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近期也有接连停发旗下多款联名卡卡面的情况。官网公告显示,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从 8 月 31 日开始将停止发行王者荣耀职业联赛主题信用卡系列产品中的王者荣耀 KPL 之梦泪韩信卡以及王者荣耀 KPL 之清清李信卡等卡面。
记者进行了不完全梳理,从 7 月开始,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等诸多大型商业银行都纷纷做出了宣布。这些银行停发了旗下的联名信用卡或者卡面,所涉及的联名对象包含王者荣耀、天鹅到家、锦江等。
这些联名信用卡即将停发,它们大多是活跃度相对较低的信用卡,并且其中有部分权益已经多次被缩减。
中信银行锦江联名信用卡在 2022 年底进行了积分兑换比例的调整。金卡信用卡的积分权益兑换比例从 15:1 变为 18:1,白金及尊享白金的积分权益兑换比例从 15:1 变为 10:1。这相当于间接降低了权益。
前几年联名信用卡的发行量较大,并且同质化情况较为严重,优胜劣汰属于正常现象。一位股份行卡中心的人士向记者表示,银行热衷于推出联名信用卡,主要是因为这样做更容易提升发卡量,尤其是对于一些拥有流量优势的平台,或者是在短时间内非常火爆的 IP,在推广方面会更加高效。然而,在这种模式下,有些机构会同时与多家银行进行联名,其权益高度相似。这种联名卡呈现出“流水线”式的特点,其生命周期通常较短。一方面,在短期内进行大量的“拉新”活动之后,相关的权益以及后续的配套服务很难及时跟上;另一方面,当部分热门的 IP 热度逐渐冷却下来之后,联名信用卡也会随之而降温。
一名信用卡行业研究人士告诉记者,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银行与联名单位的合作协议通常会有固定的期限。有些合作协议到期后,由于双方没有继续合作的意愿,所以就自然终止了。这种情况在行业内是比较常见的。在联名信用卡领域,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状态(“常青”)的卡并不普遍。
该研究人士认为,这并非意味着未来联名卡就全然“不香”了。有些银行信用卡机构有着特定策略,其一,停发活跃度偏低的卡;其二,仍在持续尝试推出新的联名卡,借助切换热点以及推陈出新的方式来圈选更多的客户。
“存量时代”的竞争
联名信用卡批量停发背后,信用卡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银保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在 2022 年 7 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信用卡新规”),该通知的过渡期已结束 2 年,于今年 7 月 1 日开始全面实施。
信用卡新规有强调内容。银行不能直接或间接以发卡数量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银行不能对单一客户设置本机构发卡数量上限。连续 18 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在任何时点占本机构总发卡数量的比例均不得超过 20%。
银行除停发联名信用卡外,还主动对增量进行“设限”。记者留意到,信用卡新规发布之后,多家银行已主动明确限制单一客户的发卡数量上限,上限数量在 5 张到 20 张这个范围之间。以某股份行为例,该行信用卡中心规定,同一客户在该行持有的信用卡主卡以及附属卡的有效卡数量总计不能超过 20 张(包含 20 张)。客户名下持有的主卡有效卡数量有一定限制,这个数量不超过 10 张,并且包含 10 张。
此外,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睡眠信用卡”成为了各家银行着力整治的重点。记者此前进行了不完全梳理,2023 年,中国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北京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发布了通知,对客户名下近 18 个月以及超过 18 个月没有主动进行交易的信用卡进行了限制处理。
在实施设限增量信用卡以及清理存量信用卡等管理举措后,信用卡市场的增长速度开始慢慢变缓。央行数据显示,到 2024 年一季度末的时候,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的数量是 7.60 亿张,与上一个环比相比下降了 0.85%。在 2023 年末的时候,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有 7.67 亿张,和上一年同比下降了 3.89%。
此外,从多家银行的年报中能够看出,信用卡的发卡量呈现出下滑的态势。以国有银行为例,工商银行在其年报中进行了披露,在 2023 年末的时候,银行卡的发卡量为 12.30 亿张,其中信用卡的发卡量为 1.53 亿张,与 2022 年末相比有所减少。交通银行境内银行机构信用卡在册卡量,上年末是 7450.83 万张,到 2023 年末下滑到了 7132.42 万张;邮储银行结存卡量,2022 年末为 4282.33 万张,到 2023 年末下滑至 4239.94 万张。
发卡量增速逐渐放缓,“存量时代”的迹象开始隐隐显现,在这种背后的情况下,已经有银行开始对自身架构进行调整。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可以得知,在今年以来,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桂林分中心、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天津分中心以及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广州分中心等众多网点已经终止了营业。去年底,有银行对部门架构进行了调整。其中,零售条线的一级部从零售金融部和信用卡部调整为零售金融总部、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部、个人贷款业务部以及基础客群经营部。
不少银行已将发力重点从注重拉新指标转变为进行存量激活。上述股份行卡中心人士向记者透露,近两年来,用于信用卡“拉新”以及开发新产品的资金开始向存量激活领域进行转移。一方面是因为受到监管要求的限制,大规模“跑马圈地”式的扩张已不具备现实可行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之前“睡眠”信用卡的比例过高,所以进行存量激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 2022》表明,2021 年的信用卡活卡率是 55%。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 10.8 个百分点。在 2018 年的时候,这一数据为 73.2%。
业内人士展望未来,认为信用卡领域还会遭遇更多挑战。该信用卡行业研究人士称,“存量时代”即将来临,信用卡市场规模的增长会逐渐放缓,“睡眠卡”被清理出去是必然的趋势。在后续的发展进程里,信用卡市场会更加细化,仅仅进行简单的联名是远远不够的,打造具有圈层特色且能满足特定客户需求的产品才是取胜的关键。“拉新”仅仅是一个开端。对于信用卡机构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些都一样的优惠刺激之外,是否存在能够增加用户黏性的差异化路径,从而为用户打造出更为便捷且好用的信用卡服务。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