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谁能够购买房子,实际上可以运用一个公式,那就是“有购买的意愿并且有购买的能力,就会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
疫情爆发后,线下售楼处的开业时间不断推迟,消费者都待在家里不出门,这使得房地产市场开年的节奏被打乱了。在这个危急的时刻,销售员转变为主播进行“带货”,线上售楼处开展得十分火热。那么,到底是谁在购买房子呢?他们想要购买什么样的房子呢?又会催生出哪些新的趋势呢?
基于此情况,新地产财经专门推出了“质”变·观察之好房子系列的第一篇,这篇的内容是《购房人群画像:谁在买房子?》
最近,电视剧《安家》聚焦于房产中介,引起了广泛的热议。房似锦头顶主角光环,空降上海静宜门店,仅仅过了几天时间,就卖出了一套一居室、一套三居室,还卖出了一套位于负 17 层的大平层。
网友们感到困惑,现实中的房子真的这么好卖吗?到底是谁在购买房子呢?在剧中,有这样一些购房者,其中包括一对为儿子购买婚房的老夫妻,一对即将生育二孩而打算改善住房的博士夫妻,还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贝壳研究院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对不同婚恋状况的人进行调研后显示,94.85%的人认为住房和幸福相关。基于此,住房是很多家庭绕不开的焦点问题。比如,已接近“而立之年”的 90 后需要为结婚而购置房产;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二孩家庭”需要考虑置换房产。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的副理事长柏文喜持有这样的观点,即对谁能够购买房子进行探讨时,实际上可以运用一个公式,那就是“有意愿并且有能力,就会产生实际购买行为”。接着就会产生疑问,到底哪些人具备购买的意愿呢?又到底哪些人具备购买的能力呢?
二孩家庭需求强劲
2016 年国家正式结束了为期 30 余年的计划生育。此后,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响应”国家政策。这些家庭加入到生育二孩的大军中。从 2016 年开始,连续三年的二孩出生人口分别为 721 万、883 万和 762 万。目前,二孩在新生儿中所占比例已经达到 5 成左右。
“二孩时代”到来了,孩子来到家庭的同时,看顾孩子的长辈或保姆也来到了家庭。摆在二孩家庭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房屋以小换大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刚性需求”。柏文喜觉得,二孩家庭确实催生了一些改善型需求。
克而瑞在 1 月 22 日公布数据。在接受受访的二孩家庭里,二孩出生前后换房的比例是 41%,未换房的比例是 59%。在换房的家庭中,有 4 成选择置换新房,25.3%选择置换二手房。从这些情况来看,大量因二孩而产生的购买力还需要被挖掘。
二孩家庭的购买力更多地集中在 80 后这一群体。青年报社《生活周刊》的调查显示,在上海,80 后成为二孩家庭的主流。他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30 至 39 岁之间,其中 35 至 39 岁的二孩妈妈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 41.19%。
80 后是生育二孩的主力军,他们的购买力已经有所展现。贝壳研究院公布的《全国 2019 新一线城市居住报告》表明,在一线城市中,80 后仍然是购房的主力军,其交易占比约为 45.6%。
柏文喜认为,这和收入有一定关联。80 后工作了多年,他们的收入比较高,并且储蓄也相对较多。未来他们的收入还有一定的保证,所以既能够承担得起总价较高的一线城市房子的首付,又能够保证按时还贷。因此,80 后成为一线城市的购房主力,这并不让人感到奇怪。
全面二孩政策所撬动的消费需求变化刚刚开始,未来或许会产生“蝴蝶效应”,这种效应能进一步刺激消费,消费被刺激后进而能带动改善型住房的销量。
90后崭露头角
90 后群体的数量比二孩家庭的数量更为庞大。公开数据显示,到 2018 年底时,90 后群体的数量已占中国总人口的 17%。
90 后主张独立与开放,他们突破了诸多传统。一方面追求事业的成功,另一方面选择高质量的生活。在出游、旅行、观影、购物等消费市场里,90 后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在消费级别更高的房地产市场,90 后也毫不逊色。
居理新房在研究报告里指出,自 2 月 3 日推出“线上售楼处”之后到现在,已经有超过 500 套房源完成了认购。从对购房人群年龄层进行分析的情况来看,20 到 30 岁这个年龄层的人群占比为 45.3%,30 到 40 岁的人群占比是 26.9%,90 后成为了线上购房的主要力量群体。
贝壳研究院公布的《全国 2019 新一线城市居住报告》显示,在新一线城市里,90 后成为了购房的主力群体,其占比达到了 43.44%。
万通集团的创始人冯仑,他同时也是御风集团的董事长。2019 年 9 月,在他自己的新书发布会上,他曾表示,中国的年轻人在首次买房时的平均年龄仅仅是 27 岁。在合硕机构的首席分析师郭毅看来,近一两年的时间里,购房群体确实已经展现出了逐渐年轻化的这一特征。
柏文喜分析称,最早的一批 90 后今年已达 30 岁。他们已成为就业市场的新生力量,也是婚育的主体人群。同时,他们也到了成家立业置产的阶段。另外,房子价格较高。按照房贷一般最长不超 30 年以及退休年龄不超 60 岁来推算,较为年轻的 90 后应该成为购房的主力军了。“这是合乎逻辑的”。
房子动辄上百万。大多数 90 后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国家庭的钱包越来越鼓,上一代人的资源自然而然地集中在了 90 后这一代人身上。男女双方婚前各置办一套房产的情况并不少见。
1 月 22 日,克而瑞公布的数据表明,90 后目前购房和未购房的比例大致相同。整个 90 后群体正处在从“未购房”向“已购房”转变的高峰阶段。并且,90 后的置业需求很迫切。在未购房的 90 后群体里,有 26%的人说一年内就要购房,比 00 后高 10 个百分点;计划在三年内买房的比例接近 7 成,比 00 后明显高出 20 个百分点。
资深地产专家薛建雄明确表示,在未来的 5 到 8 年时间里,房地产市场将以 90 后为主场。并且他还指出,接下来接棒的将会是 00 后。
中老年人占一席之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系主任赵秀池认为,购房人群中存在对购房有需求的 50 岁以上中老年人。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陆续退休后,他们开始思考未来的养老需求以及度假需求。
2019 中国天然氧吧绿皮书显示,50 后和 60 后群体的休闲养生旅游消费需求日益突出,正在催生出一个以宜人气候为特色的休闲养生旅游的巨大市场。与携程整体用户年龄分布相比,氧吧游客中中老年群体数量明显偏多。在氧吧游客里,50 后游客占比为 39%,60 后游客占比最高,为 20%。
偏好康养旅游的中老年人在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强的购买力。一位知名文旅企业内部人员称,该企业开发的度假类产品,购房者通常是大城市的高收入群体,他们将其用作投资或自用的第二居所;而康养类产品的购房者主要是大城市以及二三线城市 50 岁以上的老人。
另据克而瑞调研数据显示,50 后和 60 后未来仍有购房打算的比例是 15%。在有购房打算的 50 后和 60 后人群里,七成受访者的购房目的是自住、改善以及养老,16%的受访者买房主要是为了进行投资。
张宏伟认为,居住城市中拥有 2 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之后会考虑享受生活。他们会在城市周边或者旅游城市购置一套房产,通过节假日、周末的时间来好好休息,这样就能从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挣脱出来。
有类似需求的人群是存在的。张宏伟进一步说,在未来 5 到 10 年里,随着文旅康养产品不断完善,也许人们在 45 岁左右就会开始考虑再购入一套适合养老或度假的房产。
女性群体崛起
“独立”与“自由”并非 90 后所独有的标志。随着时代持续进步,女性的思想逐步提升,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新时代的女性同样开始追寻经济和精神方面的“双独立”。
随着对独立生活的渴望增强以及经济实力的逐步积累,女性群体展现出了极为强大的购买力。1 月 18 日,杭州我爱我家所公布的数据表明,在 2019 年,女性购房的比例持续上升,达到了 54.77%;而男性购房的比例则下降到了 45.23%。
对此,赵秀池持有这样的观点:现代女性正变得越来越独立,并且具备了经济能力去购置房产。女性群体往往会认为,拥有了房子才算是有了家,生活也会更加踏实,更能拥有安全感。此外,女性自己购置房产的话,在家庭中会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郭毅指出,女性群体加入购房置业大军,一方面是因为她们追求独立;另一方面,人们看重家庭财产,且房地产市场限购政策执行,使得家庭中男女双方各拥有一套住房的比例在上升。
3 月 6 日,58 同城与安居客发布的《2020 年女性置业报告》调研数据表明,在一线城市里,女性自己独立买房的比例达到 42.7%,而“和另一半共同购买”的占比是 38.9%,这显示女性购房者的经济实力不可小觑,她们相对更为独立。
在经济能力的支撑下,女性群体的置业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2020 年女性置业报告》表明,在置业计划这方面,有八成女性计划在 5 年内购房,六成 30 岁以上的女性计划购买二套房。并且在资金来源方面,有四成女性打算独立买房,她们希望买房的决策权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全球范围而言,在购物、旅游以及买车买房等方面,都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群体的身影。美银美林所发布的报告表明,当下女性积累财富的速度比男性快 1.5 倍,并且预计到 2020 年,女性将会持有 72 万亿美元的全球金融资产,这个数字是 2010 年水平的 2 倍。
女性消费群体头顶半边天,她们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当下,如何满足女性消费需求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疫情延缓部分置业计划
房地产行业重度依赖人口和资金。疫情突然爆发,打乱了房地产市场的节奏。在疫情期间,杭州、北京等城市出现了租客不被允许进入小区的情况。这种情况使得业主与租客实际权益以及居住体验的差值被放大。
对此,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有这样的看法:在疫情影响下的租客,肯定是有买房欲望的,不过实施起来存在困难。现在一些房企正在进行降价促销,房子的性价比确实比较高,这是改善或者投资的一个好时机点。然而,对于刚需人群,以及那些首付需要借钱、还贷也有压力的人来说,他们应该会推迟购房计划。
张宏伟进一步解释,疫情中受影响的租客大多属于“手头不宽裕”的群体。因为疫情,未来的经济走向和市场变化存在不确定性,他们的收入和就业也不稳定。一旦失业,贷款很可能会出现违约情况,从而影响个人信用。不如等到疫情结束,市场环境明朗,个人收入基本稳定后再出手,这样会更合适。”
事实上,有不少购房者已经推迟了置业计划。2 月 28 日,58 同城和安居客公布的购房者心态调研结果表明,62.7%的购房者觉得疫情对近期房价有一定影响,认为国家会据此调整楼市调控政策的人群占比为 34.4%,有 40%的购房者表示会暂缓购房,先观望一段时间。
房企近期的业绩能证明购房者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审视观望状态。克而瑞公布的报告表明,2 月房企 10 强的门槛降幅超过 25%;2 月房企 20 强的门槛降幅超过 25%;2 月房企 30 强的门槛降幅超过 25%;5 月房企 50 强的门槛降幅超过 35%;5 月房企 100 强的门槛降幅超过 35%;百强房企销售同比下滑 38%。其中,大概九成的房企在单月方面,同比和环比都呈现下跌态势;在重点上市房企当中,超过一半的企业,其 2 月的销售同比跌幅超过了 50%,有部分企业的跌幅甚至超过了 70%。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它包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于有意愿的人来说,不管外界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人有能力,就一定会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把这个理论套用在房子上,这种情况依然是成立的。
赵秀池微信公众平台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