸关的斗争。”
人们常用“不破不立”“先破后立”这类说法,用以表达新旧思想观念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替代情况,也就是破除与建立的关系、批判与建构的关系等。近些年来,“先立后破”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里,并且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这里,“立”主要意味着创造出新的机制、新的技术以及新的业态等新的事物。相应地,“破”大致意味着摒弃旧的机制、旧的技术以及旧的业态等旧的事物。
“先立后破”“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立破并举”等表述,共同展现了立与破之间的多种关系。其一,立意味着夯实新的基础,破意味着摒弃旧的条件。如果立的基础不稳固,那么破的过程就会非常艰难。从只有具备新基础才能够摒弃旧条件这个角度来看,就是“新的不来,旧的不去”。其二,立是目标,破是方法。破旧的目的是为了立新。从达到目的需借助手段的意义来讲,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样的说法。如果只是“立”而不“破”,那么“立”的后续力量就会不足,也就失去了实现手段;倘若只是“破”而不“立”,“破”的目的就不明确,这样也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做到立破并举,用“立”来促进“破”,用“破”来保护“立”,两者才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增益,达到更好的效果。“立”与“破”具有辩证统一性,事物在“立”与“破”中得以前进,这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经济工作来说,“立”或者“破”都不能缺少“稳”,其目的都是为了“进”。“立”与“破”的共同目标,是要达成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为了强化和稳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以实现经济的稳定且长远发展。
2.把握立与破的先后顺序
在特定条件下,“立”与“破”的先后次序较为重要。例如,人们进行房屋建造时,存在先拆旧房再建新房,以及先建新房后拆旧房这两种情况,此时需要对地基利用、材料准备、居住条件、天气状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倘若在冬天即将到来,且没有可供替代的住房,同时新房子又无法在短时间内建好的情形下,便贸然将旧房子拆除,那无疑是不可行的。做好今年经济工作,需要坚持先立后破这一原则。从多个方面都可以对其进行把握。
坚持具有鲜明性的问题导向。其一,需认识到这是依据当下的经济形势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做出的战略安排。在过往的一年当中,历经了艰苦的努力,我国的经济呈现出回升向好的态势,高质量发展也在稳步地推进。当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社会预期较为偏弱,风险隐患依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一些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以及不确定性在不断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通过以进促稳,先确立后破除的方式,以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一方面,需认识到这是针对部分地方发展过程中所出现问题而进行的战略安排。从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某些领域存在“先破除旧的而后建立新的”“快速破除旧的而缓慢建立新的”甚至“只破除而不建立”的现象,从而导致了矛盾与风险相互叠加的结果。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一些地方在实际工作里出现了急于达成目标的问题。有的地方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猛地踩下“急刹车”,甚至出现了“拉闸限电”这种现象。国家领导人明确指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不能等得太久,也不能过于急切,不可能一下子就完成所有工作,必须坚持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绝对不能搞‘碳冲锋’以及‘运动式减碳’。”要以国情为基础,始终坚持先确立后破除的原则,加快对新型能源体系的规划与建设,务必保障能源的安全。
用好宝贵的历史经验。要先立后破,这强调的是要多做加法,所体现的是一种通过培植增量来逐渐化解存量的思路,其用意在于防止政策出现大开大合的情况以及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在这方面,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历史显示,“摸着石头过河”“先行先试”“渐进式改革”等举措,避免了因情况不清、举措不妥而导致的社会动荡,为稳步推动改革、顺利达成目标提供了保障。对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来说,坚持先确立后破除、不确立不破除,是一条很有价值的经验。在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时,要运用好这一珍贵的历史经验。
要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先确立后破除,这强调的是先确立,然后再破除,要兼顾新的与旧的、稳定与进取、当前与长远,其目的是为了能够稳中求进,从而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谈及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个问题时,国家领导人指出:不能把自己手中用于吃饭的工具先扔掉,等到结果新的用于吃饭的工具还没有拿到手,这种做法是不行的。这一说法生动形象,是对先立后破的最佳诠释,体现了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知。坚持先立后破,关键在于立。该立的要主动积极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果断地破。要防止和避免未立先破、破得快而立得慢、只破不立的情况。对于正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要进行科学的预判,在谋划之后再行动,按照步骤逐步推进,稳稳地扎下根基。要保持良好的节奏,把尺度把握得当,持续巩固那种处于稳定之中且向好发展的基础。
3.坚持立与破的系统谋划
系统观点是一种具有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它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普遍联系的观点。“不能谋划长远的人,就不足以谋划一时;不能谋划全局的人,就不足以谋划局部。”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之间存在关联的复杂系统。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进稳定,先确立后破除,把这些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当中。要增强各项政策之间的关联性与耦合性,妥善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关系,在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的过程中讲好“最大的政治”。
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并且加强统筹协调。各地区以及各部门在确定工作思路的时候,在进行工作部署的时候,在制定政策措施的时候,都应该自觉地与党的理论以及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对标对表,要及时地校准偏差,坚决地执行党中央所作出的战略决策,以此来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以及不走样。中央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是经过精心考量与精密规划的,需按照中央的要求去推进;推出新政策时,应当秉持调查研究的态度,先进行尝试和先行实践,然后有序地铺开,要避免在时机还未成熟、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就盲目地一拥而上。
当下,需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要让宏观政策的取向保持一致。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所具有的优势。当然,不能仅靠经济政策去理顺关系和解决问题。非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可忽视。应增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要将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需强化政策统筹,保证同向发力并形成合力。在调整政策与推动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防止不同领域的政策相互冲突、局部合理政策叠加后产生负面效应的“合成谬误”;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的“分解谬误”。当出台宏观政策时,需要区分出轻重缓急,坚持先确立后破除的原则,注重对效果进行评估,以争取实现“帕累托改进”。
我们要有全局观,清楚知晓各种矛盾。同时要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处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借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实现重点突破,再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当前,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突出重点部分,把握关键要点,切实做好经济方面的工作。例如,在促使新旧动能有序地进行转换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我国富煤贫油少气这一国情,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发生改变的实际情况,避免能源供应陷入到“青黄不接”这样的困境之中。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首先要把新能源产业培育壮大,让新能源得以“立”起来。基于此,要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靠。另外,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时,要构建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动力源,同时逐步淘汰落后和过剩的产能,这些分别是“立”与“破”的重点所在。落实先立后破的要求,关键在于解决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问题。不能为了一味追求新兴产业而舍弃传统产业,而应走出一条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以及新兴产业“强筋壮骨”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通过科技创新来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