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携程发生的两起机票“乌龙门”事件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波澜。不少网友发出了“还有放心的平台吗”这样的吐槽。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机票代理的水非常深,不被宰是一件很奇迹的事情。昨日,早报记者对机票代理常见的“猫腻”以及鉴别方法进行了梳理。梳理后发现,团队票散卖、大客户协议、博概率、弃程、里程积分盗用等这些情况是票代常见的“猫腻”。
图为机票代理(资料图 与文无关)
早报记者联系了知乎上一位自称机票代理人的严昱旻。他介绍说,OTA 平台并非不靠谱,而是消费者不能盲目贪图便宜。比如以携程为例,当消费者在携程上搜索机票时,通常会跳出一些结果,其中会有一个建议优选栏。一般来讲,这个优选栏里的价格就是正常的市场价。那些明显低于市场价很多的机票是不能购买的。购票前要先仔细看清有关退改的内容以及报销凭证的相关事宜,不能让某些代理利用消费者的疏忽。
此外,相关人士提出建议,不要购买带有捆绑其他增值产品(例如保险、酒店租车优惠券等)的机票。“倘若确实存在不放心的情况,建议前往航空公司的官网进行购买。航空公司官网的价格并不会贵太多,有时候甚至还可能会更便宜一些,然而关键之处在于能够让人省心。”业内人士如此说道。
早报记者 邹娟
团队票散卖
团队票的价格通常比散客票的价格要低。代理商通过团购的方式订到票,然后将这些票以散客的价格卖给旅客。
危害在于:若团队收客情况不佳,未达到航空公司所要求的最低出票人数,那么航空公司会拒绝给这个团队出票,如此一来,消费者从代理商处购买的票便无效了。
此时,如果代理商全额退款,然而消费者想要重新买票的话,那么很可能已经是 9 折的票了,甚至有可能是全价票。
鉴别时:首先要看退改条件。通常团队机票是不允许更改和退票的。散客票呢,除非是很低的折扣,一般是允许付费退改的。然而,因为某些 OTA 平台,即便散客票是允许退改的,上面也标注不得退、改、签,所以不能完全将其作为参考依据。
其次,关注票号情况。若代理商出票后未及时提供票号,需多加留意,因为这里很可能存在问题。团队票的开票方式是收齐人后一起开,并非一人一张票。通常情况下,若人未收满,一般会在航班起飞前 3 天左右开票。所以,购票后一定要向代理商索要票号,然后在航空公司官网上进行核实,也可以拨打航司的官方热线来核实票号。
大客户协议票
代理商、航空公司以及客户公司三方会签订购票优惠协议。例如存在这样一个协议,即某客户公司的员工预订某航空公司任意航线的全价机票时,能够享受到八折的价格。而代理商有可能会以这种形式为消费者开票,将票以九折的价格卖出。
危害:通常情况下,消费者不会察觉到有什么问题,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航空公司查出散客的机票是以大客户协议的形式开具的,那么可能会拒绝该散客登机。然而,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所以,如果是私人性质的出游,且不涉及报销事宜,选择这种机票是比较划算的。但如果是需要报销的机票,就不建议购买这种类型的机票。
订票平台上,若显示“不能提供全额行程单”,那么这种情况多半就是大客户协议票。
退改签博概率
指票代清楚地知道,一旦消费者进行退改签操作,其中的猫腻就会被揭露出来。然而,票代却怀着一种赌博的心态,抱着消费者不会退改签的想法,以此来赚取价差。
消费者向票代预订了上海飞往哈尔滨的机票并完成了全额付款。票代收到款项后,航空公司推出了价格更便宜的机票。于是,票代将之前预订的机票进行了退票操作,然后为消费者重新购买了一张价格更便宜的机票,从中赚取了差价。由于低价票通常存在较多的退改签限制,甚至不允许退改签。如果消费者没有退改签的需求,往往不会察觉到这种情况。然而,一旦消费者需要进行退改签,这种行为就会立即暴露出来,后果由乘客承担,代理需要全额退款。近年来,这一事件见诸报端比例越来越大。
存在一种退改方面的猫腻。之前上海市消保委对多家 OTA 平台进行了约谈,经发现,在部分平台上进行机票预订时,不论折扣后的价格是多少,都显示该机票不能退改签。然而,同样的机票在航空公司官网上,往往只需收取部分手续费就可以进行退改签。业内进行解释,其一,平台和代理需要规避退改签的风险;其二,倘若乘客确实要进行退改签,代理商或平台就会声称,在购票的时候已经标明了不能退改,而乘客购买了票就意味着接受了这个条款。按照约定,机票价格是不能退的,那么钱款就进入了代理商的口袋。这也是一种以另一种方式进行的“博概率”行为。
危害:消费者吃“哑巴亏”。
鉴别:向航空公司核对票号。
弃程
旅客或者机票代理人未经旅客同意,私自在旅客原本真实的行程中添加了一段或多段,在出票时就已计划不乘坐的航段。这种情况在国内国际机票中都会出现,并且是国际机票最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
以国际机票为例。国际机票的客流与市场跟国内机票相比,明显小很多。所以航空公司在出售国际机票时,更多地以往返机票的形式出售。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出现旅客搭乘航班出国后,却乘坐另外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班回国的情况,因为这种情况会导致无形中回程的座位被浪费。
简单来说,通常单程机票的价格比往返机票的一半要大。例如,购买 1 月 15 日北京到曼谷的直飞单程机票,其价格大概是 2400 元,并且包含税费。然而,要是购买在相同时间出发且添加了一班返程航班的往返机票,就可以发现,往返机票价格是 3500 元,也包含税费。由此可见,单程机票的价格大于往返机票价格的一半。代理商借助这一现象来搞猫腻。因为单程票的票价比往返票价格的一半要高,所以如果往返机票价格很便宜,那么是不是单程机票也就便宜了呢?和那少得可怜的机票代理费相比,通过“弃程猫腻”所产生的差价盈利明显要多很多。
危害:其一,往返票的退改限制较为繁多。其二,一旦出现退改的情况,所产生的费用会非常巨大。其三,有些往返票甚至是不允许进行退改的。
其次,行李运输存在问题。以东航国内往返机票或联程票为例。通常情况下,东航允许的联程价格使用条件为必须在 24 小时内转机。由此可见,如果联程票是 1 月 13 日加 14 日的航班,那么东航会将托运行李卸下让乘客取走。倘若订票的操作人员订了一个几小时内转机的票,那么很有可能行李就会直接被送到后续航班上。
首先,根据机票使用条款,航空公司有权检查乘客的签证。其次,对于没有相关目的地签证的旅客,航空公司有权认为其蓄意违反机票使用条款。再者,航空公司会认为这些旅客故意通过预订弃程机票来降低机票价格。最后,在这种情况下,乘客可能被拒绝登机。
鉴别时,首先要看票号。要与承运的航空公司核对票号信息,查看其中是否有多余的航段。若存在多余航段,那就是用来做弃程的。代理可能会告知你这是赠送的航段,用或不用随你意,或者称是操作失误多订了一段,没关系,不影响你乘机。对于诸如此类的各种借口,都不要予以相信。
其次,所有在同一张机票中的航段,必须按顺序来使用。因此,代理所订的虚假航段通常都位于实际使用航段的后面。倘若查到你的票号中存在多余的航段,且这些航段在你实际需要乘坐的航段之前,或者穿插在你要乘坐的几个航段中间,那么就果断进行投诉,要求代理重新出票。
盗用里程积分
代理会累积或收购航司的会员积分,然后用这些积分去兑换机票,接着把兑换到的机票出售给那些不知情的消费者。那位在日本东京惊动警察且险些不能登机的携程消费者,就有可能遭遇这样的情况。
危害在于:若被查出兑换的机票并非供会员本人或指定的人使用,那么航司就能够拒绝乘客登机,情况严重的话还会留下不良记录。
鉴别:旅客购买机票时,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旅客可以通过执飞航班的航空公司来填开机票;其二,旅客也可以由其他公司代为填开机票。而对于里程票,有时它是合作伙伴航空公司填开的机票,这种情况下,其票号就不是本航空公司的。
其次,航空公司销售的机票存在“物理舱位”之分,即我们所说的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并且在同一“物理舱位”之下,还划分有不同的“子舱位”,这样做是为了便于销售和管理。一般来说,登机牌上会显示“子舱位”代码。而用里程积分兑换的机票,其对应的子舱位代码与航空公司正常销售的机票所对应的子舱位代码是不一样的。国航为例的话,其公务舱子舱位代码是 CDJZ 。然而,用里程积分兑换的机票,其公务舱子舱位代码为 I 。
再次,用里程积分兑换的机票,其“票面”价格是 0,意味着没有票价。兑换积分里程时,部分公司只需缴纳机场建设费,而有些公司还要求征收燃油附加费。不过,在行程单上都可以看到相关信息。使用联盟航空公司里程积分兑换的机票,因为航空公司不是国内的,所以无法出具国内税务机关承认的行程单。
春节乘坐飞机回家的朋友,请一定擦亮眼睛!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